身体就像是一本无声的日记,当我们成为生命的那一刻,它就开始记录着我们所有的内心感受。当小胎儿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他便能够感知到母亲的情绪以及自己能否生存下来的恐惧,这些情绪...

身体就像是一本无声的日记,当我们成为生命的那一刻,它就开始记录着我们所有的内心感受。当小胎儿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他便能够感知到母亲的情绪以及自己能否生存下来的恐惧,这些情绪...
我们似乎总是在等待回应。比如晚上11点,给男友发信息“今天加班好累,好烦啊”,看到“对方正在输入中……”消失。她感到心跳漏一拍,开始自我怀疑。 “他为什么不及时回复我,他在干...
心理学有句话——“看见即是疗愈”。有人会问:“看见什么?”“怎么就被疗愈了呢?”“有这么神奇的事吗?” 很多人看到这句话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但是,他们理解的“看见”可能只是处...
在生活和工作中,你有没有在领导或专家面前,会有一种紧张、焦虑的情绪呢?跟领导汇报工作时,内心总感觉怕出错、被批评、被指责,甚至不敢直视领导的眼睛?在领导面前,从不敢提出自己的...
在生活和工作中,你有没有在领导或专家面前,会有一种紧张、焦虑的情绪呢?跟领导汇报工作时,内心总感觉怕出错、被批评、被指责,甚至不敢直视领导的眼睛?在领导面前,从不敢提出自己的...
生活中,我们有没有这种情况?自己心心念念想做成一件事情,可是事与愿违呢?弘一法师说:当我们感到事与愿违的时候,请相信上天一定另有安排。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部独一无二的连续剧 ...
为什么有人去做拯救者? 1.过度补偿心理,获得虚拟优越感。拯救者心态是指个体倾向于将自己视为有能力拯救他人于困境、痛苦或不良状态中的角色。这种心态往往伴随着一种优越感,认为自...
拯救者身上几大特点:1.低自尊,把自己的付出看得不值钱。2.低警惕,对别人的剥削和试探不敏感,分不清好坏人。3.高自恋,把自己放在道德高位上,以为别人接受帮助就是接受控制。4...
在吸引力法则中有一个很多人都忽略的核心悖论,它才是起作用的关键。如果学了很多,但只知道向宇宙发送订单、未来想象、感受美好的画面中,甚至认为拥有了这种极其想要的心理以后就能发挥...
第一,要理解抱怨背后的渴望,看见自己透过抱怨到底在要什么? 就像一位女士,她的每一句抱怨都在渴望妈妈的允许,都在渴望被好好对待,都在渴望自由与独立。 更重要的,她的每次抱怨都...
“抱怨”与“埋怨”仅仅从字面理解就很有意思——“怀里抱着怨气”、“把怨恨埋起来”。 这里的怨气或怨恨是被“隐藏”和“压抑”的。 但压抑的又不彻底,总是不经意间露出来,露出来的...
孩子拖拉磨蹭,家长百爪挠心。面对做事拖拉的孩子,我们常常被困在自己的情绪里,无明地焦虑着,执着地与孩子、与自己对抗着......不断地控制、指责、纠正,不仅于事无补,还会离自...
工作中,当我们被领导质疑的时候,当我们被同事否定的时候,当我们摇摆不定惶恐不安,当我们不再相信自己,当我们内在无能小婴儿出来的时候......我们还爱自己吗?我们该怎样和那个...
你不圆满,给出去的“爱”可能是他人的负担,在任何关系中都是如此。 很多人以为,只要自己足够付出,足够善良,就能帮助别人,成就别人。但事实是:如果你不圆满,你所谓的“爱”不过是...
讨好背后的敌意从哪儿来? 讨好者之所以要讨好,是因为潜意识中将他人想象为"严厉的审判者",通过讨好行为,来提前消解想象中的攻击。 例如母亲当众管教孩子"别碰到别人",实则是在...
关于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有一个很好的比喻: 童年时期,父母是教练。 童年时,父母要为孩子立规矩,并督促孩子努力坚持。 成长时期,父母是陪练。 青春期,父母要倾听孩子的心声,解决...
除了良好的亲子关系,多给孩子一些游戏、发呆时间,培养孩子养成运动习惯也是非常重要。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曾说,现在的孩子太脆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家庭太宠爱。这种情况有什么办...
人们,兜兜转转,总是向外、寻求着,追逐着,解决着一些问题的所在。可事实上,不知道的是,一切看似的问题,麻烦,和影响,其实都在自己心里,或是,称之为头脑的这般存在之中。我们总是...
我们生来如同一张白纸,却在成长过程中被无数看不见的笔触涂抹。父母的期望、社会的规训、创伤的经验,这些"铭印"构成了我们认知世界的基础代码。 一个在情感忽视中长大的孩子,...
家庭就像一壶陈年老酒,需要时间的沉淀,更需要我们的悉心呵护。确实,在这个美好的过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孩子情绪爆发的时刻。这时,你曾经是否感到束手无策? 引导孩子情绪,创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