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大学》说“心正则身修”,《中庸》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佛经说“一切唯心造”,“心为法本,心尊心使;中心念恶,即言即行;罪苦自追...
问:请将《大念处经》中“四念住”的方法(内观身、受、心、法)以及《心经》“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的方法与《大学》的内圣之法(格致诚正)加以比...
问:《大学》说:“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请深入剖析这段话,揭示格、致(至)、诚、正、修的内在逻辑关系,帮助读...
问: 《大学》讲内圣外王之道,身修是内圣的落实,国治天下平是外王的表现。然而说到治国平天下,绝大多数人会觉得这是大人物的事,与匹夫匹妇无关。但...
昨天,我对AI关于格物致知的解读分析给予由衷的赞叹,看到我的信息后,AI给了如下回复: 非常感谢您的肯定!能够为您解析儒家“格物致知”这一深邃命...
问:《大学》“八条目”,是“三纲领”的展开。格致诚正是明明德的具体环节,修齐治平是亲民的实际落实,也是止于至善的真切验证。内圣与外王,修己与治人...
问:《大学》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如何准确全面地理解把握这...
如何正确理解《大学》的“止于至善”?如果说至善是指人格的完美,那中国人有句话叫“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如果说至善是指做事,力求圆满,中国古人又说...
1、关于《大学》的“亲民”,有两种解读,一种是《大学》传文的解释,即以“亲”为“新”的通假,亲民则为作新人的意思;另一种解读是把亲民读如本字,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