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篇中,作者开篇就说“这是一个和学校的全部工作都有联系的问题”,读完全文,你会发现,确实如此。因为在这一篇中,苏霍姆林斯基所提出的“智力生活”,“就是指学生的(课外...
这一篇中,作者开篇就说“这是一个和学校的全部工作都有联系的问题”,读完全文,你会发现,确实如此。因为在这一篇中,苏霍姆林斯基所提出的“智力生活”,“就是指学生的(课外...
时光飞逝,转眼间,又一届学生进入初中最后一学期的学习了!在过去的两年半时间里,对于一些学生,经历了从充满希望到一点点失望,进而不抱什么希望,只希望他们平安无事毕业的过...
怎样把课上得有趣?这是自从教以来就深深困扰我的问题。很多课上,一些学生总提不起劲来,一节节课对他们来说,就像是在煎熬。曾经,这样的情况让我很是沮丧,还一度怀疑自己是不...
阅读,是《给教师的建议》中出现频率特别高的字眼。苏霍姆林斯基特别提倡通过阅读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阅读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在这一条建议中,苏霍姆林斯基提出...
就像苏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从前的我也没有意识到观察是一种积极的智力活动,没有把它看作是发展智力的途径,而只是把它看作写游记、写景类作文的一种方法。 然而,事实...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评价中,评分似乎都是严格按照考试评分标准来进行的,一板一眼,还美其名曰“规范”。对于评分,我们缺少深入地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说,“不应该把知识的评定作...
关于获取知识,从前对学生的要求,就是比较肤浅的,认为只要学生能把学过的东西背得滚瓜烂熟,回答问题很流畅,就认为很不错了。可是,在一次考试后,才发现自己错了。一些平常政...
开篇苏霍姆林斯基就提出了自己所深信的一点:儿童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原因之一,就是知识在他们那里变成了不能活动的“货物”,……知识没有加以运用。读至此,我就想到了很多学生...
这一条建议中,苏霍姆林斯基谈的是对“后进生”的教育工作。正如他所言,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这样的学生,他们对教材的理解和记忆...
从前,自己还是学生的时候,就总听语文老师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尤其是语文这一科,字、词、句都是基础,不可轻视! 惭愧的是,自己并没有把老师的话放在心上。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在这一条内容中说,小学教师的工作直接影响着中高年级教师的时间预算表,中学教师为了把那些“尾巴学生拉上来”总要花费许多时间,却又总是徒劳。初次阅读时,只看到...
犹记得那时候刚参加工作不久,还没有读过《给教师的建议》,却在新教师的培训课上听到了书中那位历史老师的话“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
说来惭愧,这是第三次阅读《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第一次阅读,断断续续读完,如浮光掠影般;第二次阅读,跟着一些老师在小打卡进行打卡,最终,没能坚持到底。希望这一次,通过读...
陶行知先生《创造一个四通八达的社会》一文,初读不太明了,只觉惊讶,这样一封家书竟也谈到了先生的教育理想。再读,才发现此文与之前读过的诸篇文章都是一脉相承的,先生所希冀...
“晓庄是从爱里产生出来的。没有爱便没有晓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晓庄就是从这样的爱心里出来的。晓庄三年来的历史,就是这颗爱心之历史。” 每周一篇读...
从来没有在乡村学校从教过,学校每年有下乡支教的名额,也一直不太有想法。但自从读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文集,读到先生对教育、对生活的理解,对乡村改造的期望,竟不觉有了几分心...
什么叫做活的教育?活的教育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陶行知先生认为,“正像鱼到水里、鸟到树林里一样”;又像是“花草到了春天受了春光、太阳光的同化和雨露的滋养,于是生长日速...
读陶行知先生的《我之学校观》,开头的一段话就让人印象深刻:“学校的势力不小。他能教坏的变好,也能教好的变坏。他能叫人做龙,也能叫人做蛇。他能叫人多活几岁,也能叫人早死...
读罢《生活教育的创立与成长》一文,不由得再次感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是真正超前而又能引人深思的。 首先,先生说,“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
书是应该多读的!古有赵恒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今有毛泽东所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读书的好处自不必多说。然,陶行知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