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心学的时候,我们常常会遇到很多的概念,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些概念呢?陆原静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王阳明老师是怎样给他解答的? 我们先来做一个精读 来书云:“此心‘未发’之体...

在学习心学的时候,我们常常会遇到很多的概念,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些概念呢?陆原静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王阳明老师是怎样给他解答的? 我们先来做一个精读 来书云:“此心‘未发’之体...
原文 来书云:“谓致知之功,将如何为温凊、如何为奉养,即是诚意,非别有所谓格物。此亦恐非。”此乃吾子自以己意揣度鄙见而为是说,非鄙人之所以告吾子者矣。若果如吾子之言,宁复有可...
原文 先生曰:“为学大病在好名。”侃曰:“从前岁自谓此病已轻,此来精察,乃知全未。岂必务外为人?只闻誉而喜,闻毁而闷。即是此病发来?”曰:“最是。名与实对。务实之心重一分,则...
原文 先生谓学者曰:“为学须得个头脑,工夫方有着落。纵未能无间,如舟之有舵,一提便醒。不然,虽从事于学,只做个‘义袭而取’,只是行不著、习不察,非大本、达道也。”又曰:“见得...
原文 问:“程子云:‘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何墨氏兼爱,反不得谓之仁?”先生曰:“此亦甚难言,须是诸君自体认出来始得。仁是造化生生不息之理,虽弥漫周遍,无处不是,然其流行发...
原文 问:“知至善即吾性,吾性具吾心。吾心乃至善所止之地,则不为向时之纷然外求,而志定矣。定则不扰扰而静,静而不妄动则安,安则一心一意只在此处。千思万想,务求必得此至善,是‘...
原文 “只存得此心常见在,便是学。过去未来事,思之何益?徒放心耳。” 注 引陈荣捷注,施邦云:“心之官为思。存得此心,只是思一个理也。常见在,谓动静一贯也。过去未来事,思之何...
原文 “克己须要扫除廓清,一毫不存方是。有一毫在,则众恶相引而来。” 注 引陈荣捷注,施邦曜云:“著一毫意思,便不是率性。” 笔记 如同灭火,留一点火星在,就有星火燎原的可能。
原文 问孟子言“执中无权犹执一”。先生曰:“中只是天理,只是易。随时变易,如何执得?须是因时制宜,难预先定一个规矩在。如后世儒者,要将道理一一说得无罅漏,立定个格式,此正是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