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筮是理,理亦是卜筮。 初释:卜筮是天理,天理也是卜筮。 壶天山人诠释:这里要搞清楚一个概念,什么是卜筮?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它就是一种预测术,而怎么能够预测到未来呢?那你肯定...
卜筮是理,理亦是卜筮。 初释:卜筮是天理,天理也是卜筮。 壶天山人诠释:这里要搞清楚一个概念,什么是卜筮?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它就是一种预测术,而怎么能够预测到未来呢?那你肯定...
与人为善 初释:语出《孟子·公孙丑上》:“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原指赞助别人做好事。现指善意对待别人,帮助别人。 壶天山人诠释:与人为善。这个...
形色,天性也。 初释:这句话出自《孟子》:“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意思是人的身体容貌是天生的,(这种外表的美要靠内在的美来充实它,)只有圣人才能做到。 壶天山人...
“生之谓性” 初释:语出《孟子·告子上》:“告子曰:‘生之谓性。孟子曰:‘生之谓性也,犹白之谓白与?’曰:‘然。’‘白羽之白也,犹白雪之白;白雪之白,犹白玉之白欤?’曰:‘然...
游于艺 初释:这里的“艺”指的是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游于艺”的意思不仅仅是学习这些技艺,更是一种通过艺术和技能的学习来达到心灵的自由和愉悦。 壶天山人诠释:游于...
依于仁。 初释:要以仁爱为本,对待他人要有同情心和爱心。 壶天山人诠释:依于人,这一点倒是挺有意思。因为《道德经》上讲的这个地方的这个“仁”跟儒家的“仁”他是相通的。而且儒家...
志于道。 初释:语出《论语.述而》:“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意为志向在道。 壶天山人诠释:“志于道”本身其实讲的是要立大志。因为《论语》中子夏就说过这个...
世儒教人事事物物上去寻讨,却是无根本的学问。 初释:世俗的儒生教人在各种事物上探求,是没有根本的学问。 壶天山人诠释:其实这里讲的一个道理,就是世俗上这些一般的不明白大道的儒...
外出见人相斗,其不是的,我心亦怒;然虽怒,却此心廓然,不曾动些子气。 初释:外出看见有人打架,对于错的一方我心里也愤怒;虽然愤怒,但我的心却是恢弘公正的,不会生气。 壶天山人...
先生尝言:“佛氏不着相,其实着了相。吾儒着相,其实不着相。” 初释:先生曾经说:“佛教不执著于相,其实却执著于相。我们儒家执著于相,其实却不执著于相。” 壶天山人诠释:这里讲...
索之讲论之际。 初释:这是通过学术讨论、辩论、讲学等方式,借助他人的见解与反馈,共同探讨、深化对事物的理解。 壶天山人诠释:索之讲论之际。所谓话不说不明,理不辩不清。其实有的...
验之于事为之著。 初释:这是通过实践操作、实地考察、亲身经历等方式,直接与客观事物接触互动,以验证、深化对事物的认知。 壶天山人诠释:验之于事为之著。所谓明体达用,明体的功夫...
求之文字之中。 初释:这是通过研读经典,学术著作等书面材料获取知识、理解事物。 壶天山人诠释:“求之文字之中”。这段文字之中的这个“中”很有意思。我们在学习古代经典,包括一些...
察之于念虑之微。 初释:从内心的道德自觉与理性反思出发来探究事物本质,强调通过对细微念头的省察,明辨是非善恶,以达到道德上的净化与提升。 壶天山人诠释:“察之于念虑之微”,就...
先生曰:“圣人亦是‘学知’,众人亦是‘生之’。” 初释:先生说:“圣人也是‘学而知之’,众人也是‘生而知之’。” 壶天山人诠释:其实这句话讲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就是表面上...
生知安行 初释:生来就知道天下通行的大道,从容安然地实现天下的大道。 壶天山人诠释:生之安行。这里所说的这个状态特别的奇妙,这个应该是指的那种具有绝顶智慧的大根器者,他能够不...
学知利行 初释:通过学习懂得了道理,然后依照这些道理去行动,并且这种行动对自己是有利的。 壶天山人诠释:学知利行。做任何事情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习,就像《道德经》上讲的“为学日...
乾元 初释:指万物产生的根源。语出《周易.乾卦.象传》:“大哉乾元,万物资始。” 壶天山人诠释:乾元,乾卦代表天道。而元,它其实也分为两个,一个是本我的先天本有的智慧和能量。...
好恶从之为圣学。 初释:按照心中的喜好和厌恶去实施,自然就是圣人之学了。 壶天山人诠释:这里讲的好恶从之为圣学,它的道理还是《易经》上所说的“乐则行之,忧则违之。”根据自己内...
常快活,便是功夫。 初释:经常保持身心愉快,就是功夫。 壶天山人诠释:常快活便是功夫。这里的常快活我理解为两层意境。第一个意境是乐观。就像曾国藩写下的一副对联中,上联讲的,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