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重庆
  • 白话《论语·子罕》

    子罕篇第九 9.1子罕言利,与①命、与仁。 ①与:yǔ,交往、亲近。这里指谈及。 【白话文】孔子极少谈论功利,而谈及的多是天命、是仁德。 9.2达巷党①人曰:“大哉孔子!博学...

  • 9.30“未可与权”释解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权”,经典训释为“权变”,是“井以辩义,巽以行权”(《易·系辞下》)式的随机应变,是相对“经”而言临...

  • 9.21“未见其止也”辨义

    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未见其止也”,众疏家皆译为“未看到其停步不前”。颜回若一生进取不止,则是令人欣慰的事,有什么可叹惜的呢?因此,这是一个令人...

  • 9.19“吾止也”与“平地”释义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与《尚书·旅獒》的“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相同,此章之意不难理解。杨伯峻的译文是:孔子说:“譬如用土...

  • 9.17“逝者”到底指什么?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从句子结构上看,主语是“逝者”,谓语是“不舍昼夜”,全句当理解为“逝者不舍昼夜,如斯夫”。这样就是孔子临川而...

  • 9.12“病间”正义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古时没有“...

  • 9.8“叩其两端而竭焉”实例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本文列举“叩其两端而竭焉”实例,是基于以下两个前提: 首先,孔子自问自答:“吾有知乎哉?无知也。”这...

  • 9.4“子绝四”之“绝”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本章通行的翻译大致为:夫子断无四种情况:不臆测,不武断,不固执,不自大。绝,释为杜绝、戒绝、根绝等,取其远离某事物之意,钱穆译为“绝无”,杨...

  • 9.2“无所成名”与“大哉孔子”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博学而无所成名”,何晏引郑玄的话说,“此党之人,美孔子博学,道艺不成一...

  • 9.1“利”、“命”、“仁”关系解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将文中的“与”看作连词,表示利、命、仁三者间是并列关系,那么,原文作“子罕言利命仁”则更简洁。同时,说孔子罕言利、命也许能被人接受,但若说孔子罕言仁,那《...

  • 白话《论语·泰伯》

    泰伯篇第八 8.1子曰:“泰伯①,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①泰伯:又叫太伯,周代始祖古公亶(dǎn)父的长子。古公有三个儿子:泰伯、仲雍、季历。季历的...

  • 8.20“乱臣”之“乱”辨析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有妇人焉,九人而已。……” 武王说予有乱臣十人。孔子则说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两句话引出了桩桩断不清的公案。 马融注...

  • 8.18“不与”释义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本章释义的关键在于“不与”一词。“不与”,最通行的解释是不参与,不干预,即所谓的无为而治。但考之于《论语》,舜、禹治天下是一“不...

  • 8.16“狂而不直”章解义

    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此章常见的翻译大致是:狂妄而不正直,无知而不谨慎,表面上诚恳却不守信用,我真不明白这样的人。 如此解释,有所不当。 “...

  • 8.11 “周公之才之美”释解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周公之才之美”,杨逢彬翻译为:周公那样的才能与美德;杨伯峻翻译为:周公那样美好的才能;朱熹注:“才美,谓智能技艺之美...

  • 8.10“疾之已甚,乱也”解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疾之已甚”通常被释解为:过分地憎恶他。其中“之”指“不仁之人”。若如此解,则不仁之人为乱,乃是人们“疾(憎恨)之”的结...

  • 8.9“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解义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在《论语》中大体是指与在位者不同的“众庶”群体,二者的区别只是位置的上下不同,并不存在智识、道德上的高低之别。“可”本义为荷担、肩挑,...

  • 8.6“君子人与?君子人也”释义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末句“君子人与?君子人也”,通行的译文大都是:这样的人是君子吗?当然是君子啊!这样翻译把可...

  • 8.3“吾知免夫”解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文中曾子所说的“吾知免夫”是免于什么?前人对此有两种解释:一...

  • 8.1“民无得而称”解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此章,杨伯峻的译文是:孔子说:“泰伯可以说是品德最高尚的人了,几次把王位让给季历,老百姓都找不到合适的词句来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