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海南
  • 2.20 “劝”字正义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劝”最早是勉励、奖励的意思。《说文》:“劝,勉也。”《管子·立政》中有“劝...

  • 2.18 辨“干禄”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前人训释大同小异,唯有“干禄”最有异议,今由“干禄”的行为逻辑来辨...

  • 2.16 “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解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释解本章,关键字词不外乎“攻”、“异端”、“也已”三处。 “异端”,前人所解众多,至今无有定论。查阅古籍,发现在《孔子家语·辩政》中有“异端”...

  • 2.15何谓“罔”,何谓“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本章通常的译文是:“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惘无所得;只有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惫。”很显然,其中的“罔”、“殆”被训释为“迷惘”与“懈...

  • 2.14正“周而不比”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理解本章的关键在于“周”、“比”二字。二者的内涵意义,历来疏家有从公、私之判上解,有从义、利之分上解,有从全、偏之别上解。这些强行将两...

  • 2.13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的断句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对于句中孔子的话,最常见的断句是“先行其言,而后从之。”翻译则是五花八门,目不忍视,在此恕不列举。杨逢彬先生断句为“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 2.12 什么是“君子不器”?

    子曰:“君子不器。” 人们注解“君子不器”,由“器”是专用礼器而解其为君子不只一用,而应多才多艺;由“器”具有外形而解其为君子不应只是物用,而应是道德层面上的高尚者。这些解释...

  • 2.11 “温故而知新”与“可以为师矣”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本章几千年来尽人皆知,盛传不衰。但其含义真是我们普遍所理解的意思吗? “温故而知新”中,“温故”是温习过往知识,“知新”是获得新知识。如此...

  • 《论语》及孔子概说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言论文集。《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准则、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思想,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经典...

  • 2.10 何谓“人焉廋哉”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廋,孔安国注:“廋,匿也。言观人始终,安所匿其情。”意思是观察一个人做事的全过程,就能了解他的内心想法。《孟子·...

  • 2.8 辨“色难”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孔子一句“色难”,让所有的注家都懵了圈,什么意思? 查古籍,不见再有用“色难”一词之处,可也倒有个...

  • 2.6 正“父母唯其疾之忧”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本章虽短,但历代注家的争议却很大。最受争议的不外乎是如下两种截然不同的翻译:一是“子女只担忧父母之疾。”一是“父母最担心的是子女的疾病...

  • 2.4 何为“耳顺”,何为“从心”?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本章是孔子对自己一生的精彩概述。对于此章,注解最不同的就是“耳顺”与“从...

  • 2.3 “有耻且格”解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对本章的释解,各注家大致相同,差异可忽略。最有争议的是对“有耻且格”的理解,而“格”又是其中的重点和...

  • 2.2 释“思无邪”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思无邪”是孔子对整部《诗经》的高度概括及总体评价,至于“思无邪”的涵义,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尝试通过对各种解释的...

  • 1.16“不己知”与“不知人”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刘宝楠注释说:“人不知者,谓当时君卿大夫不知己学有成而举用之也。”可见,他是将“人”对应释为“当时君卿大夫”。综观《论语》全书中多次提...

  • 1.14“好学”的几个层面

    (孔子说):“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好学”一般解释为爱好学习、乐于学习,但此解释并不能覆盖《论语》中所有的“好学”。 1、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

  • 1.14 释“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以上是通行的断句。“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主流的注解是释“食无求饱”为“饭食不求饱足”,释...

  • 1.13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探义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古往今来的各家注疏,对“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的释解各不相同,至今未定于一尊。今人胡建华在其《“因...

  • 1.12 “和为贵”与“知和而和”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本章论述的是“礼”与“和”的辩证关系,“礼”是“和”的保障,“和”是“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