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文,皇侃《义疏》训为典籍:“其典籍辞义谓之文。”清刘宝楠注曰:“文谓诗书礼乐,凡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皆文之教也。...
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所有的注家都解...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夫子说,世上有生而知之者,其不闻见识而能行事,盖其天赋所至,...
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善,指人内心完美。一如八佾篇“子谓《韶》”章中之“...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该句属“者……也”句式,表示的是一种判...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行”,动词,本义是“行走”,如宪问篇:“见其与先生并行也”。然而在《论语》中,...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子所雅言”一句,通常是训“雅言”为正言或标准语,并与“所”字一起组成所字结构。但应明确,所字结构中...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几乎所有的疏家都译为:用不正当手段得来...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则不复也”,目前通行的解释是“就不再教他了”。如郑玄释“则不复也”为“则不复重教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