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湖北
  • 从这节课可以看出老师是一个非常用心教学的老师。教学设计贴合学生需要和生活实际,为了让学生获得渐进的更好的知识体验,在花的选择上花了很多心思。此外,不仅带着孩子们走出教室去观察各种各样的花,还而且在科学的教学上有非常高的严谨性,对于凤仙花的特异花萼结构到底是唇瓣还是花萼的寻真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这些都是本课处理得非常好的地方。
    我在这里还有点小建议,就是:
    1.根据各部分结构特征,分别推断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的作用是本课的重点。
    花萼作用的推断比较简单,学生都能自主完成,花瓣的作用,可以给学生出示各种多样凤仙花的图片,让他们看到凤仙花,其实是有很多种颜色的,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见识,进而帮助学生理解花瓣的作用---色彩艳丽,可以吸引昆虫。
    雄蕊雌蕊的作用推断,老师处理得很好,不过建议增加一个人工授粉的拓展环节,让学生体验更深刻。
    2、对比各种花的相同与不同时,可多举一些完全花和不完全花的例子,学生会兴趣很浓,完全花如桃花、梨花、葡萄花……,不完全花如南瓜花、丝瓜花、郁金香、桑树花……,帮助学生理解完全花、不完全花、雌花、雄花。(梁曾艳)

    《凤仙花开了》教学反思

    这节课,在前面春天的时候就上了一些,春天的时候,花开的正好,于是借着科学的名义带着孩子们走到校园里,认识各种花(樱花、报春花、杜鹃花、槭树花……),再寻找这些花的相同结构,了...

  • 本课是一节相当有趣味性的课,老师本课各环节设计合理,思路清晰,善于去寻找各种图片及视频资源来辅助教学,拓宽学生见识。这些都是做得很好的。
    但这个课我觉得还有两点改进的地方。
    1.在进行研讨环节一的教学时,教师在梳理总结前面的探索活动时,需要注意把传播方式进行有意识的分类,分成弹力、动物、风和水传播四类。其中还可增加一个理解相对较难的动物传播———松鼠吃松果不是传播种子,储藏松果才是传播种子,可更加丰富学生的见识。如此总结成四类,更便于学生知识的梳理和框架的形成。
    2.拓展环节的教学引导也是很有必要的。老师可自制一个简单的模拟教具,去启发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制作。这样的制作,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还能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日常生活中的仿生学。(梁曾艳)

    教学反思

    本周上课内容为《果实和种子》和《种子的传播》。在上《种子的传播》时,主要分为以下环节: 一、出示图片:武岭门房脊上长满了植物。引导学生思考,种子是怎样传播的?大部分学...

  • 教学反思

    本周上课内容为《果实和种子》和《种子的传播》。在上《种子的传播》时,主要分为以下环节: 一、出示图片:武岭门房脊上长满了植物。引导学生思考,种子是怎样传播的?大部分学...

  • 建议可以把教学过程和教学中的困惑补充具体点哈。
    材料不够,我的解决方法是使用网线给学生做导线,1根网线里面有同样长的8根导线,又多又便宜。其他材料,如电池、电池盒和小灯泡可以学校网购报账。

    《电路出故障了》和《里面是怎样连接的》教学反思

    《电路出故障了》是教科版四下第二单元的第四课。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将经历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系列实践活动,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从“小灯泡不亮”这...

  • 看得出老师上这课也是很用心了的,对课程目标把握很准。也能关注照顾到绝大多数的学习情况。这都是很好的。
    但我只看到课程的大概流程,具体实施过程看不太到,所以只能就自己对这课的理解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首先,个人觉得还是用1个课时来学习比较好,这样更具有知识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活动手册上的拓展活动安排到下一节课进行,加深运用和理解,更为合理。
    接下来在环节设计上,必须先把握住本课的教学目的,不是让学生多方式点亮小灯泡,而是探索电在这个装置中是怎样流动的?也就是电路原理。再层层递进进行探究。
    第一步:认识灯泡结构。认识灯泡结构的目的是让学生能研究理解“电流是如何通过灯丝的”,明白灯泡发光原理,和灯泡只有两个连接点,没有正负极。
    第二步:点亮小灯泡的试做实验。
    实验前应当进行“安全提示”,提示的同时,还为短路电路的认识理解打下基础。教学过程中尽量鼓励学生用更多的方法做。这这两步看得出老师用了很多时间去落实,应该是比较到位的。
    第三步:研讨。这是重难点环节,要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出原理:需要小灯泡、电池、导线形成一个完整的闭合回路,电流才能从电池正极出发,留经灯泡,回到负极,从而让小灯泡发光。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对这个闭合回路的认识,才能让学生更好理解短路和断路为什么不能点亮灯泡。
    但电流是看不见的,这里可以用PPT动画演示几种小灯泡发光的电路图中电流流动的示意动图,帮助学生理解结合回路及电流流动。
    第四步:结合学生手册进行拓展练习。(梁曾艳)

    教学反思

    《点亮小灯泡》一课内容看似非常简单,但在对教材深入阅读后发现这一课是二单元的知识基础。在这一课中学生要明白在电路实验中清楚实验器材的结构才能成功实验,所以本节课采用了两个课时...

  • 120
    《简易电路》教学反思

    本课的主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制作简单、方便的电路,并且探索不同的方法使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在这一课中,学生们将学会使用新的装置——小灯座和电池盒,用导线连接完整的电路...

  • 教学反思

    《弹簧测力计》位于《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此节课之后,学生在学习了橡皮筋如何产生弹力后对橡皮筋的特点有了充分的了解。在第三课结尾的拓展中橡皮筋挂重物的现象与弹簧测力计的原理相同,...

  • 本课需要的实验器材少,相对来说似乎上起来难度要小一些,但它简单中又有很多需要注意的细节存在。
    1.对力的单位及其命名,学生是很陌生的,需要带领学生阅读资料认识一下。我们班的孩子说到原来这个单位就是那个“苹果落地”牛顿时,很是惊奇和开心。
    2.要给明学生“牛”与“斤、公斤、千克”这三个单位的关系,可列举生活的实物例子:2个鸡蛋100g就是大约1牛。1瓶矿泉水500ml. 约5牛……还可后续实物体验。
    3.提醒每次测量前若未调零则都要调零。学生用弹簧秤刻度面板很容易移动,就更需要每次测前看是否调零。
    4.强调估测,估完一个实测一个,看测几次后,是否估计更准确。
    5.平放、斜放、竖放时,调零有少许偏差,若要更准确,则可以把弹簧秤与实测力的方向大概一致进行调零。
    6.实验室物品有限,学生身边能用于测量的物品不多,教师需要提前准备一些物品以供学生测量。(梁曾艳)

    教学反思

    《弹簧测力计》位于《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此节课之后,学生在学习了橡皮筋如何产生弹力后对橡皮筋的特点有了充分的了解。在第三课结尾的拓展中橡皮筋挂重物的现象与弹簧测力计的原理相同,...

  • 凌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看得出是很用心的去研究课堂和实验的设计。看了之后,我有这么几点想法:
    1.引入的时候,其实可以不用那么陡的直接让学生画图,可以先用猜谜的方式或者是讲一个谜语故事的方式,让学生先猜一猜主要的几个消化系统,然后让学生再去画这几个消化系统。这样学生兴趣也更浓一些,画的时候也会更有指向性。
    2.在讲对食管蠕动的理解的时候。从实验中我们用手挤,过渡到让学生理解食道是依靠自己收缩达到蠕动的目。这个蠕动的概念确实很抽象,让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我觉得可以借助一些网上现有的教学视频,帮助学生理解。我找了一下网上还是能找到很多形象生动的食道蠕动视频的。
    3.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意识到,食物消化过程是需要各部分器官各司其职协同完成的。
    要让学生明白各消化器官的形态与功能的联系,系统地分析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与变化。

    教学反思

    本周我上的是《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 首先让学生画出食物在体内的旅行图,调查学生的前概念,发现学生对消化器官有大致的了解,但是要画出具体的形状还是比较困难,所以我在后...

  • 陈老师对本课的教学设计条理清楚,设计合理,看得出来是用心教学的好老师。
    本课有三个实验,时间上确实是略有点紧张。可以把时间尽量用到重点内容上,并从控制实验器材收发方式和实验过程的时间上去节约时间。
    另:
    1.如果没有碘酒可以用碘伏取代,但是注意颜色不再是变蓝色或者蓝黑色,而是变成黑色和紫黑色。
    2.压出的脂肪痕迹最好和水痕对比一下。
    3.蛋白质烧了之后有一股羽毛燃烧的焦臭味,也可以用这种方式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证明。

    《食物中的营养》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学情分析: 学生对营养或多或少有一定的了解,但是每个学生的差异也很大,也有些是错误的认知。因此,在课前和课中要给予学生暴露前认知的机会,教师针对学生实际,进行教学调整,让...

  • 《食物中的营养》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学情分析: 学生对营养或多或少有一定的了解,但是每个学生的差异也很大,也有些是错误的认知。因此,在课前和课中要给予学生暴露前认知的机会,教师针对学生实际,进行教学调整,让...

  • 赖老师的课堂设计和调整都很好,本课就是要让学生多认识乐器,多见识一些设计作品,才能更多地激发、启发孩子去思考。
    对于如何启发学生,我觉得视界决定境界,孩子们对乐器的种类见识的多少,直接决定了他能造出作品的程度会像什么样子。
    我想很多学生跟我一样并没有见识过几种乐器,就算看到了老师的介绍,也没法深刻的了解这个乐器发音的原理,所以他们很难设计出自己的自制乐器。所以,多用点时间去增加他们对乐器的见识,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必须的!
    这种可以做成STEAM的课程,从前期准备到设计出学生作品也不是一节课可以做到的事情。所以我觉得不用急着让学生出更多自主设计的成品,可以在本课上完后,后续开展个年级自制乐器比赛,让学生回家继续设计制作,然后选出较好的作品进行展示和说明,这样达到的效果应该会更好。

    《制作我们的小乐器》教学反思

    这一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通常呢,它会承担两个任务,第一是对前面我们所学知识的总结,还有就是对于我们所学知识的运用实践和检验。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声音应该有了比较全面的认...

  • 《制作我们的小乐器》教学反思

    这一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通常呢,它会承担两个任务,第一是对前面我们所学知识的总结,还有就是对于我们所学知识的运用实践和检验。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声音应该有了比较全面的认...

  • 《呼吸与健康生活》教学反思

    《呼吸与健康生活》是四年级上册《呼吸与消化》单元的第2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来自于课程标准中3~4年级的相关学习内容。本课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通过上一节课的问...

  • 老师上课的时候能够随着课堂学生活动的情况调整实验的方式是很好的。
    教材上的慢走和快走,在实际教学中既不好组织也耽误时间,而且结果不明显。调整为原地深蹲10个和原地高抬腿跳等方式,可以完全解决上述问题。
    全班集体实验活动,教师计时的方式确实比小组活动效果好得多,而且时间可控,这些改进相当好。
    建议:
    1.可以在实验前让学生预测一下自己的呼吸次数,再实测。这样既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实验证明的兴趣,又培养学生学会科学思考的能力,想到根据自己一次呼吸的时间去预判。
    2.实验完毕,教材要求举出可能改变每分钟呼吸次数的例子,对于减慢呼吸的活动,这是学生很难想到的。教师可指导提示睡眠时每分钟的呼吸次数,约16-20次,略低于安静时的次数。
    3.实验活动原地高抬腿跳测出次数后,可增加一个活动,减慢自己的呼吸次数大概到安静状态,有什么感觉?学生此时的真实感受将为后面研讨:“呼吸次数增加,对我们的健康有什么好处?”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4.每分钟的呼吸次数,可以选择采用测30秒,然后乘以2的方式。因为有的小朋友运动不够,后半分钟呼吸次数有衰减,这种方式可让次数差别显著一点。
    5.对于研讨:“伴随呼吸次数,你注意到心跳变化吗?”。有时间的话,除了数手腕脉搏,还可以数颈动脉脉搏,它比手腕更容易摸到!如果老师或小朋友有运动手环的话,使用起来效果更好,又快又准。

    《呼吸与健康生活》教学反思

    《呼吸与健康生活》是四年级上册《呼吸与消化》单元的第2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来自于课程标准中3~4年级的相关学习内容。本课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通过上一节课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