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宁夏回族自治区
  • 星徽不争:赤壁琴音解码千年博弈论

    蓝光幽幽漫过夔纹琴桌,第37封未读邮件在青瓷香炉旁明灭。我注视着仲尼式古琴上凝结的露珠,忽然意识到这或许是时空曲率的具象化呈现——当七弦振频突破某个临界值,蜉蝣般的电子...

  • 120
    回眸

    西藏八廓街上,一个踩滑轮的小女孩回眸看了一眼磕长头的老妇人。 时空在这里交错。

  • 鸡汤

    一段非常通透的话:"一场雨,知道了雨伞的重要;一场病,知道了健康的重要。下雨,伞不好借;生病,钱不好借。雨太大,有伞也没有用;病太重,有钱也没有用。最好就是,趁雨小的时候,找...

  • 阅读笔记(489)

    我们错怪了紧张,有时因它更容易收获善意。生活中,一些常被我们视为负向性的特质,却包含着纯真与坦诚,其中之一就是紧张。 几乎各大网站与书籍市场,无不充满“如何告别...

  • 不同年龄

    我们可以接触到不同的人是社会生活的魅力所在。可想而知,老年之家肯定是非常无聊的。把人按照年龄分隔开是一件非常冷酷而又不符合人性的做法。对于儿童也是一样。这种做法会打断社会生活...

  • 教育与成长

    中国社会由来已久的通病,就是希望每个人都按照同一个模式发展,在衡量个人成功时采用的也是一元化的标准:在学校看成绩,进入社会看名利。 中国的大学生是非常优秀的,但他们的内心深处...

  • 我只是不喜欢大妈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广场舞是个让人头疼的存在,当然,这只针对那部分并不喜欢跳广场舞的人。 喜欢的人,当然不会对它觉得头疼。 小卒,就属于头疼的那群人。 也是啊!尤其是对于家住在...

  • 文成公主:长安月照逻些城——和亲不是悲剧,而是她改写历史的开始

    卷一 长安明月照雪域五难婚使传奇路 武德八年春,任城王府海棠纷落。江夏郡王李道宗得女,眸若星子,肤胜新雪。然史笔如刀,未录其名,唯称“宗室女”。 贞观十二年,吐蕃大相禄东赞率...

  • 窗外尘尘事

    窗外尘尘事,窗中梦梦身。 既知身是梦,一任事如尘。 —— 宋·范成大《十月二十六日三偈》 晨光未明时,独坐窗下,看窗外车马喧嚣、行人匆匆,皆如尘埃起落,纷扰不息。 而窗内此身...

  • 初日照高林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 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晨雾未散时,踏露而行,古寺隐于苍翠之...

  • 已经坐第一排了,还要调位?

    “老师,视力检查结果下来了,孩子一只眼睛近视了,能不能给他调个位置?”家长联系我。 我回复该家长的同时也想问问她:这位学生的座位已经是坐在教室的第一排了,而且我们每个星期都以...

  • 120
    体检很重要

    昨天妈妈给我打电话说我三舅生病了,肝癌早期,上个月已做了微创手术,恢复的不错,现在在家里休养。 三舅是年初体检时查出肝癌早期的。三舅住在农村,表弟在省立医院上班,表弟这些年每...

  • 读书营第三天

    本文参与【一柳繁花读书成长伴读营】打卡作业,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还记得你家乡端午节有什么习俗吗?我们家老人都包粽子,碧绿的粽叶,被浸泡过的雪白,最底处塞一小块咸肉,出锅时粽...

  • 51.一曲缭绫,诉尽人间劳辛——白居易《缭绫》赏析

    《缭绫》原文 缭绫缭绫何所似?不似罗绡与纨绮。 应似天台山上明月前,四十五尺瀑布泉。 中有文章又奇绝,地铺白烟花簇雪。 织者何人衣者谁?越溪寒女汉宫姬。 去年中使宣口敕,天上...

  • 120
    启航78-走马的思考

    也许是一切来的猛烈,去的迅速。不知不觉间已经过去一周多时间了。细想这两周的时间。除了跑了两个半马,竟然5公里都没有跑一个,不是不想跑,而是突然间没了跑的动力和目标。竟然在完成...

  • 120
    春事

    铁犁擦亮生锈的锋刃 冻土裂开细小的伤口 村庄解开棉袄晒太阳 沟渠里漂着去年的稗草 母亲在晾种子的竹匾前 梳下几根白发 风一吹就缠住 屋檐滴水的冰锥 布谷鸟叫第一声 田埂便渗出...

  • 彭阳山桃花:大地的胭脂,时光的诗笺

    当第一缕东风掠过战国秦长城的残垣,彭阳三千沟壑便次第点染胭脂云——山桃醒了。在这春的絮语中,彭阳的山桃花,以云霞为墨、梯田为卷,泼洒出一幅动人心魄的粉黛长轴。 花...

  • 120
  • 没见细雨的清明节

    记忆中的清明节,总是与濛濛细雨相伴的。古人虽早就留下“清明时节雨纷纷”的名句,但与实际的天气真正的印证,还是佩服我们老祖宗的智慧。其实清明的细雨,已经是暖意勃勃的春雨了,淅淅...

  • 连载:余儿(四)

    我就这样看着我妈一天天的咳嗽、吐血,到最后把自己咳干了、吐净了,直到最后瘦成了一个人干、水米不进。终于有一天,她叫我把床边的一个针线盒拿过来,从里面捡出来一个银质的小针线盒,...

个人介绍
诺贝尔文学奖的忠实读者,我生在西海固,长在大山沟,黄土地赋予了生命。感恩父母亲,感谢大自然。在奔五的历程里,爱上了法律、读书、涂鸦,在简书大家庭,承蒙各位老师厚爱,领悟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感悟生活带来的无限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