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位好的、机智的老师面对这样的教育情境时,会想一想孩子当时的体验,会回到教育情境本身,会发现并抓住教育时机,做出最有利于孩子身心发展的反应。这个反应也许是有声的行动,也许只...

一 位好的、机智的老师面对这样的教育情境时,会想一想孩子当时的体验,会回到教育情境本身,会发现并抓住教育时机,做出最有利于孩子身心发展的反应。这个反应也许是有声的行动,也许只...
教育现象学认为,比起老师在课堂上完成的任务,孩子的生活世界和生活体验更为重要,孩子在课堂上真正体验到的东西、真正受到的影响也许更富有教育意义。
哪里有控制,哪里就有反控制,因为家长的高控制是妨碍孩子成长的,高控制下的孩子,心理往往不健康。
父母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呢?妈妈能够让孩子靠近,她像土地、大自然、怀抱,小孩能从她那里得到这样的力量;爸爸代表着法律、秩序、道德,孩子可以从他那里得到另一种力量。
有成长动力的孩子,背后通常站着一对支持型的父母——他们有稳定的价值观,不随波逐流,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为孩子注入满满的爱和安全感,欣赏孩子的特质,善于挖掘孩子的潜能,在孩子遇...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是天生的,但边界却不是。很多时候,父母因为太爱孩子,或者太依赖孩子,不知不觉就模糊了界限。结果,爱变成了负担,亲密变成了控制。
西方心理学家海灵格认为,我们的祖先随时随地都在支持我们、影响我们。礼敬祖先是一种态度;礼敬祖先可以是日常,在你想连接的任何时候,只要用心去连接、去礼敬,祖先的支持和滋养会自然的发生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觉得自己是个“受害者”,没有被很好的养育,或遭遇了不公平对待。 但沉浸在“受害者”角色里,是很难让我们去思考,并发生改变的。 只有当我们能看见、并组织、消化这...
人一定要到能托举和滋养TA的地方去️生活中的灾难源自于你接触了错误的人,到了错误的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就算是你再有能力,再努力,再善良都无济于事️
我有一个观念,是一个孩子的发展取决于孩子持续的学习能力和正确的三观、好的性格。可是,现在很多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有厌学情绪,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个孩子未来的发展就有一定的局限性,...
养生的尽头,是情绪稳定。情绪是一把枪,当我们扣动情绪的扳机时,枪口对准的是自己。70%以上的人,会以攻击自己身体器官的方式来消化自己的情绪。当一个人长期处于负面情绪的状态下,...
我们一般人对自己的身体只有5%的了解和控制,身体的95%是在潜意识的状态下用自动导航系统在操控的。所以,找回与身体的联结就可以帮助我们把5%的版图扩大,找回更多的自己。
家庭动态中沉默的闯入者“房间里的大象”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隐喻,它形象地描绘了家庭系统中那些显而易见却无人提及的重大问题。正如一句评论所言:“这就像房间里一头巨大的大象,没有人愿...
言语的效果是有限的,行为可以让效果进一步发挥。爱无法委托他人来表达,有些育儿工作可以请人代劳,但爱无法代劳。此外,爱也无法延迟给予:它无法等到周末再给,孩子每天至少都需要从一...
如果在静坐的当下,你无法生出祥和喜悦,那么「未来」本身也只会像流水般淌过,你无法阻挡它的流逝。在它成为“现在”时,你也无法好好地活在当下。喜悦与祥和,正是在静坐的当下生出的喜...
有人说你自私,是他没占到你便宜;说你敏感,因为你猜对了;说你不懂事,因为你没听他的话;说你脾气不好,因为你没顺着;说你强势,因为你有主见不好控制;说你固执,因为他没办法拿捏你...
陈寅恪先生说,生而为人,若思想不能自由,人格不能独立,与刍狗有何区别?独立精神自由意志是必须要争的,且以生死力争!!!
如果洗碗时,我们只想着接下来要喝的那一杯茶,并因此急急忙忙地把碗洗完,就好像它们很令人厌恶似的,那么我们就不是为了洗碗而洗碗。更进一步来说,洗碗时我们并没有活在当下。事实上,...
焦虑和恐惧如同吃饭、睡觉和呼吸一样平常,如果没有任何焦虑和恐惧,当危险逼近时,你仍浑然不知,后果将不堪设想。
孩子们需要相爱的父母,不管这种相爱是以何种形式体现。当我们拥有满意的情感和性生活时,孩子就可以体验到自己的独立、自由和父母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