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译文一】孔子说;“父亲健在的时候,子不得自专,所以儿女的志向必定是父母的志向。当父母去世后...
【1·13】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有子说:“与人信约符合公平正直的义理,这信约就可以实行;恭敬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
【1·12】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说:“礼(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
【1·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说:“君子在饮食方面不贪图吃喝,在生活方面不贪图享乐,工作勤劳敏捷,而说话有...
【1·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
【1·1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说:“不忧虑人家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啊。” 【感悟】 本章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的一以贯之,提示...
今天,我们开始进入《论语》为政第二。“为政第二”有24章。以论政教为主,主张“德治”。特别强调道德与政治,人的修养与从政的密切关系,主要内容有:如何谋官及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
【2·4】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大约十五岁志于学习尧、舜等先王之道和礼教;三十岁时...
【2·5】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 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鲁国的大夫孟懿...
【2·6】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尽力解除父母的痛苦之忧。” 【感悟】 一、孟武伯问孝 孟武伯,是鲁国三桓之一的孟懿子的嫡长...
【2·7】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所谓的孝,只是说能够赡养父母便足够了。然而,就是犬马都能...
【2·9】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孔子说:“我和颜回谈论一整天,他都没有任何质疑,好像很愚笨。等他退下之后,我留意他私下的言语行...
【2·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在父母面前一直保持和颜悦色最难能可贵,仅仅是父母有了事情,儿女...
【2·10】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孔子说:“了解一个人,应看他言行的动机,观察他的经历,考察他的兴趣,这样,这个人还能隐瞒得了什么呢...
【2·11】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善于温习以前学习过的知识或曾经经历过的事情,能有新体会、新发现、能更好地认识现在,这样才可以担任老师啊。” 【感悟...
【2·13】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贡请教怎样才是君子。孔子说:“先去实践自己要说的话,做到以后再说出来。” 【感悟】 一、做好榜样的力量 孔子的主要教...
【2·12】 子曰:“君子不器。” 【译释一】孔子说:“君子的目标,不应该把自己固定为一种纯粹的工具,而应该时时刻刻保持着自己较高境界的追求。” 【译释二】孔子说:“君子要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