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那识(梵文音译,意译为“意”)有六个特征: 第一,它总是追求愉悦; 第二,它尝试逃离痛苦; 第三,它忽视追求愉悦的危险; 第四,它会忽视痛苦的好处; 第五,忽视中道; 第六...
末那识(梵文音译,意译为“意”)有六个特征: 第一,它总是追求愉悦; 第二,它尝试逃离痛苦; 第三,它忽视追求愉悦的危险; 第四,它会忽视痛苦的好处; 第五,忽视中道; 第六...
古代的纵横之风,应该得益于文化元典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之流,喜欢在著作中设置问答、论辩的形式,大多注重说理、雄辩,对前辈的学术观点多有质疑,推陈...
人不可能没有情绪,正所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 情绪上头了,也并非一味地去压抑克制,殊不知,压制越甚,反弹越甚。正所谓,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不若接纳,与情绪...
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 —《论语·乡党第十》 这段话什么意思呢? “色斯举”是说鸟儿在开始飞翔之...
中国文化特别有意思,古人在解释某一个字的时候,喜欢用同音字来注解,汉代学者刘熙在《释名》中这么解释—— 什么是“春”?“春者,蠢也。”,春天来了,万物苏醒,开始蠢蠢欲动了,这...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虽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礼记.学记第十八》 【译解】 自己没有心得见解,只靠预先记...
唐代经学家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中说,“中国,有礼仪之大谓之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是为华夏也。”可以说,华夏民族是一个讲究穿着华美服饰且特别注重礼仪的民族。 在中国的不同历...
华夏文明是礼乐文明,在中国,自古礼乐不分家。 礼序乾坤,乐和天地。礼乐皆得,谓之有德。从周公制礼作乐,三千年礼乐文明,影响至今。 《礼记.乐记》说,“乐者,心之动也。声者,乐...
曾子曰:“国无道,君子耻盈焉。国奢则示之以俭,国俭则示之以礼。” ——《礼记》檀弓下第四 【注解】国家无道,明礼君子就厌恶把礼置办得丰盛完善。...
孩子班上刚完成一次集体活动,家长们在群里对辛勤付出的老师们和家委会的家长们表达感谢,用了 “您们”一词,有热心家长提醒,不用“您们”这个词,不规范,建议家长们给小朋友们做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