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重点谈论“仁”,“礼”是“仁”的外在表现形式,“仁”是“礼”的核心,本篇章也是整部《论语》的重点篇目,集中地记载了孔子的“仁学”思想。“仁”不但是孔子学说的核心,也是儒家...

本篇重点谈论“仁”,“礼”是“仁”的外在表现形式,“仁”是“礼”的核心,本篇章也是整部《论语》的重点篇目,集中地记载了孔子的“仁学”思想。“仁”不但是孔子学说的核心,也是儒家...
《论语*八佾》篇集中的谈论了孔子的思想体系中的“礼”的问题。通过生活中的具体事例,阐述了礼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对于一个社会和集体而言,不可没有礼的存在,“礼”在我看...
这一篇章主要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应用问题,孔子的思想具有极强的实践意义,他的思想深入了生活领域的方方面面。因此,这一篇可以说是学而篇的进一步理解。 【原文】2.1子曰:“为政以德...
《学而》专门论述了学的问题。古人之学与今人之学有着很大的不同,古人之学涵盖了全部的人生,是以做人为基、为本、为核心来展开的。故而把《学而》放在了《论语》开篇的位置,重点强调学...
这一篇侧重谈论的是治国平天下的学问,以治国为主。第一章古圣先贤的治国方略。第二章孔子谈治国方略。第三章既是对全书的总结,也是对这一篇内容的概括。 【原文】20.1尧曰:“咨!...
本篇记载的是孔子弟子的言论,包括子张、子夏、子游、曾子、子贡五人。内容涉及学习、道德和人物,从中可以看出孔门弟子对孔子思想的传述和传播,对孔子形象的维护。 【原文】19.1子...
本篇以反映孔子的处世态度为主,通过与隐士的思想对立变现出来。 【原文】18.1微子去之,箕(jī)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译文】微子离开商纣王出走,...
本篇谈孔子处世的权变思想。随机应变,属于“权”的范畴,是处世的灵活性。但不是胡乱的变,不讲原则的变,要既讲原则又不失灵活性。这就需要一个人建立一个大局观,要有大视野,要对世事...
本篇史料价值很高,内容涉及孔子的政治思想、教育思想、天命思想、道德修养思想等。 【原文】16.1季氏将伐颛(zhuān)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
这一篇探讨的是治国、做人、修身和为学的问题,治国以礼,做人以仁,修身以道,为学以教。 【原文】15.1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
本篇谈论为政之人,退隐之士,以及为政之德。 【原文】14.1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
本篇主题取名子路篇,为孔子论政思想的集中体现。子路是与孔子情感最为亲密的学生之一,在子路的身上,最集中的表现就是忠诚。孔子的为政思想在我看来实质上就是实践教学的思想体现,因此...
本篇以颜渊为题,记载孔门师生问答之事。颜渊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是孔门弟子72贤人中最优秀的一位,孔子把颜渊视为子、视为友,甚或视为师。孔子把自己一生的希望,身后道与志的传承都...
《论语·先进第十一》 本篇谈论的是孔子对众弟子的具体评价以及鼓励和教诲。 【原文】11.1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译文】孔子...
《论语*乡党第十》 本篇记载的是“至圣”先师德与行的典范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体现的是孔子的温文尔雅、文质彬彬的高度修养。从饮食起居、坐卧行走的日常之礼,到言语之礼、傧相之礼、...
《论语·子罕第九》 此篇文字所言及的是“至圣”,也就是孔子的德与行。讲述了孔子的谦虚谨慎、才能学艺、劝学励学以及孔子的哲学思想。 【原文】9.1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译文】孔...
《论语*泰伯第八》 本篇谈论的是“圣者”,贤人、君子、士的道德规范。尧是圣之仁者;舜是圣之智者;禹乃圣之勇者;周文王圣之义者;周武王是智勇兼备的圣人;周公旦是孔子心目中尽善尽...
倓虚大师(1875—1963),俗姓王,四十三岁出家,法名隆衔,字号倓虚,他是河北省宁河县北河口北塘庄人。出家后随近代天台宗高僧谛闲法师修学,后在北方各地讲经说法,重修、兴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