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一切的现象,都是由因缘和合而产生的假相、虚相、幻相,其本身并无自主性,是随缘而现,缘灭而散,所有诸相皆属虚妄,所以《金刚经》讲:“一切诸相,皆属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
世间一切的现象,都是由因缘和合而产生的假相、虚相、幻相,其本身并无自主性,是随缘而现,缘灭而散,所有诸相皆属虚妄,所以《金刚经》讲:“一切诸相,皆属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
所以说,若要进行三皈五戒,要对法有正确的了解,这样才能认识佛与僧;对戒有正确的认识,才能正信佛教。什么叫正信佛教?建立在四不坏净基础上的学佛,才是正信佛教。佛、法、僧、戒,四...
(心住非家) 这里,讲到次第,一开始的学习必由亲近善知识听闻开示和阅读经文开始。但仅仅停留在听闻、阅读上明显是不够的,所以,接着要依于文字或开示而取其深义。在这基础上作进一步...
梵是指清净,只有持戒清净的修行人,才能离欲界而超色界,得到色界的清净庄严。 知因缘法尽,这里是指缘起的还灭边,即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这是还灭理则。 虽然,我们在这里讲在...
比如说对这个人念念不忘,有染爱就有执取,可能现在抓不到,抓不了,容不得你抓,但是心中那份惯性还在,有爱就有执取,有执取就有后有。以后因缘一到,抓得到的时候就抓住了。抓住了有什...
菩提树下成正觉是佛陀自觉,他是怎么自觉的?独一静处,专精思维,不放逸住,这是条件! 禅思就是入四禅八定,在禅定当中起正思维。起什么样的思维呢?何法有故老死有。去考虑人生的真相...
这里是说修行之人,既然已经听闻正法,却不护诸根,六触入处随顺习性而任意造作,生诸苦受。不仅生前当下苦,即是以后,也有不断苦紧随而来。这即是不护诸根所导致的。 由于不护诸根,而...
对于平凡无奇,双足却踏遍恒河两岸的释尊,面对各类心性的众生,而能无缘大慈的忍辱负重,这样的弘法利生,更显出佛陀作为一个大觉者的伟大!这是何等的安忍与胸襟! 命浊,是众生寿命缩...
佛陀在菩提树下睹明星悟道,缘起性空。这个缘起是十二因缘的顺观逆观。六道里面的轮回,这是缘起的流转,缘起的还灭是性空。所以,我们讲缘起性空,它里面的内涵大家要清楚。为什么呢?在...
端身正坐,心起正念,一坐就七天。在这期间,对于十二缘起,曾做了逆观察与顺的观察。所谓此有的原因彼才会有,此起的原因彼才会起。缘于无明而有行,乃至缘于生,而有老死,以及纯大苦聚...
如果仅是偶尔的念念佛,每天上三根香,拜三拜,念几句阿弥陀佛就结束了,慢慢地自己就会放逸了。如果这个法让你现在就去体会的,每天都会让自己住在法上。假借以念佛来修持,每天都会心心...
一切世间皆入生死,自生自熟,自灭自没,而彼众生于老死之上,出世间道,不如实知。 如实知,如其原貌的了知,还它本来面目。因为我们要禅观,观察的时候要如实观照、如实知。如实知,就...
何法有故老死有?何法缘故老死有?这么去想,慢慢地也是沿着十二因缘去往回溯,然后再往下推。实际上是一种逻辑,这种思维逻辑能让我们解决烦恼苦迫,能让我们认识生命真相的,这叫如理思...
我们今后在观察的时候,比如说烦恼怎么起的?原来是先前执着的,这是逆观察。有爱才会有取,因为取了所以有有,有烦恼,有不顺心的就是烦恼,顺心就乐,叫取。有后有才会有生老病,有生,...
对于所取之法,若产生味着、顾念,爱缚,则会增长染爱,所以会执取。因为执取,而有后有,乃至有老病死、忧悲恼苦等纯大苦聚的集起。 如果对所取之法,就是根尘相触时候的执取力,产生味...
故对于修行,需要离诸懈怠的精进,如此方能心得喜乐的离系,进而寂静舍住,修行满足。若是因懈怠而得过且过、心不得喜乐,也就必然会生诸烦恼。人生,若是等着将来的悔恨,还不如现在的自...
1、佛法的修学,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境界,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层次,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问题。亲近善知识,需要始终如一的像罗睺罗一样的身心行为展现,这样才能更好的解决身心的问...
【缘起法】被称为法性、法住。 【法住智】即体证缘起之智,就是用身心去体证缘起法的智慧。 【此有故彼有】是指依条件生灭的理则与现象,如当这个存在了,就会有那个,这个有了就会有那...
佛陀说:像这样子的,各位大众比丘们!对于所执取的法,要观察是无常,是生灭,由此而离欲、灭尽、舍离、心不顾念,您不被缚着。若是这样,染爱就会熄灭,染爱灭则执取灭,执取灭了后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