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便是欣赏美的过程。除了欣赏,另一个重要的概念是创造。一般都认为二者各是各不相关联,实际不然。欣赏时需从事物中抓出意境,比如我们读了一首诗,肯定要先从这些文字中形成自己的意象,加以品读揣摩。这样的意境,便是自己创造所得的。所以欣赏时其实就有了一部分创造,创造中有一部分便是欣赏。不过创造多了一项任务,将内心所得的意境外射出来。这样便提到了“外射出来”这一关键的过程。关于如何做得好,利用想象,蕴含情感,参考格律,模仿先人,获取灵感,这些其实其他人也有不同程度的辨析,这里便不再叙述。让我感触很深的其实是表达意境时所用的外壳的重要性。我们往往都认为内容才是核心,形式都只是陪衬,有些粗糙也没有关系。但现在我知道了实际上艺术的核心便在于其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杰作不仅还有绝佳的内容,还有与这内容相配的绝佳的形式。若是只有干枯枯的道理,断然难以让人感到美。比如那些贴在墙上或者印成一册一册的规章条例总是令人感到枯燥乏味,无法让人产生美感。再比如我们背诗时往往编成歌更容易记住,这同样也说明了形式的重要性。另一点是灵感与努力的关系。很多时候我们都以为灵感只是产生于天资聪慧,以此来逃避自己不努力的责任。但潜意识的说法又告诉我们,灵感同样需要努力,正如平庸之徒不可能发现浮力定律,普通人也不可能突然一拍脑门就谱写出了绝佳的乐章。但灵感同时也有一些技巧。舞剑可以激发写字的灵感,树木云彩也可以激发雕刻的灵感,我们一定不能只在小范围内学习,处处留心思索,养成好的修养,这对灵感的产生也是大有裨益的。
最后说说,美对于人生有什么好处呢?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是许许多多的道德条例与规章制度,我们往往被强调说要理性,而不是感性。但我认为,正如您所说,情感比理智更重要,要洗刷人心,并非几句道德家言所可了事。若是感性往往使人犯错,应该纠正感性当中的错误,而非简单的压抑感性而崇尚理性。再退一步说,感兴趣所造成的我们现在认为的悲剧可能也并不完全是悲剧。太宰治说:“生而为人,我很抱歉。”然后跳河自尽。虽然他的结局并不算好,但他也为我们的历史增添了奇异的一笔。前些日子有篇话题作文要求谈谈人生的自由状态,其实也就是谈谈人生的艺术化,我思来想去不知写什么好,只觉得孔夫子一句“随心所欲,不逾矩”便可概括全部。艺术上要有不能逾的矩,但艺术家便是要在不逾矩的同时“随心所欲”,创造自己独特的作品。生活亦如艺术,绝非按照特定的步骤方法即可成功,总要有自己特有的情感与思路。我想,这便是谈美的重要意义了。
以上是晚辈在品读大作中一点小小的体悟,不足之处还有待今后的改进。祝愿艺术的事业能够不断传承,“美”探索永不停歇。
您的读者:易思源
2019年2月14日
整本书阅读~朱光潜《谈美》各位朋友,春日迟迟,柳芽初发,海棠含苞,黄莺轻啼,春的美慢慢显现在我们面前。 我们要开始下一本书阅读,这本书是朱光潜的《谈美》,中华书局出版。 本书娓娓道来,有序,开场话,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