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宣王听了以后说:“你说的情形真好啊!” 孟子说:“既然大王赞赏这样的社会,那为什么不去做呢?” 齐宣王显然是不愿意去做,因此很不严肃地说:“可是我有个毛病,就是贪财。” 对...

齐宣王听了以后说:“你说的情形真好啊!” 孟子说:“既然大王赞赏这样的社会,那为什么不去做呢?” 齐宣王显然是不愿意去做,因此很不严肃地说:“可是我有个毛病,就是贪财。” 对...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弒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弒君也。” 夏朝末...
燕王哙昏聩,要做圣人,他模仿尧舜禅让,把王位禅让给大臣子之,北面称臣,子之无道,把燕国搞得乌烟瘴气,太子起兵讨伐,反被子之所杀。 齐国作为东方大国,于是出兵讨伐燕国,五十天就...
齐宣王没有听从孟子的劝告,没有帮助燕国册立新君,而是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其他诸侯国不愿意看到齐国做大,于是合谋共伐齐国。齐宣王连忙请教孟子如何应对。 孟子说:“成汤原来只有方...
见齐宣王不听善言,所谓君子不立围墙之下,孟子离开了齐国,回到家乡邹国。 邹鲁,如今用来代指文化昌盛之地,盖因孔子是鲁国人,孟子是邹国人。 鲁国,大家都很熟悉,它是周公旦的封地...
滕文公乃姬姓后裔,滕国在今山东境内,当时是一个蕞尔小邦,一边是强楚,一边是强齐,滕文公不知道如何选边站队,就来问孟子,到底应该追随齐国还是楚国。 孟子回答说:“谋略之术,不是...
这是《孟子·梁惠王》的最后一篇,故事的主人公有四,一是孟子、二是乐正子、三是鲁平公、四是臧仓。 孟子离开齐国以后,先回了家乡邹国,然后去了滕国,现在有来到了鲁国。 乐正子,名...
乐正子得到消息,连忙进宫来见鲁平公,询问君主为什么又不去拜访孟子了,鲁平公就把原因告诉了乐正子。 乐正子说:“孟子哪里有逾礼的行为啊!他父亲去世的时候,孟子的身份是士,所以祭...
孟子是邹国人,大约在45岁的时候,孟子开始周游列国,他首先来到了齐国,但没有受到齐威王的赏识,于是来到了宋国,在宋国期间,滕国世子(即后来的滕文公)出差去楚国,来回两次路经宋...
弟子公孙丑是齐国人,孟子曾经两次入齐,齐威王和齐宣王父子虽然不是昏君,但孟子都没有得到施展抱负的机会,特别是齐宣王,孟子本来抱有很大的希望,但齐宣王表面对孟子恭恭敬敬,但没有...
公孙丑问老师说:“如果您被授予齐国的卿相之职,能够推行你的治国方略,那么将来齐国称霸天下,或者王天下,人们都不会感到奇怪。想想这种美好的未来,老师有没有动心啊?” 孟子说:“...
公孙丑问:“老师能否讲一讲,你的不动心和告子的不动心有什么区别?” 告子认为,对某种见解意见没有弄通的,就不要从心上去求了;心中过不去的事,就不要用气去落实。孟子认为后半句说...
公孙丑问:“请问老师的优点是什么?” 孟子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公孙丑从来没有听说过,马上问:“什么是浩然之气?” 孟子告诉公孙丑,浩然之气很难用语言来表达,作...
孟子说自己有两个优点,公孙丑先问了养浩然之气,接着他又问什么是知言。 孟子说:“一听到詖辞,我就知道他要掩盖什么;一听到淫辞,我知道他要陷害谁;一听到邪辞,我就知道他在什么地...
公孙丑说:“我曾听人说,子夏、子游、子张都具备了圣人一方面的品质,冉伯牛、闵子骞、颜回则具备了圣人的全部品质,只是没有什么事功,请问老师和他们比怎么样呢?” 原文“有圣人之一...
公孙丑说:“那么他们之间又有什么不同呢?” 孟子说:“孔子的学生宰我、子贡、有若等,他们的智慧足以让他们了解孔子,也不至于污秽到去阿谀自己的老师。”孟子意思是说这些人才智过人...
在这第五章,孟子推荐了五条治国良策。 一是推崇有贤德的人、任用有才干的人,这两类俊杰握有权柄、拥有地位,那么天下在野的士人都会心怀喜悦,而希望进入朝廷,为国家出力。这是吸引人...
孟子说,凭借实力,借助仁义的大旗,这是霸道,只有大国才有霸道的资本;推行仁政,以德服人,这是王道,实施王道不需要得到成为大国。商汤创业初始只有方圆七十里土地,周文王肇基只事一...
孟子说,每个人对他人都有不忍之心,古代的圣王因为有不忍之心,就不忍心看到百姓受冻挨饿、妻离子散、鳏寡孤独无所养,因此就有不忍心之政,本着不忍之心,推行不忍心之政,实现天下大治...
矢人,制作弓箭的匠人,函人,制作盔甲的匠人。巫,指治病的大夫,匠,指木匠。 孟子说过,每个人都具备善之四端,也就是说,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无论地位高低,这一点都是一样的。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