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朱老先生的回信
尊敬的朱老先生:
您好!
近日拜读了您的大作《谈美》,顿时觉得醍醐灌顶,先前有些云里雾里似懂非懂的问题也渐渐清晰。现在我想与您谈谈我对此书的一些理解。
第一,您写信时说您写这封信的主要目的是“免俗”。您对于俗是这样解释的“俗无非是缺乏美感的修养”。我一直认为,人要真正免去俗气,将人生艺术化,实在是难上加难。与您一样,只有当我静心去品读某一诗,文章,或慢慢欣赏一道自然风景时,我才能清楚地感觉到免俗的乐趣。但当短暂的美好时光过去后,当我回归现实生活中去,我不免又被成绩,生活带入一个“俗不可耐”的境地。我又明显感觉到自己还是那个“红尘俗人”。
由此看来,我在成为一个“无所为而为,功成而不居”的精神高洁的不俗之人的道阻且长啊!
但我也有一惑尚未解开,那就是您说“人心之坏 是由于未能免俗”,但就我的理解,生活中我们大部分人只能被称为俗人那么按这个逻辑,我们的心都是坏的?又或者这就是传说中的“平庸之恶”?
第二,您书中有一说法让我觉得十分有趣,那是几个模糊的概念:“考证,批评,欣赏”
。我向来不喜欢考证,不爱看诗文的赏析,诗人的生平,又或找出其中有那些用典,因为我相信自己的眼睛与判断。我也比不爱将诗文分而读之,因为我觉得诗文有其整体美,好比一个美人站在跟前,我觉得她美,但如果把她肢解了,一块一块的我便想不到其美丽了。所以说考证这种工作,一般只是因为老师要求我们才会完成。但你说“欣赏之前要有了解”,看来我得稍有改动我的阅读模式了。我虽不爱考证,但酷爱批评。并且在我心里有一套对于什么样的诗文选用什么样的模式,什么地方用典,什么地方要有哲理,我如同你书中所说,自居法官地位,用这些“法”去衡量作品。认为只有要遵守这些法就能创造好的诗文。并且认为那就是欣赏,看来我错了,落入了俗套。文艺是创造的,您说读文艺作品应持批评的态度。但不能始终如一此,因为如果不能沉醉于作品里。永远得不到真正美感的体验。
第三,我想与您说一说“人生的艺术化”。您在书中说“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我一直不想当个俗人,不想为红尘琐事所困,也想向您说的一样“慢慢走,欣赏啊”!但我往往不知道什么时候该慢慢走,又或是一生都该如此。有时我“慢慢走”但会被突然的事打乱了节奏。有时我觉得该提速,又发现周围的人在慢慢走。怎么说我一直难以把握正确的时间点,结果不仅没起到“欣赏”的作用反而使自己心烦意乱,找不到方向。但我觉得这种事应该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吧,希望我早日找到自己的人生节奏。
以上是我的一些鄙见,真的非常感想您的这本书,把我从生活的泥泽里拉出半个身子来,让我感受了“美”的重量,让我在车水马龙的乱世里为自己留了一方净土。
此致
敬礼
您的读者:李丹阳
2019.2.16
整本书阅读~朱光潜《谈美》各位朋友,春日迟迟,柳芽初发,海棠含苞,黄莺轻啼,春的美慢慢显现在我们面前。 我们要开始下一本书阅读,这本书是朱光潜的《谈美》,中华书局出版。 本书娓娓道来,有序,开场话,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