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毛姆的书,老师已经推荐了很久,可是一直没有读过,曾经下载了电子版,可终究因为眼睛的问题而放弃。昨天晚上借到,今天一天抽空便读完了。此刻只有一句话可以说:这真是一本好书。
本书的核心内容就是主人公查理斯在40岁的时候从伦敦一个证券公司的职员离职然后追寻自己画画梦想的过程。本书的书名叫做《月亮与六便士》,可是读完整本书便士也只出现了两次而已,月亮貌似一次都没出现过。因此觉得书名的主要内涵在于揭露本书的主旨,梦想的月亮比六便士重要。这本书的大概框架主要是三部分,第一部分讲述查理斯在没有追寻梦想前的生活;第二部分讲查理斯跟随内心的那团梦想的火焰,奔波直到最后梦想实现然后死亡的过程;第三部分主要是对与查理斯有关的人的访谈,借此再次完善第二部分,使查理斯的生命在小说中完整重现。读一本小说,读的时候情节很重要,它是吸引我们读下去的根本原因,读完之后如果还沉浸于情节之中,那么我想就违背了作者的原旨。作者的本意应该是想通过小说的叙事,来反映自己的观点和人生见解的。因此概括大概的框架后,情节便不再赘述,直接进入正轨:文中好句的摘要;对整本书思想的把握以及根据自我的对整书的理解。
书中开篇一句话特别引人注目:艺术中最令人感兴趣的就是艺术家的个性,如果艺术家附有独特的性格,尽管他有一千个缺点也可以被原谅。(注:这本书的这句话特别像《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当中的一句话,影响人的成就不是那些细枝末节的东西,例如举止言谈等而是本质的性格和内涵。也如同360总裁周鸿祎所说的一句话:这个世界是一元的只以成败论英雄。成功了,所有人便会理解你。不过对于艺术而言,可能有更深层次的含义在里面。艺术是一种创造。这种创造具有其独特性,它的一切评判都是以美作为标准。艺术是稀缺的,也是独特的。因此艺术不能简单的用成功这么个低劣的词语来形容。对于艺术家,应该拥有比官员商人更大的包容度。)作者在这里将艺术家与政客做了对比,从作者的叙述来看,作者是明显倾向于艺术家的。作者认为艺术家是天才,他们依靠自己的才能和作品流芳百世。众多的政客,他们的出名是因为所在的政治地位,而不是某种才能。经过时间的洗礼之后,留下的只有艺术家的作品而政客则消失在浩淼的烟海之中。整本书现在看来其实也就是在证明作者的观点。查理斯在40岁的时候舍弃家人孩子以及证券公司的职务,独自跑到巴黎开始绘画。他不专注于任何技巧,所有的东西都来源于自我的摸索。他穷困潦倒也罢、街头流浪也罢,他都一直在追寻自己的梦想。他就像是另一个人完全沉浸于自己的世界之中,他活着便只为了用画画表达自己内心的那种感觉。他有着典型的精力充沛型人的体表特征,浓密的头发、凹陷的大眼、凸起的颧骨、红色的胡须、有力的双手等等。他的内心的力量和身体的形态达到了完美的统一。在查里斯的世界当中,外部是没有关系的。正如同书中一句话所言:你若不在乎某个人的评价,所有人的评价又有什么关系。查理斯便是这样一个人,完全忽略外面的世界,它只沉浸于自己与自己的绘画之中。无论是第一任妻子的苦苦哀求还是第二个情人为他而来的自杀,他都无动于衷。因为这一切根本就与他无关。面对两位女士想把他拴在优越的生活幸福的家庭的网中的事实,他直接选择了撕裂那张网。果断决绝,无丝毫犹豫。对于所有的讥笑谩骂以至于褒奖他都完全无视,他只追求自己内心的感觉。如作者所言,他像被某个东西勾去了魂一样,你所看到的他的躯体,那不是躯体,那是一个追逐内心的灵魂。他对外部世界的反馈是冷漠的,也许根本就不是冷漠,是他根本就不关心,毫不关心。他所求的是用画画满足自己内心的那种表达,他渴望用画来说清楚自己的想法。一个人的举止言谈也许反映不了这个人的品质,但是他的作品一定可以。他的画就是那种抽象的,撕裂的。第一眼看上去,觉得完全是凌乱的,但是在你的内心却激起着一种不安一种恐惧。它吸引着你去欣赏去观看,看着他的画,你就好像看到了一个撕裂的内心在苦苦挣扎;好像看到了一个为了实现自己目标的人奋力拼搏;也像一个孤独的人在房屋拐角暗自神伤。查理斯忽略了外界的所有,或者说他只专注于自己的内心。这种人是值得让人敬佩的,也许他的某些做法很残忍,例如抛弃家庭等等,但是无论怎样你不可以否定他的伟大。查理斯在最后他居住的那间小木屋里完成了自己作品的最后创作,但他给妻子的留下的话语是在他死后便将这间房子烧毁。他就是一个不屑一顾的人,不仅不屑于他人连自己也不屑。也许当他完成那段壁画的创作之后,有些许的自豪乃至得意,但随后便是嘲弄对自己作品的轻蔑。然后他死了, 将自己的作品也一同带入地下。
作者所描绘的就是这样一个,在最后的一部分当中,作者又描绘了一个类似于查理斯的一个医生。他也是,放弃了大医院的优厚报酬,甘愿在一个船上的小医院做一辈子的主诊医生。瞬间的决定,永恒的实现。他们都是一种具有理想主义气息的人,完全忽略外界,只为追求内心的自我实现。他们是自己真正的主人,别无其他。 总觉得还要说点什么,此刻却不知该说什么为好。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