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 this the real life?
Is this just fantasy?
Caught in a landslide
No escape from reality
Open your eyes
Look up to the skies and see
...
R.I.P. to Freddie Mercury
说起人物塑造,不得不提文学里两个著名的典型:莫尔索与浮士德;加缪在《局外人》里塑造了这么一个对周围事故表现出令人麻木的钝感的荒诞人物。这个不能按照现存价值和社会规则生存的人,从头到脚都遭到了世俗的非议。而歌德则描写了一个拥有理想主义和无尽欲望的人类代表浮士德,集人的一生精神、爱情、事业追求于一身,创造了古典化人性与现实化社会的冲突。两者都是以饱满的人物形象将对社会形态和人生的反思呼之欲出。
同样的,如果说有什么诗歌可以达到叙事叙人的同时还能激发起极大共鸣和反思的,大概不得不说起Bohemian rhapsody 了,诗歌的张力体现在其更加凝练的表达上,很显然这首歌在这方面用多层面的乐章表现了这一点。这是一首我非常喜爱的音乐,而且这首歌也绝对伟大到足以载入史册。第一次听这首歌时,还是在一年前的青年旅社里,当隔壁床铺的小伙伴儿给我放这首音乐时,我就被如此具有叙事风格的音乐给惊艳了。在音乐上我是个比较偏执的爱好者,我会反复的倾听每一遍曲子,找出他的调子,并记住其中的歌词。不过在反复聆听这首歌曲的很多个夜晚里,我的节奏都很难匹配上我被这首歌所感染的情绪,也很难想象龅牙叔以宽达四个八度的音域将一首歌从民谣演绎到歌剧。相比之下,皇后乐队其他几首歌虽然更加脍炙人口,但在情感上却很难激发更多的共鸣。可以说,波希米亚狂想曲更具有引人发省的意味——那每一根吉他弦上震颤出的旋律都直击人心,让我忍不住停下来去思考,忏悔。
皇后乐队在摇滚乃至音乐史上,应该是一起华丽的咏叹调,如果不是才华横溢的主唱Freddie Mercury离世,也许他们可以接着流芳二十载。他们一直致力于华丽摇滚和音乐形式风格的创新,并且在风格上引入自身对音乐的思考。吉他手Brian就是一位非常具有哲学思辨的人,他本人也是天文物理学博士,对于思考宇宙都很在行。活着究竟是什么?人生法则又是什么?如果说恐怕没有一首音乐上升到如此高度去质问人生或者带着智慧?大多数人停留在享受音乐带来的脑部化学体验。不过queen的野心并不满足于此,用音乐来思考、创新是大多数七十年代乐队实验创新的方向。其美妙之处在于他不仅可以激起人的情绪共鸣和释放,也让你禁不住去停下手头繁杂的琐事,用带有节奏感的思考来畅想未来。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优秀的音乐家,同诗人一样,对自由生活的热情、对尊重思考和反抗教条束缚有他们独到的表达手法。用一个降B去倾述自己的痛苦,或者以狂想曲的模式谱写自由意志,这是音乐家自身骨子里洋溢的古雅典主义情怀。所以Bohemian rhapsody里关于一个被魔鬼诱惑的人究竟该得到怎样的审判,我们无从左右。但人总是向往着凭借一本执着的人生理念期望得到宽恕——尽管我们都知道魔鬼其实只是我们自己内心原始的欲望而已,但最终都能得到救赎。如果说浮士德在被墨菲斯托引诱而尽情享受四种理想生活的体验之后,得出人生而痛苦却要着力进取的人生信条,最终还能被天使拯救,我们曲子里的悲哀男主则跌入。对于很多如Freddie一样的人来说生命也就是一场毫无预兆的抵抗。1975年底,皇后乐队主场Freddie Mercury写了这首歌。而在这些年之间,他一直挣扎在双性恋的泥潭之间,他摆脱不了爱人Mary的依恋眷顾,而又无法压制自己对同性恋爱的向往。Bohemian rhapsody那个背叛了神祗的无助青年也许正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
说这是一首神曲毫不为过,记得本科时期选修的音乐鉴赏课时,美女音乐老师曾经给我们说过,音乐的欣赏其实没有高低之分,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调调,你能从一首歌中感受到情绪的共鸣就很不错了,如果你还能从中听出弦外之音,那么你就算是懂得欣赏音乐的人。
位于瑞士蒙特勒市的弗莱迪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