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职业的关系,我有很多的同事和朋友,都在不同的机关写材料。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若心孤诣地忙活着。有人理解,有人不解。其中的酸甜苦辣,非外人所道也。我向这些“捉笔吏”同行致敬。
01
在我刚上班的时候,一位同事向我讲述了他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他说,那时候他刚参加工作不久,也就是初入道的那种小菜鸟,自然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本来嘛,才上班没几天,还搞不明白机关的“道道”儿,需要别人指点迷津。但很快,当他还没怎么受到指点的时候,他就遇上了人生中的“第一棒”。当然,这一棒,不是接力棒,而是当头棒喝的棒。
派出所抓来一个小偷,需要做个笔录。那时还没有电脑,所有的工作都是手工操作,那个询问材料都是要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到材料纸上的。这位仁兄记完了材料之后,就去呈给他的领导,让领导审阅。
这领导看了一半,就把材料纸揉成一团,一下子扔到他的脸上,说:你这是记了些啥!
这仁兄当时就蒙圈了,初来乍到的他也不知道该如何去做了,是重新去记还是不记了,材料记得到底错在哪个地方?
好尴尬!
官场上戾气好重啊,权力的戾气吧?
当领导的就特么这幅德性吗?起码也要尊重别人的劳动吧。
那些年代机关过来的人,是不是很多人都有过这种亲身经历?你费心八意地趴在那儿搞了一晚上材料,写得头昏眼花,自意为功德圆满,结果到了领导那儿,一句话:枪毙!重新返工的滋味不太好受吧。更要命的是,那个有决定权的人,他还往往是个外行。外行领导内行,对内行来说,只有两条路径,要么气死,要么气疯。
尊重别人是对一个人道德的起码要求,无论你身居何位,掌握多大权力,对别人的尊重,也就是尊重自己。那些把材料扔到加班苦熬一晚上的同事脸上的人,注定走不了多远。因为他五行缺德。
02
朋友说,自那以后,他对写东西有了一种本能的恐惧。本来很有写作天赋的他,从此凡是与文字有关的东西,能躲就躲,能推就推,实在不行,就赖摊儿。他说我宁可跑折了脚,也不愿再写一个字。
你看,一件事儿对一个人的一生影响有多大。
写作,从来都是一个费力不讨好的活儿。当然,我指的是那些公文类的写作,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写材料,与我们随性自在的写作显然不可同日而语。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这个活儿永无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有人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是谁特么说的?就这一句话,把中国多少文人累死在了案牍上。他还在一边不要脸地振振有词呢:你看,这一遍是不是比上一遍好多了,多改一遍就有一遍的精进。
其二,你的工作成效取决于管这事的人。你即便妙笔生花,也不一定通得过去。你复制粘贴,也不一定不能用。你此项工作的结束时间一般截止于这人的点头同意。你在夜深人静时,走在无人的街头,往往都是拜他所害。
其三,这活儿要求标准本来就很高。没有那两把刷子,智商情商一起上,也不会让你干这活儿,最起码不会让你长久地干这活儿。心眼儿多的,试两下就该干嘛干嘛去了。那老实实在的,从此就入了“道”。有句话叫啥来,“一入宫门深似海”,差不多就这意思。想跑?难呐。
其四,反过头来说,这活儿就这么重要吗?想啥呢!说重要就重要,说不重要就不重要。那些牛逼哄哄的“大笔杆子”,自以为离了他地球就不转了。可是他请上一年的假,回来一看,人家该怎么着还怎么着,啥也耽误不了。会议照常开,材料照样搞。别人弄得可能不如他弄得好,但并不意味着就不能用。你没见,好多领导开会都不用稿子了。
其五,这活儿背后的劳动成本就没法计算。在目前体制机制下,我好多从事这项工作的同事几乎多年都没有节假日,加班加点连轴转都是一种最常见的常态。你究竟付出了多少没有人给你记着,你只有自己心里清楚。当然,你若想由此弄个立功授奖几乎是不可能的,若组织上某天一高兴赏赐一个给你,也是照顾照顾情绪,真正“好事”从来轮不到那些默默无闻的人的头上。
03
好可怕啊。
那么,写材料的就这么惨吗?
也不,凡事都有正反两面。司马迁不写写材料,我们后人往哪里读《史记》。上官婉儿不拟拟文书,武则天的诏书怎么下得去。写材料,真真是锻炼人的一等活儿。挺过来的,都成了,知识、思维、经验、能力、意志都得到了相应的锻炼和提高,杀伐果决不在话下。挺不过来的,都废了,从此在与文字打交道的路上,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再也无力执起那支笔。
每一个从材料堆里爬出来的人,都是伤痕累累。但在每条伤痕之上,都会在某一天开始结茧,最终变得坚硬无比。
所谓的苦难,其实都是人生无比珍贵的历练,而那段踽踽独行的路途,其实是命运恩赐于我们的,经过泪水滋润略带苦味的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