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回家,一如既往地教侄子读拼音,侄子一如既往地不愿意读。每次都是在他们妈妈的威逼下,终于扭扭捏捏肯开口跟我读拼音。
虽然他们都上小学中高年级了,但因为前几年都是在老家的村小就读,加上环境因素,拼音不过关。
每次回家,教他们读拼音,成了我主要的任务;要读拼音,也成了他们最艰巨和排斥的任务。
老大还好,五年级,比较懂事,但是一说两句他的不是,就不乐意了。老二呢,三年级,属于搞不掂的那种小家伙,只有他妈妈能够降服他。
今晚,我读一个拼音,他们跟着读三次。教完一次后,他们各自读一次给我听。一段时间没有教他们读,发现老大的拼音退步了,发音不如以前的准确。老二呢,则进步了很多。
1
老二进步不少,于是表扬了他:“老二,这次拼音读得不错,发音比较准确,比上一次有进步。但是gK分得不是很清楚,要多练这两个声母。”他一听,可开心了,自己练了五遍这两个声母,然后主动要求全部再读一遍给我听。遇到不会不懂的,我纠正之后,他自己主动跟读五遍。
这真的是发现了新大陆啊,要知道,以前要他跟读一遍,简直难于上青天,而且嘴巴肯定碎碎念。今天竟然主动读给我听,还查缺补漏。我想,这是个非常好的激励机会,于是继续鼓励他:你拼音进步很大,读得比以前有进步,你去找一篇文章来读,相信也会读得不错。
后来,他找来了他的抄书本,读了里面的两段。他读得不够流畅,而且平翘舌一放到句子里,就忘记了。但是,不能打击他的积极性,说:“你读得很大声,但你听听我读的和你读的有什么不同?”于是,我示范一次给他听,随后他自己再练习一两遍,再读给我听。
过了几分钟,他又读给我听。
这次,发现他注意平翘舌了,而且还注意朗读的语气了,这可是一大进步啊!再次对牛脾气的他,进行了表扬。与此同时,他又拿起另外一本书——三年级上册《养成教育》,示意读给我听。他读的主题是“畅所欲言”,第69、70页,遇到不懂的字,他会虚心地请教我,如“遇、畅”字。这次也是一样,他读一次,我示范一次,他再读一次。他以前可是宁愿自己不懂,也不会问我,主动告诉他,他也不乐意,更别说虚心、有礼貌地请教我了。
读完这个之后,我继续说:“下次姑姑回来,希望看到你更大的进步,希望能听到你的文章读得更好。”他点点头,很开心地说:“姑姑,我还想再读这一篇。”同样是另一篇“畅所欲言”,第88页,他看到“畅”字说很难,不想读。
“这个字不难读的,你刚刚不是读出来了吗?”他迟疑了一会,还是准确地读出来。当读到“陌生人”的时候,“生”的发音不正确,读成“shang”,而且读句子不会停顿。然后,我朗读一遍之后,让他自己练习几遍,再次读给我听。发现他这次注意停顿。
第二天早上,他主动要求让我听他读拼音。这一次,他读得很流利,g、k也能够正确区分。
接着,他拿起《养成习惯》,先后读了《“敬老节”的来历》、《黄香温席》、《聪明的婷婷》、《杜老师的一天》,经过昨晚的小训练和鼓励,发现他读得大声,而且有了很大的信心。接着对应这些文章,我跟他讲了要尊老,不能骂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因为他平常经常动不动大声跟他奶奶说话,语气表现出很不耐烦)。第二是要孝顺爸妈,体谅爸爸妈妈的辛苦。第三,《聪明的婷婷》表达的是当陌生人问路时,不能要陌生人的东西,更不要带他去目的地,还要让他知道自己是有大人陪同的。从而对侄子进行安全教育,让他明白大人一般不会向比自己弱小的人求助。最后,要尊重老师,认真学习,不能顶撞、辱骂老师。
现在想想,我当时应该让侄子先跟我说一遍大概意思,而不是我代替他说。
后来,他还翻到《王羲之学书法》,他说好多字不懂。我知道,他是被“羲”字吓到了。于是,我跟他说:“那这次,换一个方式,我读你听。但是等一下你要告诉姑姑,这篇文章讲了什么内容?好不好?”他点点头以示同意我的做法。
然后他基本能够准确说出内容,如王羲之练书法很认真,废寝忘食,直接蘸墨吃馍馍,以及书圣、墨池的来源……
这两天,对于他,真的是很大的进步。不只是主动读书,还读了好多遍,而且还注意平翘舌、语气、停顿,还懂得有礼貌虚心请教我。虽然普通话还不是很标准,但是已优于以前的他。
我想,这就是鼓励的力量。
2
老大读完拼音后,我说:“你现在的拼音有点退步了,要加强练习,每天读一两篇课文。”老大的性格,只要心平气和和他讲道理,他还是会听一些的。
刚才我看到五年级(下)的《孟子》,从中找了一篇短小的文章——《人各有所长》,给他五分钟时间。要求是自由读,概括内容。
五分钟后,他读第一遍,没有注意平翘舌和停顿。我指出其中的不足,紧接着给他示范。第二次,他比第一次有进步。然后他只能说出后面两句的意思,前面的忘记了。后来,我教他结合注释和译文整理归纳,还有相应的拓展延伸,这些都是需要积累。还告诉他翻译时字词要落实,翻译成现代文,比如曰和谓的意思。
还找了另一篇——《举荐最为难》来巩固,这一篇的学习方法也是读——讲。这一次读,发现他读得不错,注意停顿。但是“荐”,他误以为读“cun”。我告诉他不要草字头时,读“cun”。翻译时,我指出那个字,他就能对照翻译说出意思。这说明,他已经懂得字词一一对应。而且刚刚出现过的“谓”和“曰”不用看注释,他也能够准确说出意思。
我告诉他:“古文也挺有趣的,语文还可以这样学。”我了解到,他说曾经学过一篇古文。其实应该不止一篇,古诗词也是古文。他现在读五年级,有一部分简单的古文,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和翻译,还是能够学会的。
睡觉前,练字后,按照我的布置,开开心心地读了两篇文章,才进入梦乡……
在学校我可以说是尽心尽责,对学生我敢说做到问心无愧。或者是职责所在,或者是环境影响,又或者是天性使然。一天到晚,在学校吃住,大部分时间和学生“混”在一起,甚至可以和他们成为朋友。
然而,在家庭中,家人经常说我:“你能教一两百学生,怎么就教不好侄子、外甥他们呢?就几个小孩,你都没办法教。”其实,我知道自己不是没能力教好家里的小孩,而是自己没有耐心教。
在学校,教会学生学习知识,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难题,早已把耐心、责任心全部一股脑奉献给学生,精疲力竭。一回到家里,理所当然觉得应该放松放松,不能再围着工作转,脑子和身体应该彻底放空。所以,大部分时候,我遇到侄子的作业问题,加上侄子比较懒,悟性不是很高,又不怎么听话。各种因素结合在一起,我就开始变得没有耐心,没有办法心平气和地和他们说话,更别说每次都关注、鼓励他们了。
通过这两天的鼓励,他们竟然表现得非常好,而且也愿意主动学习,也有礼貌地向我虚心请假问题。这一次,我对他们也异常地有耐心。
是啊,他们其实就像是我班上中等成绩的学生,只要稍加鼓励,就是给予他们精神上莫大的支持啊。为什么,我能够对班上调皮捣蛋的学生给予所有关注,每周做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各种软硬兼施,看到他们的一点点进步,作为教师的自己而兴奋不已,把自己感动得一塌糊涂。
为什么,我就不能对家里的小孩多一丝耐心,多一些宽容呢?老师也是一个人,更是一个普通人,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
在学校,领导、学校、学生、社会对老师的要求极其苛刻,认为老师是“神”,尤其是拯救学生的“神”。他们认为“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他们只看到老师在学校的工作日常,却没有看到老师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为什么以前经常听说这种现象,一个老师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奉献给学生,教出了一批批优秀的学生。对于自己的小孩确实愧疚的,一天不着家,没有时间和精力陪小孩,更别说把小孩培养成优秀的人才了。
我们老师,首先,应该把自己看成是一个人。允许自己有喜怒哀乐,有自己的生活。其次,把自己看成是一个普通人。自私一点,爱学生的同时,也要爱自己,爱家庭。只有自爱,才能更好地做到爱学生,爱他人。
工作和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工作和生活有时候密不可分、互为一体的。人们常说:和繁重的工作一起修行,工作事事都是修行。同样,生活也是一种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