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嘉文老师将第一章的第一小节已经分享给大家了,接下来嘉文老师与大家分享第二小节重点内容。
1.2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常用的开发方法包括结构化方法、面向对象方法、原型化方法、面向服务的方法等。
1.2. 1结构化方法
1、结构化方法也称为生命周期法;是一种传统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由结构化分析(SA)、结构化设计(SD) 和结构化程序设计(SP) 三部分有机组合而成,其精髓是自顶向下、逐步求精和模块化设计。
2、总结起来,结构化方法的主要特点列举如下:
(1)开发目标清晰化。
(2)开发工作阶段化。
(3)开发文档规范化。
(4)设计方法结构化。
3、结构化方法特别适合于数据处理领域的问题,但不适应于规模较大、比较复杂的系统开发,这是因为结构化方法具有以下不足和局限性:
(1) 开发周期长。
(2)难以适应需求变化。
(3)很少考虑数据结构。
1.2. 2面向对象方法
1、面向对象(00) 方法认为,客观世界是由各种对象组成的,任何事物都是对象。与结构化方法类似,00方法也划分阶段,但其中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现三个阶段之间已经没有“缝隙”。也就是说,这三个阶段的界限变得不明确。
2、当前,一些大型信息系统的开发,通常是将结构化方法和00方法结合起来。首先,使用结构化方法进行自顶向下的整体划分;然后,自底向上地采用00方法进行开发。
1.2.3原型化方法
1、原型化方法也称为快速原型法,或者简称为原型法。它是一种根据用户初步需求,利用系统开发工具,快速地建立一个系统模型展示给用户,在此基础上与用户交流,最终实现用户需求的信息系统快速开发的方法。
2、从原型是否实现功能来分,可分为水平原型和垂直原型两种。水平原型也称为行为原型,用来探索预期系统的一些特定行为,并达到细化需求的目的。水平原型通常只是功能的导航,但并未真实实现功能。水平原型主要用在界面上;垂直原型也称为结构化原型,实现了一部分功能。垂直原型主要用在复杂的算法实现上。
3、从原型的最终结果来分,可分为抛弃式原型和演化式原型。抛弃式原型也称为探索式原型,是指达到预期目的后,原型本身被抛弃。演化式原型为开发增量式产品提供基础,逐步将原型演化成最终系统。主要用在必须易于升级和优化的场合,特别适用于Web项目。
4、原型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原型法可以使系统开发的周期缩短、成本和风险降低、速度加快,获得较高的综合开发效益。
(2) 原型法是以用户为中心来开发系统的;用户参与的程度大大提高,开发的系统符合用户的需求,因而增加了用户的满意度,提高了系统开发的成功率。
(3)由于用户参与了系统开发的全过程,对系统的功能和结构容易理解和接受,有利于系统的移交,有利于系统的运行与维护。
5、原型法也不是万能的,它也有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开发的环境要求高(2)管理水平要求高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原型法的优点主要在于能更有效地确认用户需求。从直观上来看,原型法适用于那些需求不明确的系统开发。事实上,对于分析层面难度大、技术层面难度不大的系统,适合于原型法开发;而对于技术层面的困难远大于其分析层面的系统,则不宜用原型法。
1.2.4面向服务的方法
1、对于跨构件的功能调用,则采用接口的形式暴露出来。进一步将接口的定义与实现进行解耦,则催生了服务和面向服务的开发方法。如何使信息系统快速响应需求与环境变化,提高系统可复用性、信息资源共享和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成为影响信息化建设效率的关键问题,而SO的 思维方式恰好满足了这种需求。
这篇文章先分享到第二小节,内容相对比较简单,在之后的第三小节内容对大家可能有一定的难度,所以会单独分享,如果大家喜欢请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