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印象
临海是一座小城,去之前对它毫无所知。傍晚到达临海时暮色正吞噬着大地上的一切景物,临海以朦胧的夜色迎接我的到来。正值盛夏,脚下的路面开始散发着蒸人的热气,但是驻足这块陌生的土地,心里突然泛起一丝凉意!临海会给我一个什么样的印象?
站在车站广场,远远看见一个白色的身影步履迅急地穿过忽明忽暗的灯影从夹道走来,我直迎上去,说,你是小秋吧。身着白衣白裤的小秋笑着说,是我,你的感觉真是好。
是的。感觉是心的雷达,心到感觉就到。
走出广场,乘上车,向市区驶去。大约五六分钟左右,车子便到了长城宾馆。
小秋说长城宾馆介于老城与新城之间,位置十分独特,左跨几步是东湖,右行几许就到老城,希望你一有空就能很好地走走看看。
走进东湖
东湖的名字是取湖在城东之意,与武汉东湖同名,但是规模与武汉东湖不可比。武汉东湖水势浩荡,一望无涯,是大家闺秀型的,而临海东湖小小巧巧,玲玲珑珑,一副小家碧玉模样。
临海东湖虽小,却有大名,大名大在有古往今来的众多文人墨客为东湖留下了诸多的诗文,成为人们认知东湖的读本。清代著名文人俞曲园在《春在堂随笔》中有所描述:“杭州有西湖,台州有东湖。东湖之胜,小西湖也。”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雅士,都爱把东湖比作西湖,如清人郭风麟,诗云:“东湖好把西湖比,一笠空亭胜引人。”有佚名文人也在东湖题诗,“剧怜西子隔胡天,寥落东湖忆画船。”还有人游了湖心亭,竟激情而问:“宜晴宜雨,比西湖第一楼何如?”在人们的心目中,东湖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是可以仰追名闻天下的西子湖的。
东湖,开凿于北宋端拱二年(989),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湖略呈长方形,湖面不大,南北相距不过一里之遥,中以堤桥相隔,湖分两半,湖内石桥九曲,亭榭装点。虽然是七月流火的季节,置身其中,让人能感觉到从心底沁出的恬静和舒适。
走在长长廊道,辗转亭榭之间,目光所至,俯仰之间,无不为东湖的自然风光所吸引,无不为它深深的历史文化积淀所陶醉。
湖心亭。建于康熙年间,高阁三层,飞檐八出,雄伟空灵。登临其上,只见黛青色的山峦如波涛拥拱一样驻足在不远处的城墙脚下,湖面波光粼粼象一匹展开的绸缎,凉风许许吹来,心旷神怡,我禁不住为眼前的美景惊叹,东湖果然名不虚传。亭柱上一副对联“不着尘埃,喜一带水天同影;略加点缀,看两堤桃李成行。”使游赏的心情轻松无比。好景,需配独到的欣赏眼光,独到的欣赏眼光更需要有优美的诗文配咏,这就是人文山水的魅力。其实世间还有无数的好山好水好风景,但是却因为常常无人识无人咏,一直深藏闺中待人识呢!
走进九曲桥,几尽绝处,突见一亭,亭名“半勾”。只见亭四面临水,婉如独秀于湖水的一只芙蓉,可谓神来之笔。亭名取意于白居易之诗“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在此湖。”亭名巧妙,深得白诗的精髓。不知是不是建湖之初就有此创意?驻足半勾亭,细品“半勾’二字,敬佩我们老祖宗的伟大。南京有座半山园,是王安石故居,他用个半字,既是实录处所是半山的意思外,还有深层意思就是人不能求满,满招溢,盈招损,半,既是修身之道,也是养性之术。而东湖这座半勾亭,它的妙处既在半字也在“勾”字。清代知府刘璈直书“半成造化丹青手,勾起烟波浩荡情”!王咏霓也说,“晚烟大半度城郭,初月一勾无古今。”半勾半勾,亭桥之形态,真如天上一勾弦月了。伫立半勾亭,四面临风,身上暑气顿消呢。
再往前走,宾王祠让我驻足多时,读着解说文字和诗文,夹在一个旅游团队听着导游的解说,对临海人激赏骆宾王由衷地敬佩。骆宾王,初唐四杰”之一,在临海任过县丞。他虽是外乡人,但是他的愤世嫉俗和誓死不与统治者合作的硬骨头精神深受临海人的称颂,并建了宾王祠。清代林翘楚就写诗赞颂,“义旗初建识忠纯,草檄伤心泪点频。女主亦知真国士,当时宰相是何人?”宾王祠,是现实对历史的一种民族性格的认同,是一本倡导传统美德的教科书。清代康熙时台州知府鲍复泰也写诗赞他:“不欲姓名遗后世,尚留庙貌识先民。共知草莽多贤士,愧杀当年折节臣。”
往前走不多远,又有一阁,叫樵夫阁,所纪念的是一位樵夫。东湖樵夫,是明朝时的一名隐姓埋名的高士,他反对“永乐(明成祖朱棣)篡位”。当他得知建文帝在宫中被迫自焚的消息后,投湖自尽,表示与篡位者的不合作。临海人欣赏硬气,欣赏气节,欣赏坚定,修祠造阁,成为历代宦业、乡贤、士子以及普通百姓拜谒的地方。“台州式硬气”是人们对台州(临海古称)人秉性与气质的一种概括性评价,由于这句话出自文学巨匠鲁迅的笔下,台州人的“台州式硬气”随着鲁迅作品张扬。 “台州式硬气”的代表人物,古代有东湖樵夫、方孝孺等,现代以柔石等为代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临海这座近海近疆的小城,历经磨难,千百年来,孕育出许许多多品格相似、秉性相近的硬气的台州人。他们或坚贞情操,或冒死直谏,或不谄权贵,或以身取义,为志士,为仁人,为英雄,为楷模,各自以其高尚的情操与特有的品性,谱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篇章。这不仅仅是临海人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东湖虽小,景点遍布,古迹遗存亦为数不少,如湖南之溢水口闸门,古吊桥,秋瑾的战友辛亥革命烈士杨哲商之墓……值得一提的还有东岸小瀛洲,“小瀛洲”仍保留着抗击倭寇的戚继光表功碑一方,“小瀛洲”三字原为大理学家朱熹的手笔。
仅仅一个东湖,就令我感到了临海古城的特有魅力,它深厚的历史和文化的积淀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缩影,也必将激励后人不断地传承。临海,我为你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