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是我们不觉间构建起来的电子生态系统,微信便是每个人虚拟世界的IP,我们舒适的生存在这个热带雨林的某一个层次,浑然不知已在这个幻象中迷失。
虽然互联网从业人,但微信朋友圈刚起步的一段时间里,自己一直是一个消费者而非生产者,随着好友越来越多,朋友圈内容变得愈加丰富,今天这个同学旅行,明天那个兄弟找到新女友,虽然有朋友圈能方便看到大家的近况,但感觉也就像是当年的人人网,没有了,大家也这样过。
但是,随着逐渐开始发表文字和照片,我觉得自己就开始了变化。
首先手指不听使唤的打开微信,看看有多少人点赞,有多少人评论,谁在夸我,谁在骂我,谁比较敷衍,谁说的精彩,他们在楼下讨论什么,我该说点评点什么,哎呦,我的老师给我点赞了,这是督促我回去写论文么,呀,我的老板给我留言了,马上返回顶部,看自己写的文字有无不妥;算了,该睡觉了,嘿嘿,躺着也可以看微信···
后来有了大量可转发链接,原本是生活为主体的朋友圈,逐渐变得和工作界限模糊,今天看了这篇技术文章的开头,感觉好棒,先收藏再看,呀,原来两周前已经收藏过了;明天有人有转来号称即将删掉的内部消息,我快看看;呦,这个公知骂了那些傻逼,骂的精彩,一定要转;哈哈,这个视频笑死我了,关注下这个公众号;又来不转不是中国人,切,转了下辈子还是中国人;我天,他怎么也开始代购了,霸屏的节奏,只能拉黑····哎,我本来要干啥来着,时间怎么过这么快,快关掉微信····
在暂停使用朋友圈之前,分组功逐渐补齐,必须投票和转发的消息终于有了出口,可发布状态也因为繁琐而变得少了趣味,偶尔被其他人发现他们看不到的状态,又需要花时间解释,好心累···
哎,写出这些,让我觉得痛快,我真是一个虚荣的人;我爱朋友圈,因为这里可以编辑和包装自己,可以删除、修改、润色自己的想法、声音、容貌甚至整个生活状态,可以在这个虚拟世界里,把自己包装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像传统时代打广告似的,生怕漏了馅儿,露出自己稀奇古怪的其他面目,甚至因此而害怕真实的社交,因为时时的信息交流,我无法删掉刚刚讲出的话,在其你脑子里的影响;费半天劲编出点儿鸡汤,总想改变身边人点儿什么,容易被身边人的评论所左右,偶尔发点儿什么,就一直捧着手机看朋友们的反馈,以至于忘了自己打开手机是想做什么。
当然,也许就我一人这样,可能其他人都是举重若轻胸怀坦荡无欲无求,心里也没有我这些乱七八糟的想法。我觉得这样的状态影响了我,膨胀的信息量,简便到极致的连接方式,让我感到迷失。
朋友圈是我们自己一草一木缔造的热带雨林,其熟人性质,与新浪微博和人人网这种陌生人弱关系不同。一个人的三观、生活环境和社会地位,几乎决定了Ta在热带雨林中的层次,周围植被的种类和汲取阳光的方式,的确,每个人都像植物一样在或快或慢的成长,但也像植物一样被锁定在一块区域,难以跳脱;在个虚拟世界的生态系统中,我们感觉自己可以舒服的控制联系,展示给身边人自己希望成为的样子,产生四种幻象:
1.认为自己可以更自由的分配精力:其实只是被标题党吸引,无意识中将整块的时间碎片化,造成一种即使身体聚在一起,心灵却有着最遥远的距离的孤独;
2.无论何时何地,似乎总有人会倾听我们:其实只是我们的碎片和其他人的碎片恰好碰撞,而那种理解,更多是我们自己脑补的想象;
3.再也不需要面对独处,这个让人焦虑恐慌的智者:其实孤独从未离开我们,越逃避便越难以面对自己,只沦为社交网络的奴隶,因为在虚拟世界中,没有分享便没有存在;
4.在虚拟网络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力:其实你并没有影响到你的朋友什么,他们依然有自己的关注和兴趣,与其说你的思想改变了身边朋友的观点,不如说有着相同认知的朋友在这里发现了彼此
朋友圈点滴的改变着我们的社交形式,让我们以虚拟世界中植物的方式,碎片化的汲取营养;在一个人的朋友圈中,你会觉得自己身处腐臭的灌木丛,世界糟透了,暗无阳光;在另外一个人的朋友圈中,你觉得身处树冠,空气清新,阳光耀眼,生活真舒适。同类人的聚集,让你所关注的一切,就是你的世界。
准备离开朋友圈几个月,权当是个实验,不知会怎样。
最后,谢谢各位看官的时间,祝大家像朋友圈里生活的那么美好。
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