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文/ 纸上蜗牛
从财税大厅出来后,我沿着大楼后面的围墙独自前行,心里特别快活。
就在刚才,我缴纳了自己目前为止最大的一笔税款。
虽然花了钱,可心里感到踏实和轻松。想到这点钱会成为社会公益事业的一分子,就暗暗觉得自已还有一丁点价值。
我为自已微不足道的价值感到高兴。并由此想起身边一些人来,好像对他们又有了一些新的理解。
2016年12月,我参加过一次某合唱艺术团的活动。该合唱艺术团成立于2006年5月,现有民乐队、管弦乐队和合唱团员百余名,一直坚持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在市人民公园义务组织附近群众开展大合唱活动。梁团长是合唱艺术团的发起者、组织者和领导者,十余年来前前后后忙着团里的事情。和梁团长接触后,我就想,合唱艺术团属于民间自发性组织,不发一分钱工资,并且,如果团里缺少活动经费,他还得拿出个人的钱往里贴。还有,百余号团员们来自各行各业,各有各的脾气和性情,要把这一大帮人笼络住也非易事,费力费神不说,恐怕常常还出力不讨好呢!那么,问题来了,究竟是啥原因使得梁团长能够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呢?我猜测,除了活动本身正好契合梁团长爱好音乐的兴趣外,最大的原因可能就是他在带领团员们开展活动的过程中产生了强烈的自我价值感。在为合唱团策划活动和做乐队指挥时,在吸引了一批批围观群众参与合唱活动时,梁团长的生活充实而愉悦。合唱艺术团的活动,既充分发挥了他热爱音乐的特长,更是让他这个退休人员重新回到了人群里,再次受到大家的注目和喜爱。在乐队挥舞指挥棒的他,一定认为自已还不算太老,依然能够为广大音乐爱好者做点事,活得很有意义和价值。
前年年底,我跟随何姐参与了一场爱心捐赠活动。先是为一所学校捐赠了净水设备,而后辗转一个偏远山村看望贫困家庭。从汶川地震灾区当志愿者回来后,何姐成立了志愿服务组织,多年来一直从事慈善志愿服务活动。在回程的车上我问她,怎么想到要做志愿服务活动并一直坚持了下来?何姐回答得很简单。她说,也没有什么,就是觉得应该这样做。听了何姐的答案,我总觉得原因或许并没有这样简单。随着志愿服务组织的不断扩大,志愿服务活动的不断丰富,何姐和她的组织资助的人越来越多,大家的辛苦和努力越来越得到更多人的肯定和赞扬。那天,和我们一起做活动的志愿者,有煤矿职工,有眼镜店职员,有个体老板,有年轻老师。活动时间紧张,回到市区已经天黑。然而志愿者们非但毫无怨言,反而一直都在兴致极高地谈论着各自帮助的人们。我想,何姐和这些志愿者们之所以能够长年坚持开展活动,在奉献爱心的同时,一定也从活动中得到了更为宝贵的东西,即个人对社会做出贡献后得到肯定和评价的成就感。他们在活动中找到并实现了自我价值。正是这种价值感,促使他们不断地坚持和努力下去。
广场上义务教大家跳交谊舞的老师,街道里免费为老人、残疾人理发的美发师,交通路口义务为行人指路的大爷,发财后不忘回馈家乡的生意人,等等,都在寻找和确立自我价值感。
在书上读到这么一句话,大意是,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要有自我价值感,即觉得自已不被人忽视,生活有意义,愿意为他人和社会做事并因此受到肯定和鼓励。很多人之所以感到空虚和烦恼,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自我价值感的丢失。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习惯于一个人闷头赶路,走着走着,常会感到疲累、孤独和迷失。有人赚了很多钱,有了房子、车子、老婆孩子,可还是觉得不快乐。有人工作稳定,爱情圆满,生活幸福,可总觉得心里少点啥?如果你也是这样的状态,不妨多关注下身边的人和事,想想能为他人和社会做些什么,并积极行动起来,或许会在做事的过程中为自已找到一种有价值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