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并非专业人士的写作,所以书整体上逻辑条理并不是很清晰,说起是一个互联网从业者的学习手册是过誉,本书更多的像是一个互联网从业多年的过来人,从大学到就业再到整个的职业生涯规划的一次语重心长的交流,当然,在写本书的时候,作者也是从互联网行业吃到了甜头,所以本书还是带有了一定的主观倾向,毕竟每个人不能够把所有的路都走一遍,只是按照自己的经历去阐述一件事情,和讲述一个经验,并不具有很强的泛化能力,这也就是说为什么我们看了很多的名人传记,我们仍旧无法上升到伟人的高度和境界。
职场篇
年轻人很内容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为了努力的刷存在感,证明自己知道什么,证明自己能够做什么,而不是真的为了去有效的解决问题。这点表现在实际的工作中,就是喜欢引经据典,动不动就扯到业界标杆产品,但是提出的倡议大多是无法针对现有的产品进行落地生产的,根据产品,如何完成产品,提升效率。当然这并不是说年轻人就要克制自己,不要表现,但是表现的内容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说自己知道什么,懂什么。
大公司的架构为什么差,为什么存在各种漏洞。我想这是每一个初入职场的人可能都会有的疑问,同时,由于我们通过软件工程课上传授的知识,各种瀑布流等,这个时候就会拿这些理论来批评大公司的模式,但是互联网时代,用户为王,需求为王,要做的就是迅速迭代,迅速发展,由于前期的人力资源不足,需求多,导致的代码混乱是很正常的事情。
很多人用某一领域的勤奋去掩盖另一个方面的懒惰和怯懦。很多的人的勤奋和努力可能只是在掩盖自己拒绝改变的一种怯懦。
对于没有把握的工作,我们可以去拼,但是记住,我们可以给予的承诺只有自己的努力和付出,而不是结果。
大部分商业行为获利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信息不对称。
真正为公司成长和发展做出贡献的只有极少数人,大部分人的可替代性很强,但是大部分人都会高估自己的能力和贡献。
进步快的年轻人在很短的工作年限中也会有很大的进步,非常有想法,因为他们始终保持好奇心,保持敏感,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寻求答案。
布置任务不够清晰,这点反倒是去充分的发挥我们价值的地方,如果工作内容非常清晰,我们可以发挥价值的地方则会变得很小了。
创业篇
创业项目的类型:单点启动,单边启动,双边启动,多边启动。
在决定做一个创业项目的时候,将其分为这几类之后,接下来除了开发之外,首先要考虑的就是项目冷启动问题,项目启动门槛,用户进入项目的门槛,用户信用的门槛。竞品分析,不要去黑竞品,而是去展现自己的优势,让找到一些竞品不敢做,不能做,做不来或者不屑去做的项目。
商业计划书,不只是用来吸引投资,也是自己整理业务发展逻辑和创业理念的过程。
作为创业者,要有吸引人的魅力,需要我们在商务合作,业务拓展中体验自己的个人魅力和表达能力。
在一个产品的初期要做的是快速试错,快速迭代,而不是去考虑架构问题,追求架构,追求极端的体验不是特别的有意义,很有可能这个版本在几个月之后就不再使用了,而等到用户规模增长,当对于产品的性能和架构需求迫切的时候,再去考虑增加技术。
不要为了展示技术而创造需求。技术的价值体验在对于产品的服从和完成上。
拍脑袋认为就是用户的需求,一厢情愿的认为有用户需求就存在市场机会,认为用来进来之后就会终身成为用户,认为产品做得好就会有用户。
当用户没有处于孤岛,或者平台的门槛太高,成本太贵的时候,用户就会认为自己不需要这样一个平台。举个例子,之前身边有个同学坚持说自己绝对不会用网易云音乐,说酷狗多好多好,但是当身边的人每天在分享网易云音乐的歌曲,进行交流的时候,孤岛效应就产生了,他也渐渐的开始选择使用。
一个好的产品经理在做产品之初,就要学会从运营中找细节,找方向。
领导能力,不要给自己揽功劳,不要嫌弃自己的员工平庸,要做的是培养他们,让他们发展,给予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