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
一、核心概念:
主体性神话(悬在半空中的主体):教学中的“自学自习”理想化,丧失了应有的从属关系的虚假的“主体性”。
“学生的自立、自律的学习必须在关系中加以认识。”
被动的能动性:人能动的活动中,有着与人或物的“应对”的“被动性”。
以学生的活动与教师的应对为中心的课堂:第一要义——倾听,以自己的身体语言和情感去与学生的身体动作和起伏的情感共振。倾听方式不仅是听内容,二是听其内容中所包含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两种理解,一是understand;一是appreciation)
润泽的教室(用心的相互倾听的教室):安心的、无拘无束的、轻柔滋润肌肤的感觉。教室里每个人的呼吸和其节律都是那么柔和。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与物与教材对话,与学生与教师对话,与自我与自身对话的学习成为教学的重心。具体而言,组织和指导有任务的学习,有小组活动的学习,有学生将自己理解的东西用作品表现出来与同伴共享、相互欣赏的活动的学习。从个体出发,经过与同伴的合作,又再返回到个体的学习。形成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
观摩课和研讨中心把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教师的态度作为讨论的中心
量体裁衣与交响乐团、对话的学习、交往的学习、与学生气息相通
合作性同事关系:开放教室、互相观摩教学、互相批评,而非封闭教室大门。建立以教学研究和创造为中心的“合作性同事”关系。关键词:信赖、合作。
静悄悄的革命:从一个个教室蒙生出来的,植根于下层的民主主义的、以学校和社区为基地而进行的革命,是支持每个学生的多元化个性的革命,是促进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地革命。
二、关于课程
课程是什么?是学习的经验。英语释义为履历书,跑道,意即学习的轨迹,学习的履历。
创造课程:实际创造学习的经验。从本质上来说,是在一学年活一学期结束后作为学习的履历被创造出来的。分为三个活动:学习经验的设计;创造学习经验的“教室实践”;对这种学习经验进行的反思和评价。
学习的三位一体:与作为教育内容的对象世界(物)的接触与对话,是在此过程中发展的其他学生的或教师的认识的解除与对话,是与新的自我的接触与对话。即创造世界(认知的实践)、人际交往(交往的实践)和完善自我(自我内在的实践)三种对话性实践完成的。
学习的三大弊端:一是学习党“坐”学来组织,只需要脑神经细胞,不需要其它媒介;二是学习是单个的行动;三是没有认识到学习是在表现学习,与同伴共享学习的过程中,对其不断进行反思的活动。
阶梯型课程与登山型课程:阶梯型——目标、达成、评价;登山型——主题、探求、表现。
综合学习与学科学习的区别:组织“知识”和“经验”的方法不同。综合学习是以现实的主题(课题)为核心组织经验的学习;学科学习是以学科的内容(题材)为核心组织知识和经验的学习。
综合学习不能把学习这件事完全听任学生自己去做,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学科学习改革的中心课题是实现从“勉强”到“学习”的转换。首要的课题是组织“媒介化的活动”(组织观察、调查、实验、讨论及表现等具体活动),第二个课题是实现“合作”(分组活动),追求互惠学习;第三个课题是把“获得”并巩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转变为“表现”的“共有”的学习。实现“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
学科学习如何提炼主题?提示学科的核心概念,围绕学科的中心内容来开发单元,持续地开展实践性的研究。如跨学科的社会意义的主题:面向国际化、信息化(英语 技术)、“发展生活能力”(保健体育、家政)、提高感性、表达能力(国语、音乐、美术)、开拓探究性、合作性学习(社会、数学、理科)。
课程建设:是通过校内教师协同推进实践性研究而完成的。课程建设并不是制订教学计划,而是在校内交流和共享哪些在教室里每天都在进行的创造性学习的活动。校内教学实践的经验交流和积累是创建作为“学习履历”的课程的具体过程。课程是学习的履历,是通过每天的实践与研讨而到年度末开花结果的东西。
学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设和发展起来的,它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学习共同体、参与式学习(课堂邀请家长参与,而非参加):不仅学生之间相互学习、成长,而且为了促使学生相互学习,教师也必须要相互学习和提高,教育行政人员、家长、市民等也都要相互学习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