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黑板:
昨日,立冬!
还没穿秋裤的同学,小心爹妈一秒变唐僧。
不同于爹妈的絮叨,今天讲一个关于冬天、没有一句台词故事,《冬》
一向啰里啰嗦的豆瓣和度娘,对这部电影简介,可谓惜字如金:
一个孤独老人在雪山中与鱼、鸟,一个小孩发生的情感故事。
的确,故事就是如此简单。
电影开头可以说很惊艳:
一个长镜头,在大雪漫天飞舞的山林里慢慢推进,一个老人迎着风雪,坐在雪地上,哆哆嗦嗦的钓鱼。
大有水墨国画“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唯美意境。
这位老人,终年一人独居长白山。一座小木屋,环堵萧然,凄凄凉凉。
一个火炕,两张床被。每当夜晚睡觉时,老人将另一张被褥码的整整齐齐。而房间相框里一个姑娘的照片格外显眼。
她大概就是老人逝去老婆吧。
老人吃完早饭冒雪去冰钓,钓来的鱼不吃,养着,当做宠物伴其左右,然后放生。
日复一日。
某天偶然救得一只奄奄一息的小鸟。小鸟有灵性,终日陪伴在老人身边,钓鱼、吃饭。
当小鸟无意间飞出去玩时,老人像丢了魂似得,到处找它,而小鸟只是跟老人玩捉迷藏而已。
不同于鱼的沉默、冷冰冰,老人爱极了这只能跟他啾啾唱歌的小鸟,作为回报,把鱼杀了喂它。
与此同时,一个小男孩把小鸟偷着放跑了,而小孩又成为了老人的心头肉。
小男孩对老人不仅很体贴,能跟老人嘻嘻哈哈玩耍——这对于一个独居老人来讲,简直就是上天的恩赐。
但小孩不吃老人每天为食的烤土豆,恰巧,放飞的小鸟,天真的又回到老人身边。
老人为了取悦小孩,生烤了小鸟。
最后,小孩走了,心底空落落的老人白天黑夜靠在门上,望眼欲穿,等待孩子的出现。
一晚上的憔悴等待,换来的是无尽的悲伤,沉沉的在板凳上睡去。
恍惚间,小孩悄无声息的出现、又快速的消失在风雪中,再次点燃了老人的希望。
老人踉踉跄跄,一路追到他曾经破冰垂钓的冰面上,只抓出了小孩掉在冰窟窿里的小棉帽。
小鱼,小鸟,小孩,一个个本来活生生的小生命,
在七天之间死亡殆尽。
老人的世界像末日来临一般。
极度悲恸的老人,在夜里睡觉时,出现了幻觉:照片里的姑娘躺在床上安静的抚慰老人。
此刻的他,老泪纵横。
天明,那只被老人生烤的小鸟钻出被窝,迎着风雪,啾啾的消失在白茫茫的天地间。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讲真,像《冬》这样纯意识流的电影,是检验人当前心态的绝佳试金石。
它在表达形式上是极其克制的:
整部影片全部用黑白画面呈现,能说话的老人和孩子,除了打闹的笑声,没有一句台词。
而背景音乐只出现了三次。
如果心情稍微带有烦躁,你很难忍受压抑又略显拖沓的情节;
若是在一个阴雨天,慵懒的窝在床头,还尚且能跟随老人臃肿的步调细细品味。
但在克制的表达方式下,影片在内容上的表达,是极其不克制的:
观众看不懂导演到底想说什么。
如果说,最直接的体现,当属老人那无人可知的孤独(这点非常成功!)。
但老人为了取悦小鸟,杀了长久陪伴自己的鱼;又为了取悦孩子,杀了非常有灵性的小鸟这一系列行为,又是喜新厌旧的代表:
为了获取更高级的快乐,不惜牺牲曾经给予自己安慰的生灵。
贪念一起,人性本恶就凸显出来了。
到最后,老人发现孩子的棉帽漂浮在自己经常钓鱼的冰窟窿里,突然明白,这一切都是因果循环:
自己的快乐源于亲手凿出的冰洞,自己的无助同样沉葬在冰河底下。
而影片最后,小孩的帽子为什么出现在冰洞里、为何被子里又出现了小鸟,让人摸不着头脑。
难道老人最后看到的小男孩的身影,是因为自己太过悲伤后的幻视吗?
还是孩子一直就是老人因孤独凭空捏造的人物?——因为小男孩出现在荒无人烟的雪山中,太诡异了。
那只飞走的小鸟,到底是老人的梦境,还是神话了一般,变成了自由的象征?
导演在70多分钟没有说透,
每一层意思都是浅尝辄止。
可能导演想让观众自己去理解,但发散的电影主题,就是一种失败。
但可以肯定的是,电影表达出的意思,绝对和导演的目的(向社会反映空巢老人的生活状态,呼吁社会关注老人)有非常大的出入。
而电影的英文名为“sever days(七天)”则借鉴了佛学七天一轮回的教义。将故事用佛教表达,对于1984年出生的、第一次做导演邢健,把握上显然有些困难。
所以,豆瓣对于电影最大的批判,是导演太能装。
对于这样的评论,或者说导演表达的老人的孤独,祥子不敢妄测:
老人的孤独显然是存在的,但以自身年龄和阅历,是绝对体会不出来。
拿同样是韩寒处女座的《后会无期》说事。
《后会无期》电影的风格很像《冬》,主题意思表达同样不够明确。
但韩寒是站在他的年龄、理解之上,拍出来了年轻人的电影。
任何一个小故事拿出来,都可以说明一个道理,而电影中经典的台词,例如“喜欢就会放肆,但爱就会克制”、“小孩才分对错,大人只看利弊”等也非常迎合他那个年龄段的认知。
能够触发观众情绪的,恰恰是有共鸣的东西。
只可惜,我们大部分人,是难以理解故事中老人的心理活动的。
而对于他的孤独,以及孤独下走向如何,我们同样不可预知。
但是非常能确定的一点,作为人体艺术大师、将中国哑剧带上世界哑剧舞台的王德顺老爷子教科书般的演技,真是超神了!
知道小孩把小鸟偷走后,一个眼神表达的愤怒
望眼欲穿等待孩子的身影
寻找孩子的惊恐
以为小男孩掉进冰窟窿后的悲恸
老人在夜里孤枕难眠的状态,通过简单的翻身、砸窗和焦躁的叹息声几个动作,把我们都曾经历过的因烦闷而失眠的状态,表现的丝丝入扣。
可以说,在导演无法很好的将主题表达出来后,王老爷子仅用肢体语言,撑起了整部电影。
而年逾八十岁的王老爷子表示,在第一天上山拍戏时,路上吃了两次速效救心丸,却没有跟任何人透露他身体的不适。
能在如此天寒地冻的恶劣天气下坚持拍摄,这样的敬业精神,直接秒杀那些动不动就出洋相的小鲜肉门!
如果对王老爷子不太熟悉的影迷,想必下面几组图片肯定见过:
在去年的北京中国国际时装周上,79岁的王老变身“超模”,举手投足的霸气,风靡网络,“最潮大爷”的称呼就是这么来的。
虽然通篇说,电影表达意思的力道不足,但是对于这部电影,祥子还是力挺的!
能在各种商业片轰炸的现在,导演有如此勇气拍一部大家都不敢尝试的文艺片,更重要是“黑白+默片”类型,凭这点,值得鼓励。
当然鼓励不是盲目的,
豆瓣6.9分,
好歹也进过国际电影节评选吧!(获得蒙特利国际电影节最佳最佳艺术贡献奖)
不比“大卡司”“亮瞎眼”平均分4.4的《小时代》强多了?
当李安的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遭遇口碑滑铁卢时,仍然有那么多的媒体力挺。
烂番茄新鲜度仅有47%。
因为李安的尝试,是电影的伟大尝试!是电影进步的必然步骤。
虽说《冬》不是创新,但对于国家类型片题材库的丰富,却有一定的贡献。
只不过,相对比票房,真是太尴尬了:
影院一日游,全国票房竟然20多万出头!只能靠网络渠道收回成本。
又是一部《百鸟朝凤》的悲哀。
在这个什么都追求快,追求效率的时代,
如果看腻了大荧幕上轰炸感官的大片,不妨静下心来,认真看一部如《冬》《百鸟朝凤》的文艺片,
也让忙碌了一年的自己,喘口气,安静的歇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