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本书是傅佩荣先生的先秦儒家哲学这堂课的总结翻译而成。他的大致脉络就是先简单介绍了哲学的一些基础概念和儒家思想。然后从孔子讲到孟子,在对比荀子,以及谈及周传,大学,中庸。
既然是一门哲学课,那肯定还是要先说一下哲学的一些入门的概念。
首先是两个然的概念:
实然:实在的样子,我们所见的现实就是实然
应然:应该怎么做就是应然
从哲学的角度看儒家,有三个特色:第一澄清概念,第二设定判准,第三构建系统。
首先得把观点阐述的清楚明白,然后有理有据,有支持的内容,最后要构建起一整个体系,把重点放在根本问题上。
傅佩荣教授说,要判断一个哲学是否伟大,或至少是一套好的哲学,就要看那个系统(就是上面的构建系统)是否有三个元素:人类,自然界,超越界。
其实这里我是不明白的,为什么有超越界的就是好的哲学,是他更加高升吗?还有如何去定义这个超越界。
他说儒家的超越界是天,在儒家的系统里,人间最高的是帝王,也称作天子(天的儿子),所以可见,天不是人类,也不是自然界???
他说的例证:“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获罪于天,无所祷也”,“五十而知天命”
超越了人,超越了自然界,他是一种具象,所以说他是超越界。
天的五种功能:主宰,造生,载行,启示,审判。
后续在文章中找一下支持的论点吧,这里有点迷糊
然后说道家哲学的超越界是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一段的解释还是明白了,道不是人类,不是自然界,他是一种超越界的概念,道法所取是天地万物本来的样子
在阐述完哲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他的一些对儒家和道家的理解后,傅佩荣先生引入了如何去读经典的方法,那就是诠释学。
诠释学,当代西方研究人文科学的重要方法
第一,经典究竟说什么
第二,经典想要说什么
第三,经典能够说什么
第四,经典应该说什么
接下来就来介绍儒家的一些核心思想,孔孟
学习儒家哲学,就知道人不可以为所欲为,一般人行善避恶往往有三个理由,第一社会规范,第二宗教信仰,第三诉诸良知,透过教育。
良知不是善的,良知是对善的要求。
孔子的思想核心:仁,仁的主要内涵是真诚。
人之性向善--《孟子》“人之性善,犹水之就下也”,这个思想也是作者推崇的,是和朱熹不同的,朱熹说的是人性本善,作者引各种证据证明这个是人性向善。“人性本善”和“人性向善”,一个是本质论,一个是动力论,一个是静态,一个是动态。傅教授指出无论过去、现在、将来,没有哲学家能将“本”定义清楚。人类有道德自觉及要求,也就是所谓的“人性本善”,但是正是因为人类有道德自觉及要求才会为恶。完全没有道德自觉,比如幼儿或是精神疾病患者,他们的所作所为,包括杀人放火,都不该叫作恶,法律也无法对其制裁。傅佩荣教授指出,“明知故犯,才是恶”。因此,善恶的基础即是具备道德的自觉与要求,因此,即使人类有道德自觉及要求,也不一定都是行善,也就没法推出“人性本善”,不能做“人性本善”的证据,这人性本善就成了悬而未知的概念了。
人之道择善--《中庸》“诚之者,人之道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人之成至善--《论语》“杀身以成仁”,《大学》“止于至善”
善就是人与人之间恰当关系的实现。具体下来就是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正是因为善是关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所以只有人和人之间才有善
孔子,一贯之道,第一知识(形式)的统一;第二在知行(人我)上是统一的;第三打通生死;第四天人一贯,“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儒家外观的三个特色:尊重传统,关怀社会,重视教育
内涵上的三个特色:人人皆可成为君子,人人应该成为君子,人人成为君子会使相关的人成为君子
傅先生认为,这就是“善”的力量,也是儒家为什么要去肯定一个人生命价值的最重要原因:“任何一个人跟别人相处的时候,先不管别人怎么对待你,也不管社会风气如何,先从自己内在的真诚出发,设法做自己该做的事、行自己的善、尽自己的责任。绝不因为身边出现几个小人,自己也变成小人。"
孔子的学习方式:首先,学的内容是五经六艺,学习的方式是学与思配合,最后是学习和行为结合,增益自己的德行。
朱熹的一个错误的结论;“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朱熹是翻译是带着十束肉干来的,我没有不教的。这个明显感觉到问题了,孔圣人变的这么势利了嘛
其实应该翻译从15岁以上,孔子是没有不教的。主要是这个自行束修的翻译,不能直译,应该引申义
诚意有三点,毋自欺,自慊,慎独
读书的境界,读书--》士--》君子--》贤者--》圣人
荀子
荀子的天是自然界的天,荀子是学习了道家思想然后和儒家思想相结合而导致失去了儒家的本来思想
荀子说礼的作用是调养和区别,他将礼等同于道,又和孔孟的思想不相同
儒家立说的目的是希望挽救在价值观上陷入虚无的社会危机
易经
易经,易是变化,易有三义,一为易简;二为变易;三为不易;
易经的主要目的就是观察天之道,以安排人之道
八卦:乾坤,震艮,离坎,兑巽
三不占原则:不诚不占,不义不占,不疑不占
邪恶evil反过来就是live生命,剥夺生命的就是邪恶
“闲邪存其诚,修辞立其诚” 防范邪恶以保持内心的真诚 修饰言词以确保其诚意
大学
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五常:仁义礼智信;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五常的来由:这是因为人心有四个善端: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充分实现心的四端,以便做到“仁、义、礼、智”。信是后来汉朝董仲舒加上的。
中庸
中庸的庸是如何善用的意思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写在最后,傅佩荣教授说:30岁之前要读儒家,40岁之后读道家,50岁左右读《易经》。因为30岁以前你投入社会,准备成家立业,一定要非常积极地面对人生,当然要学儒家。从40开始一定要学道家,因为到那个时候你已对人间冷暖、人性善恶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应该用道家的智慧将人生看成一个整体,要逍遥一些。50岁左右则要读《易经》,学会把握生命的全局,提升生命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