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一月份,我在策划了三个月之后终于开始更新一个微信公众平台,主推短篇小说的那种。
三个月之前我第一次萌芽了这种想法,并且疯狂的游说自己身边的文学爱好者,希望大家和我一起来做。
我之所以把脑筋动在这个方面,是因为发现了很多身边的“文艺青年”开始做自己的微信平台,有的人成绩还可以看看,但大部分的人只是短暂的灵感迸发而已。
很自然的,他们独自做公众账号都是受了那些能把自己的微信账号运营得很漂亮的人的影响。
无论是想要分享自己的心情,还是获得别人的肯定,这样一个没什么要求的平台都很合适。
而我所想的是,既然这么多人都有这个想法为什么我们不能一起做呢?既能满足定时的更新,还可以相互促进。
事实证明,我的这个考虑其实还是很能获得认同的。因为至少我只是用我自己手上的资源,就招揽到了接近三十个几个伙伴,当然这是包括了公众号运行了五六个月以后的成绩了。
不过总的来说,我的招揽成功率是很高的,基本上我能百分之百说动我想要招揽到的作者。
而在这个账号运行的最初,它给我一种非常有可行性的感觉。
我们为了保证更新,有近二十个作者,每人每个月给我两到三篇文稿,还有人专门负责排版。
在第一个月,我们最高的一篇短篇小说有三百多个阅读量。而更多的时候,阅读量都能维持到五十左右,部分能达到一百以上。
在许多作者里,有人是因为喜欢我们的模式而加入的,有的是因为我个人非常喜欢她的作品,再加之她对我们信任加入的。
除了高质量作品占比还不够大以外,前几个月的运营成绩还算不错。
但是随后几个月的坚持却让我发现了很多问题。
首先,短篇小说的字数,有时候甚至会影响到它的阅读量。
那一位率先获得三百多个阅读量的作者在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给我供稿的时候。阅读量仅仅维持到四十左右。如果把一篇小说切成两天发送的话,第二天的阅读量甚至会更少。
这是最让我难以接受的一个问题。因为早就给公众号定过性的我,其实更看重这位作者的小说,虽然篇幅并不短,但质量是上乘的。
但是阅读量的成绩告诉我,微信平台根本不适合这种体裁的作品。因为大部分的人甚至不想看完一篇那么长的文章,纵使它还有些许的吸引力。
一般想到这里的人肯定想说,既然微信平台限制了文章的字数,那我们写少一点就好了。你没看到很多,写个两三千字的公众号,阅读成绩都很不错吗?
是的,这样的选择就在这种情况下,摆在了我的眼前。
是不是应该放弃至少八千字起步的短篇小说?
是否把权重从小说转移到散文或者随笔上?(类似鸡汤或者故事随笔类的文章,很多都在微信上有不错的成绩)
是否应该重新定性我做这个公众号的意图?改变大部分的作品风格?
其实当问题出现的时候,改变变成了不二的选择,可是如何改变成了最大的难题,稍有不慎,就只会越做越陷入困境。
因为原本短篇小说的定位和发展是固定而成的,所有人都知道我们每天需要做什么。而不是完全无法和我取得沟通。
前者能让整个团队安安心心的负责自己的工作,即使成绩不佳;后者却瞬间失去了人心,甚至让我做出的决策工作无法落实下去。
因为最开始,我们就是一个不参杂多少商业性利益的团队。大家的文章都是无偿供给,仅有的回报也只是少有的点赞和评论。
连我自己都很难想象我们为什么能坚持了七八个月。
但不得不说,整个平台的运行,我自己算是最辛苦的一个人。
因为如果作者写的稿子不够好,我需要让他们改稿或者退稿。而一旦稿子的质量不高,工作量就会翻倍。就算稿子没有问题了,排版和流量也需要不停的观察和分析。
这些工作很难分给别的小伙伴去做,太琐碎了,还容易闹矛盾,你能认可的东西,别人不一定可以。而初期没有成本的公众号,文章质量并不会太好。
如果说,我们最理想的状态,自然是供稿的质量非常优秀,带动流量,给公众号带来价值,然后再把价值返回给作者。
但是,这种理想状态的确很难实现。等待流量的过程比想象中的难熬。
其实,在这个公众号停更之后很长时间,里面的作品再三的在一些其他的平台转载,成绩都不差,偏偏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成绩不佳。
因为我们从在身边朋友圈的传播再到粉丝传播之间可能只差了几步之遥,但偏偏,很难以走出去。
或许是经验或者经历,不足。
或者是吆喝足的时候,质量没跟上;或许是质量够了,吆喝没做够。
总之,问题并不少,而我已经没有充足的精力去解决了。
因为坚持了七八个月以后,我面临着连期末考都没有时间复习的窘境。
那段时间,我基本上是在公交车上赶稿;一边做社团活动,一边和作者讨论怎么改稿;离发文的时间还有一两个小时,临时临感地写出一篇随笔应对缺稿。
我不否认这段经历给我带来了很多的收获。
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写作能力极速的成长和锻炼,学会了n多微信排版的技巧,甚至已经能够身临其境地考虑自己去运营新媒体的平台能有多少的成功率。
2017年一月到八月,我代领着三十多个人的团队,完成了四十多篇的微信文章。甚至在转载到其他的小说平台上,获得过上千上万的点击量。
可是这个事情在八月份停止以后,再也没有砸出过新的水花。
所有人的热情,在“根本赚不到钱”,“止步于朋友圈传播”,“微信平台并不适合”的论断里消失殆尽。
不管当年那些喜欢写作的朋友是否在未来继续坚持,不管他们能不能把写作当做职业。
这一次的尝试,也许给我们带来了回报,也许并没有。
或者,更贴切的说,这像是一次失败的尝试。希望阅读到这里的小伙伴们能够在自己的运作过程中有一些小小的警示吧。
毕竟这篇文章之所以写出来了,就是因为最近有一些人会来私信我,愿不愿意去一些公众号上面投稿。而就我自己而言,大多是处在一个观望状态吧,如果你特别想找人聊聊看做微信号的前景和可能性,那么欢迎你来找我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