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从容鸳鸯锅熬文汤,达观教育,情感婚姻,凡人活法。
1
在当今社会父亲缺位的家庭教育环境下,父母共同研究如何一齐并肩教育和培养孩子,育儿的道理和育儿的实践体会紧密结合,深入浅出,生动自然。《育儿基本:找到好方法,轻松做爸妈》,就是这样一本好书。
这本书集结了十多年的育儿宝贵的经验,作者是广告出版界的知名人士高志宏、徐智明夫妇“真心爸妈”。北大毕业后他们两度创业,在繁忙的节奏下,依然选择亲历亲为自己养育孩子。夫妻恩爱,但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一点也不马虎,大到育儿方针和原则,小到育儿细节和育儿体会,一点一滴地将父母的智慧与爱的教育融入到孩子的日常培养。
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自主”在家庭教育中的各方面的体现。真心爸妈的家庭教育的核心价值观就是“自主”,让孩子自主,父母首先要遵守几个重要守则,。
守则一,父母要有担当和,不断学习成长。父母相互关爱,乐于彼此承担家务。守则二,父母全身心陪伴孩子,给予孩子充足的陪伴。守则三父母充分尊重孩子,对待孩子温和,不给孩子贴标签。守则四,父母注重与孩子平等交流,和孩子聊天要用心,尊重孩子。
当父母做到这四个守则,就可以考虑与孩子建立自主规则,培养孩子的自主,并且教会孩子自主生活,自主阅读,自主学习,自主地建立良好的情感和亲密关系。
让孩子自主,听着是件容易的事情,但实际操作起来却不简单。
现代家庭里为何那么多巨婴?究其原因,从小让孩子生活在家长的控制之下,失去自主成长的机会。
中国的父母天生有奉献精神,但父母也对子女尤其是成年子女的控制欲望,这种控制权体现在控制孩子的意志、左右孩子的选择、期待孩子的回报等等。做到让孩子自主成长,其实是对父母的很大挑战,更何况中国的父母还要面对有控制欲望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长辈。
所以,作者从一开始就希望让孩子自主,让自己自主决定孩子可以自主,就是亲自带孩子。这一点对普通工薪阶层的家庭来说很难,但自己带孩子,不让孩子成为留守儿童,再苦再难也要让孩子在身边长大,这是为人父母的责任与担当。
2
为何让孩子自主?
从小学会自己做主的孩子,会更独立、更懂得负责任、不任性、不执拗、更容易建立自我意识,不会唯我独尊,也不会盲目从众,更容易确定自己想要什么,也更能坚定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父母从孩子小时候起,就应该在培养孩子负责任上多花些功夫,引导孩子知道什么是自己必须做的、什么事独立完成不能依赖父母的、什么事需要自己承担后果的。孩子头脑里有负责任的概念,才会对自己的学习、自己的行为负责。
如果爸爸妈妈一直觉得孩子小,不帮助他建立负责任的概念,孩子不免事事依赖父母、等父母做决定、等父母解决问题。孩子越大,需要负责任的事越多,父母的包袱就会越背越重。这就像抱孩子,一个小婴儿大人还抱得动,一个四十公斤的娃,你能背多久?一个成年人分量的孩子,你还背得动吗?
儿童心理学上讲,建立你/我概念、自我意识,认识到自我的存在,慢慢明白自己是和周围的人、事、物分开的独立的生命体,然后慢慢再建立起“私人自我”,意识到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你和我有着不同的愿望和观点,是孩子心理发展的关键过程。如果父母在孩子婴幼儿、童年时期有意引导,让孩子明白自己是个独立的个体,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观点,让孩子能决定“我”想要什么、“我”想做什么、那么孩子建立自我意识的过程毫无困难。
作者提到:我曾见过你我不分的父母,也见过完全没有自我意识的子女。做父母的,会试图左右已成家的孩子的财务——“都是咱家的钱”,做子女的,会把小家庭中大大小小的事情向父母回报并求得指示——“那是咱家的事”。成为这样的父母和这样的孩子,对自己和家人来说,都相当可怕。
我对作者真心爸妈提到的“自主”深有体会。我的父母很开明,小时候可能因为父母比较忙,又或者父母的本身的性格,父母对于我属于“放羊”长大,这样充分给了我自主,父母还是很尊重我的自主选择,比如我想去学画画,父母就送我去学,我想去学吉他,父母也支持我给我买吉他请老师。我和发小逛街买衣服,自己选自己想买的衣服。可以说,父母给了我很大的自主空间。求学、就业、恋爱、结婚,基本上都是父母“得知”消息。谈了几年恋爱,父母都没催,在父母认可的情况下,我们决定什么时候结婚。
3
明智成熟的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这本书给我最大的触动是父亲认真地在履行“父职”,这一点在当下的浮躁社会里,很难得。真心爸爸和真心妈妈在如何教育和培养孩子上能达成价值观的一致,统一战线,并且不断学习,担当责任,放弃任性、认真相爱、坚韧持家。
作者问读者“你是想要一个乖乖地分担家务,但自己的事情都需要爸爸妈妈代劳的孩子呢,还是想要一个自己能照顾自己,不需要爸爸妈妈跟在屁股后面督促穿衣吃饭收拾书包的孩子呢?”
真心爸妈希望孩子从父母身上看到,照顾家,照顾家人,是快乐的,不是压力,也不仅仅是责任,是因为爱,爸爸妈妈因为爱你们,所以乐于花更多时间、更多精力,让家保持干净、整洁,让家出产可口的美食,让家里的每个人,都有舒适的衣食住行。做这些事情,是让人快乐,而不是疲惫。孩子长大成人之后,也能如此对待自己的家,乐于为爱持家,乐于为家庭尽力,不辞辛苦,不觉疲惫。
我看到这段时,心里还是触动了一下。我看了很多育儿书籍,里面也有让孩子尽量参与到家务劳动中,增加孩子的责任感。但我忽视了一点,当我把孩子纳入到一起参与到家务劳动中来时,让孩子体会到的应该是参与进来的快乐,而不是让孩子感觉这是义务。让孩子体会到爱和美好,传承到好的东西,是父母的责任之一。
4
父母如何陪伴孩子成长,真心爸妈给了很好的示例,比如,陪伴孩子在日常,听孩子说话,和他们聊天,做好吃的饭菜,全家一起吃。带孩子做有趣的事情,点赞孩子的各种展示,孩子想去哪儿玩去哪儿玩。
真心爸爸在书里提到,他在朋友圈里出名地恋家,没有特别的事情,每天在家吃饭,会经常晒晒家里的好吃的,每周带家人出去吃饭、聊天,大小假期规划不奢侈但有趣的旅行,每周打扫几次地板,吃完晚餐帮助刷碗、洗碗,每次开学帮孩子包几十本书本皮。
真心爸爸也提到,在做父母养育孩子这件事上,父母应该成为一对好伙伴。
一起做事,互相支持,遇到分歧理性讨论。彼此可以指出对方的不足之处,而不会引起引发争端。面对孩子时成为一体,不会当着孩子的面互相指责,也不会刻意对孩子诋毁对方。在建设家庭、养育孩子的漫漫长路上,丈夫成为妻子可以信任、可以依靠的伙伴。
在这样充满爱的家庭里,父母充足陪伴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健康环境和充足养分,但陪伴不可以由妈妈一个完成,爸爸不可缺席。陪伴,也不是陪做作业,陪上课外班,而是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过日常的、用心的、高质量的生活。
5
大人,尤其是父母,一定不给孩子贴标签。比如:“淘气”、“脾气急”等。
心理学上有个术语,叫“刻板印象”,指的是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各种各样的标签,就是刻板印象直接、方便的表述,比如给女性司机、获得博士学位的女性贴的“女司机”、“女博士”标签。刻板印象,通常包含负面评价。
那么,不用贴标签的方式,父母该如何描述孩子身上发生的、可能认为不太好的现象?
父母的建议就是,就事论事,不要做高度概括,不要以偏概全,也不要上纲上线,然后就父母看到这个现象,去分析背后的具体原因,去找解决方法。
大人,避免孩子被评头品足。尤其是大家族聚会,尽量少谈论孩子。尽量不参与讨论别人的孩子,也尽量不把话题引向自己的孩子。无论是以炫耀的姿态,还是自谦的姿态。
大人,教育孩子,应该通过温和的、平静的、日常的、稳定的用心相处,为孩子引导方向、提供帮助、提供支持。
被自己严厉教养方式所困扰着的妈妈,不见得时刻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从孩子身上移开一些,关注伴侣,关注家庭生活的其他方面,学习收纳整理术,让家中干净、整洁、舒适,学学做饭,让爱人和孩子能时刻享受到爱人/妈妈做的美食。
6
好的亲子交流,是用心的自然互动。爸爸妈妈需要:倾听孩子,与孩子共情;回应孩子的情感表达,不做条件反射式的反应,向孩子开放,不居高临下,关注事实,少做评价,建立爱意小节目。
整本书,真心爸妈提到的核心是“如何让孩子自主?”,也回答了这个问题。
首先,和孩子建立自主规则。娃的事务娃做主,与娃相关有商量;家庭要事不参与;爸妈事务不干涉;家人之间建立适度界限。要让孩子在“我的事”和“你的事”之间,建立明确的界限感,大人孩子坚守界限,彼此不可逾矩。这样既可以培养出能自己做主的孩子,又不会让孩子成为“大人全得听我的”的家中小霸王。
培养孩子自己做主的方法:从出生开始,照顾孩子的需求与意愿,提供可行选项,让孩子自主选择;鼓励孩子参与和主导自己的事情;孩子自主遇到困难时,大人给建议不包办;与孩子一起讨论他自己做主的结果。
教会孩子与内心对话:告诉孩子,你是你自己,问孩子“你怎么想”;尊重孩子的安静独处;让孩子面对内心,心智成长。
其次,培养孩子自主生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母可以提供帮助,但不做监督,不提过高要求,只提醒、建议,不批评。父母要赞美孩子的劳动成果,也允许孩子学做新事情。
培养孩子不娇气,自己摔倒了,自己爬起来;自己不小心,不要怪别人,打针吃药不哄劝,在家养病不随身侍奉;不轻易不上学;孩子之间闹矛盾,爸妈不上真,情绪不佳时,请孩子自己先冷静。
培养孩子守规矩,从小建立孩子的规则意识,随时提示守规矩,要求孩子做到的,大人要做到,识别和制止工具破坏行为,和孩子一起分析不好的案例。让他从小就明白,你的自由,不能侵害他人的自由,你的利益,不能凌驾于他人的利益,你的快乐,不能建立于对他人的不尊重和对规则的破坏,这些是一个人的基本教养。
培养孩子懂分享:从小“一起吃”,爸爸妈妈也参与分享,不为孩子准备只属于他一个人的食物,外出就餐,轮流做主,合作点餐,接受孩子留给爸妈的美食。吃东西上懂得分享。
再次,培养孩子自主阅读,作者单独把自主阅读作为重要的一项,是因为真心爸妈觉得阅读虽是简单的习惯,确实人生的无价之宝。
培养孩子自主阅读的方法“尽早开始;读纸书;别把书叫“课外书”,给孩子建立自己的书架,多买书,不限预算,把选书权交给孩子;不做计划;不设目标,不给孩子“讲书”;积极参与讨论;父母最好也培养阅读习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孩子读的越多越好的读物:有助丰富常识的;有助了解生活的;有助自我认知和情感发展的;有助认知社会、历史的;有助有发展学习能力的。这些类别的读物,更利于孩子真正启蒙、获得智慧、发展心智,作为一个独立个体与这个世界建立真实关联。
孩子读的越少越好的读物:心灵鸡汤、名人故事、暴力故事、王子公主故事、经典童话。
再次,培养孩子自主学习,不帮背书包,让孩子“独立”上学,自己的学自己上,大人不是孩子仆从,不给孩子传达“上学累”的印象,帮孩子学会管理书包。要让孩子理性谈论考试成绩。与老师有效沟通,认真倾听老师的表述,把握要点,聚焦问题,就焦点问题和老师讨论,有技巧地和孩子沟通,帮助老师了解孩子,和老师交流教育理念,尊重老师和老师的专业。
最后,培养孩子自主情感,感受和付出善意,乐见孩子能在生活中那些细小的地方感受到别人待自己的好,也能在力所能及的小小的地方,付出小小的善意。
一本好书,让人深受启发,又反思深刻。在读《育儿基本:找到好方法,轻松做爸妈》,感受到的是心灵的冲击,早点读这本书,也许就能少走很多弯路了。做父母,贵在不断学习,坚持初心,愿我们不断探索,找到适合自己的育儿理念和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