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就想聊聊专注力这件事,正好前两天弟弟在和外婆在画画,半小时了基本没有动过,很专注的在画,嘴里还念念有词;哥哥听到热闹,就跑出来想参与,弟弟觉得他很烦,让他赶紧回去做作业,哈哈!哥哥中间基本10分钟出来一次,坐不住的,典型的小猴子。这两个鲜明对比让我回想在这两个孩子身上两岁之前的培养和哥哥在读书后的一些事情。
哥哥呢,小时候阿姨带的多一些,那么关注也多,因为阿姨会担心小朋友磕到碰到,孩子父母不开心,所以时刻跟着。 在小朋友想要独立玩玩具的时候,嘘寒问暖,一会儿问要喝水吗,一会儿吃水果吗,一会儿又要去洗手间吗,再么就是我帮你吧。这些善意的行为无意识间打断了一个独立体系的建立和专注力的培养,孩子也会习惯于一会儿就停下来看看这,看看那。读书之后呢,这种状况并未改善。作为特级教师的外婆,来帮忙分担压力,我是非常感谢。 所以,小时候很长时间我都没有去操心过学习的问题。后面会发现一些小问题,如果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可能现在会更好的养成所谓的坐的住,专注的特性。 老师,肯定自己很懂,懂就容易想去提供帮助。 外婆在哥哥小时候做作业,会陪在旁边,当看到错题的时候,就会忍不住叫停,指出,并指导改正,这就是及时性纠正。好还是不好呢,这个有待商榷,但是这个确实会打破一个思考的完整性。这中间水果啊,水啊,还在继续,无意继续加重了专注力的打断,这些就是爱的负担吧。我因为懒,确实之前也没上心,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已经是,做作业,一会儿手玩玩儿尺子,笔尖捅捅橡皮,再转转笔,然后一会儿跑出来喝个水,一会儿跑出来和我说,妈妈,和你说个好玩儿的。。。另一方面,缺乏检查的意识和能力,因为一直有拐杖可以依赖,有人会帮忙指出来。所以呢, 当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我请外婆也改变一下方法,我自己也更多的参与在其中,本来就应该是我的职责所在。 我会规定每项作业的时间,并要求这时间内不可以出来干这干那, 每一项做好之后要检查,从开始我会告诉他错几道,自己检查出来订正即可,如果需要我来指出,那么就要罚;再到后面完全自己检查。 这个过程很痛苦,因为相当于改变他所有之前的习惯,他又是最讨厌订正的娃。 只能慢慢纠正,一点点来,虽然心里很急。到现在,还没完全扭转回来。
所以,看到了这些影响之后,在弟弟身上从一开始就投入了,也做好了相关的计划。在他很小时候,自己玩玩具,我就会请我父母,阿姨都不要打扰他,只要观察,不出危险就好。如果他需要帮忙,就需要发出请求,说到请帮忙,才会去帮忙,不然就让他自己搞定。 中间,也不建议问喝水,冷热等问题,这些都应该在之前就做好准备,即使没有,在他刚开始的十几分钟玩儿的过程,不做这些事情也不会有多大的影响, Leave him alone了。 父母和阿姨都还算配合,绝大多数时间可以忍住。弟弟也可以自己独立玩儿很久,研究,自说自话,其实旁边看看也很有趣。同时,每次玩儿好玩具或读好书,我或者请外婆带着他一起整理玩具和书,分类放回原处,养好习惯。所以, 在他出去上课的时候或者去别的小朋友家里玩儿的时候,他也会主动去帮助老师或者其他家长把玩具归类放好。习惯源于生活细节!
比较下来,发现在哥哥身上真的是很多疏忽,所以有时也会很内疚,不该对他吼,因为一切现在出现的问题都是之前种下的因。只能一点点去打磨,一点点去纠正。 但是,有一点我认为很重要,要勇于让孩子犯错误,但是,要学会让孩子去自己主动承担错误和错误造成的结果,并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弟弟也一样,虽然在目前的成长过程,习惯养成上面,我吸取了哥哥的一些经验教训,可是一定有一些地方是我们还没有意识到的,他也会去犯错误,那么教会他们面对问题的态度,承认问题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最最重要的。弟弟不小心洒水了,首先我会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同时,我会教他去拿餐巾纸,自己把地擦干。虽然很多时候还没有办法做到最好,但是这个意识要培养起来。
成长的路会碰到各类问题,专注的培养是为未来学习和工作打基础。父母的投入,父母的陪伴,父母的理解, 父母的坚持,父母的榜样作用,父母的教导,是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父母要不断的去学习,去探索,去尝试,去改变,去影响,去带领,去陪伴,去跟随,去欣赏。 我还在学习的路上前行!希望我和我的孩子们都在成长的路上越走越棒,发现不同阶段的不一样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