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素养和大概念
(一)核心素养
1.2022版新课标的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学科核心素养意味着要学习专家的思维方式。而素养形成的前提是理解大概念,形成专家思维。
(二)大概念
那什么是大概念呢?
大概念是反映专家思维方式的概念,观念或论题,它具有生活价值。换句话说,大概念标志着专家思维的形成。
与专家思维相对应的是专家结论,比起专家结论(小概念),专家思维更具有可迁移性。
时代需要大概念教学,大概念教学在学校教育与现实世界,现在与未来之间搭建了一座牢固的桥梁。
大概念教学就是以大概念为核心目标的教学指向与培养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素养,教会学生像专家一样思考。
我们看,不论是是大概念还是大概念教学,要理解他们就要抓住两个核心,专家思维和真实性。而专家思维又是真实性的两大支柱之一。
二、真实性:素养的精髓
核心素养的精髓在于真实性,即能将学校所学迁移到现实世界中去,这就要求从教专家结论转向教专家思维,变“宽而浅”的学习为“少而深”的学习。
(一)学校中的惰性知识
现实的情况是我们的教学,学生似乎只在某个学科和单元内才显示出学会了这些知识,一旦出了这些学科和单元,这些知识似乎就很难被激活,怀特海称这样的知识为惰性知识。本质上惰性知识就是学生不能在真实的情境中解决问题。
3.足不出户的惰性知识
“足不出户”意思是“脚不跨出家门,刘老师打了个比方,很形象概括了惰性知识的特点。
(1)惰性知识很难在单元与单元之间迁移;
(2)惰性知识很难在学科与学科之间迁移(举例1);
我们来看一个惰性知识的例子(举例1),说明文教学的例子。老师们如果有书的可以可以打开10页。这个例子是数学特级教师朱德江上的一节关于“估算”的大概念教学实验课,朱老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写下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事情的结果是,大部分学生不会写说明文。
朱老师上课的这个班的学生都处于五年级下期,而在五年级上期,他们刚上过语文说明文的写作单元,其中一篇例文风向袋的制作就是示范解决问题的过程。语文老师也表示说明文代言的学习对学生来说并不太难,但是我们的孩子真的理解说明文吗,为什么到一个需要使用说明文的真实情境中?他们就不会用了呢?
答案就是给孩子认为只有在语文课上的说明文单元才需要写说明文,而只有在数学课上的简便运算。他们学到的就是惰性知识。这个例子就是惰性知识很难在学科和学科之间迁移。
(3)惰性知识很难在学校教育和现实世界之间迁移(举例2)。
老师们,我们知道:大概念的“大”,反映专家思维,具有生活价值。大概念大的内涵不是庞大,也不是基础,而是核心,核心指的是高位或者上位,具有很强的迁移价值。因为从迁移的角度来看,如果只是系统的学习了书本知识,那么当学生离开学校后,系统知识很可能被系统忘记,因此大概念不仅要打通学科内和学科间的关系,还要建立学校教育与现实世界的联结。
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
举例2——《大概念教学》第133页还举了一个例子,八位法学院学生在四位律师的代教考核下,经历为期一个月的律师事务所实习生活,争取被录取的过程。这八位实习生都是来自本科生或研究生,在层层选拔中脱颖而出,进入业界享有盛名的君合律师事务所实习,带教律师给实习生的第一个任务是给一位被妻子家暴的苏先生写一封法律问题咨询的回信。实习生们完成第一个任务时,就状况百出,大部分实习生所犯的错误将回信写成了一封专业性过高的法律分析文本,满篇都是法律术语以及对法律条文的阐释。
如果仅从知识和技能来看,这些优秀的实习生都具有相关的法律知识以及条文阐释的能力,但问题在于他们不理解语言交流是有对象的目的性行为”这一大概念,因而没能很好的完成任务。
在上面这个情境中,语言的主要对象当然是客户即那个遭受家暴的男人,而回信的目的是解决客户现阶段的困惑,那么就要设身处地的思考,现在这个客户的需要是什么?比如可以得到什么样的帮助?费用大概是多少?是否可以承受周期是多长?还要忍受多长时间的家暴等等,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加以表达,而不是回一封像论文般的天书邮件。
我们看这些实习生有些很专业的法律知识(也就是专家结论),但是他们并没有具备“根据不同的目的和对象,在各种不同媒体上撰写正式或非正式的应用文,在高效准确传递信息的同时,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这一素养。
惰性知识最大的问题是如果换个新的情景,学生就无法调用,所以不能说一个堆积了大量惰性知识的人具有素养。
(二)核心素养的核心是真实性
1.素养指向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
素养就是指能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使知识不再具有惰性。素养指向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
威金斯和麦克泰格:在这里的目标是使学生在真实世界能得心应手的生活。
钟启泉:核心素养的核心是真实性。
何为真实性?
真实性指的是超越学校价值的知识成果,也就是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真实性就是在具体情境中去调动相关的知识技能,去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就像上面的两个案例,都没有形成真实解决问题的素养。
2.专家思维和复杂交往:真实的两大支柱
为什么是专家思维和复杂交往?
要注重培养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关键能力培养。——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在2017年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意见》
培养认知能力 专家思维
培养合作能力 复杂交往
培养创新能力 专家思维
培养职业能力 真实性
3.从教授专家结论转向培养专家思维
为什么是专家思维?
(1)时代需要
工业时代教专家结论 低效甚至无效
信息时代则需要更“精准”的教育。培养以创新为特征的专家思维。
(2)教育需要
教育需要经历一个范式层面的改革,要从教知识向转向教素养。要让我们的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栋梁,他们不仅要有知识,还要具备运用知识去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素养。
不是教教材,而要用教材教,教教材是指只教书上的专家结论,而用教材教指的是通过专家结论来建立学生的专家思维,就是我们俗称的像专家一样思考。
括而言之,素养导向体现在课堂转型上,重点就是要从教授专家结论转向培养以创新为特征的专家思维。
而前面我们说的惰性知识英语学生记住的仅仅是书本上所写的专家结论,而没有通过这种专家结论掌握其背后的专家思维。专家思维也是杜威和布鲁纳所强调的。
(3)“双减”需要
变“宽而浅”的学习为“少而深”的学习,形成专家思维的标志就是理解了大概念。大概念教学就像滚雪球,通过不同的案例和内容帮助学生建构大概念。
(4)生活需要
如果只是习得了专家结论及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当面对一个新的情境时,很难调动知识和技能,做出正确的行动。
特别指出需要注意的是:
不仅工作需要专家思维,生活也需要专家思维。老师们,需要注意的是专家思维并不是要求学生有专家的水平。
总之,大概念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具备专家思维,同时教师们也要具备专家思维。(《大概念教学》自序—刘徽)
培养专家思维,就需要运用大概念教学,为真实而学,在真实中学,这就是真实性学习的内涵。所以,还是那句话:要用大概念不仅要打通学科内和学科间的关系,还要建立学校教育与现实世界的联结。
那到底什么是大概念,如何进行大概念教学,期待接下来的共读我们能碰撞出更多的思维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