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用典之二十六 扫眉才
从前负尽扫眉才,又耽搁锦囊重绣。
这一首词,涉及到三个才女:谢道韫、薛涛、李清照。纳兰,完全是在:说别人的故事,唠自己的心事。
“韵拈风絮”指的是谢道韫富,“扫眉才”指的是薛涛,“录成金石”李清照,仨都是才学兼具的女子,自然“不是舞裙歌袖”所能相比的。
有句话,纳兰可能憋着没敢公开说:这仨人,加一块都没俺媳妇好。
镜囊重绣:古代习俗,女子盼望丈夫归来,对镜许愿,如丈夫按时归来,即重 绣镜囊表示谢意。
夸自家娘子不是主要目的,主要目的是表达自己的歉意:如此秀外慧中的女子,我都没有好好陪着,一天到晚,天南地北地瞎忙活。
谢娘、李清照,前面文章提到过,本章重点讲薛涛。
薛涛出身书香门第,幼时即显出过人天赋,后来,薛涛因为父亲过早去世,家境贫寒,她只得沦为乐伎。唐德宗年间,统领西南、能诗善文的儒雅官员韦皋,听说薛涛诗才出众,且是官宦之后,便破格将乐伎身份的她召到帅府侍宴赋诗。
节度使韦皋本身就是诗人,他对薛涛极尽溺爱,一日突发奇想,要授予薛涛“校书”一职,虽然上表朝廷未被准奏,但“薛校书”之名不胫而走。于是有了下面的诗歌
唐·胡曾《咏史诗·赠薛涛(一作王建诗)》
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下闭门居。
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女校书、扫眉才,都是指薛涛,后来才泛指才女。
夸薛涛的很多,有个著名人物不得不提,此人就是元稹,对,就是那个写了“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的元稹。
只是这元稹心口不一,他并非对其她女色绝无眷恋之心,并非除“君”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
他与薛涛就来了一场很前卫的姐弟恋:
元和四年三月,元稹授监察御史,出使东川。元稹早就听说过薛涛的才华了,这一次出差到西蜀,他就想办法认识薛涛,但总是没有机会。后来,司空严绶知 道元稹的心意了,就经常安排薛涛去服侍元稹。因为在当时,召官妓侑酒必须得到官厅许可。估计这位“皮条客”没想到,差异如此之大的二人,居然还走到一块 了。
这一年,元稹年三十,薛涛年四十一。
据说,这一段时间,元稹和薛涛缠绵缱绻,是住在一起的。不过,就算郎情妾意,也够短暂的,元稹七月份就移务洛阳了。很快,元稹的妻子韦丛病逝。元稹这一去,也就再也没有回来了。他们一生中的相处,没有超过四个月。
更倒霉的是,十年之后,元稹倒是想起薛涛了,想把她接过来,路上遇到另一个女人刘採春,(刘采春因为唱歌唱得好,而且影响力很大,被称为是古代的邓丽君。她的歌代表了当时妇女的心声。传说只要她的歌声响起,深闺怨妇都会听的痛哭流涕。)就耽搁了,其实就是元稹爱上了流行歌手,这一耽搁,就是七八年。而薛涛,就在原地苦苦地等了他一辈子。
元稹去了扬州后,曾寄诗给薛涛,表达思念之情,后来还是中断了这份感情。元稹写过一首《寄赠薛涛》,相当有名:
锦江滑腻蛾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
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
纷纷词客多停笔,个个公卿欲梦刀。
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
不能否认,元稹才华极高。大凡像薛涛这样的奇女子,都不愿效娥眉婉转之态,她渴望男人承认她的豪迈和志气。元稹恰好就点题了,“鹦鹉舌”、“凤凰毛”,还是“公卿梦刀”,取譬极巧。
“梦刀”指的是什么,这里有一个典故:西晋大将王浚,一次在梦中看见卧室屋梁上挂着两把刀,一会儿又增加了一把。醒后,他请人释梦。释梦者说,三把刀是“州”字,本为两把,又加一把,是“益”的意思,大概是你要被派往益州做官了。过不几天,王浚果然被委为益州刺史。这当然有可能是释梦者根据王浚的意愿,进行猜测而巧合朝廷的任命。但此后,“梦刀”一词就成了地方官升迁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