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什么时候开始觉得,每个人都是孑然一身的孤独呢?
很多年前,读《爱情刽子手》的时候,认识到这一点。
但真的有些体会,是最近的事情。
人生的苦乐悲欢,没有人可以陪你经历,你不是一直一个人,但多数时候,可以期待和指望的,只有自己而已。
我母亲曾对我说,人生大部分时候,尤其困厄时,都是一个人撑下去,没有办法指望旁人。
又想起这件事,是因为过节返乡,母亲忽然提醒我,不要对别人太过依赖。我想她在旁观我和L先生相处时,也许比我更敏锐的发现了什么。
回来以后,我一直想着这句话,好像忽然明白了。
过去多年,一个人在外求学、漂泊,我习惯一个人,也盼望两个人,现在习惯两个人的我,是不是没有办法享受独处,甚至害怕独处了?
我想母亲只是在提醒我,不要放弃个人努力,不要把希望只寄托在别人身上,提醒我保持珍贵的独立精神。
我现在可以明白,为什么很多女性婚后渐渐活成了藤蔓,因为诱惑实在太大。如果爱人加倍体贴,简直是想不腐化都难。
为什么会这样?
两个人开始甜蜜生活,有人知暖知热,渐渐变成习惯,慢慢丧失独处能力,害怕一个人。
时间长一点,独立生活能力退化。最糟糕的是,独立思考能力仿佛也开始退化。
因为对配偶的预期,本就是相伴一生,于是改变生活的所有憧憬,本来可以来自两人的努力,慢慢却转移到他肩上去了。
那当然了,不承担奋斗责任,不承担失败风险,只需要督促另一个人努力,就可以过上理想生活,谁不想呢?
但是生命并不同我们想象。
小时候,我们有父母陪伴,以为父母是天地,是永远参与我们生命的人。
长大后,我们知道不是这样。
与父母的厮守,只在生命最初有限的一些年。
后来的大部分时间,我和父母天各一方,聚少离多。
学生时代,我们有大把同学,无数朋友,有仗义的豪情。
那时候时间流逝多么慢啊,一点青春的小烦恼就好像塌了天,我们以为这是常态。
工作多年,发现一路走来,朋友零落失散,奔向各自的轨道。
有的偶尔传来远远问候:你还好吗?
有的就此消失不见。
单身时期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讲,好像越来越长。
对很多人来说,单身时期更像是二人世界的准备期。
无论有意无意,无论过得多么加倍热闹,总像是为找到另一半做铺垫,是一则序曲。
这铺垫,有时候是寻找,有时候是活得精彩体现的反叛和蔑视。
但最终,多数人都会找到另一半。
无论单身时多么精彩,我发现,只有在结束单身后,才能真正懂得欣赏单身的美好。
来到人生最长的中年时期,生活越来越平庸,越来越不浪漫。
我们可以期待的是,身边永远有配偶陪伴。
无论贫穷或富贵,无论健康或疾病,这是婚姻的承诺。
在一起的时候,都以为要天长地久。
可是人生脚本不一定是这样。
近半数的人,不到最后就说了再见。
而那些相伴走到最终的人,回忆起人生中无数个困厄关头,是谁陪你咬牙面对?是谁懂你的苦闷担心害怕忧愁?
是另一半吗?不,是你自己,只有你自己可以真正完成这项任务。
而另一半,如果我们有幸得到他们陪伴,不过是大海浮沉中,漂浮在附近的另一页孤舟。
我们希望他们与我们保持同样的航向和速度,于是在大海泛波的孤独中,当你呼唤,能听见他远远应一声,方才略觉心安。
但人生那些棘手的问题,疾病的苦痛,有志难升的苦闷,只有我们自己明白。
人生的苦乐悲欢,没有人可以陪你经历,多数时候,你只有自己。
因此,盼望的,自己争取,该来的,自己承担。
接受这一点,面对人人生来孤独的本质,才是真的独立,才会真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