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之林冲人物评论
解读的关键处是什么?解读的起点源自一个问题,来自困惑处的问题和来自兴奋处的问题。这个问题一直萦绕着我,在阅读林冲的相关章节时,不断在想,我的困惑处是什么?我的兴奋处在哪里?先来回答第二个问题,读林冲部分,最兴奋的地方就是第九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林冲终于忍无可忍,用手中的这把刀痛快地干掉了几个要置他于死地的人,仿佛我们的正义得到了伸张,而那几个人的死也是死有余辜罪有应得,我们作为读者几乎都拍手叫好,满足了我们内心的某种需求。是什么呢?我们可以称之为一种来自于底层的声音,善恶终有报,对!就是报应。在现实世界,尤其是底层老百姓,他们在小说中感到了一种“以暴制暴”的快感,宣泄了内心的一种长期压抑的不满,林冲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他们内心的呼唤,杀人的潇洒,叙述的营造,暴力的美学,让我们过足了瘾,人头落地,我们不仅没有感到血腥,反而体会到一种艺术的美,这是怎么的一种情况。可是我们为什么会为此兴奋呢?这难道不是一个困惑点?另外,林冲经历这次事件之后终于走上了反抗的道路,可是为什么他之前一直隐忍不发?是因为性格懦弱,还是其他方面的原因?这是阅读过程中最大的一个困惑处。在这样的叙述中,我们不禁会思考林冲生命中到底有什么样的缺陷?透过层层的裹挟,我们看到的林冲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金圣叹在《读水浒之法》中有一段对林冲的概括:林冲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只是太狠。看他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彻,都使人怕。这般人在世上,定做得事业来,然琢削元气也不少。这段点评自然非常精彩,“再穿了白布衫,系了搭膊,把毡笠子带上,将葫芦里冷酒都吃尽了。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走不到三五里,早见近村人家都拿了水桶、钩子,来救火,林冲道:‘你们快去救应!我去报官了来!’提著枪只顾走。”这段文字是在林冲割下三个仇敌的头之后的描述,林冲冷静的可怕,一步一步来做,心思缜密,而且是在杀了三个人之后,真是“算得到,把得牢,做得彻”,且使人怕。在这一回中多次写到“雪”和“火”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充满了象征意味,内心的暴怒与天气的寒冷形成了艺术的对照,内心的“火”和思想的“冷”也构成了强烈的对照,两种本来不能相容的事物,却在林冲心里达到了“艺术的和谐,矛盾的统一”,这是多么艺术的人物刻画,又是多么伟大的文学塑造。有一种火称为林冲式的“怒”,有一种“冰”叫做林冲式的“冷”,异常冷静,冷静的叫人胆寒。当然他的狠还有主要是体现在第十八回“林冲水寨大并火 晁盖梁山小夺泊”,火并了王伦,拥立晁盖当上了梁山第一把手。小说中有一段:林冲拿住王伦,骂道:“你是一个村野穷儒,亏了杜迁得到这里!柴大官人这等资助你,赒给盘缠,兴你相交,举荐我来,尚且许多推却!今日众豪杰特来相聚,又要发付他下山去!这梁山伯便是你的!你这嫉贤妒能的贼,不杀了要你何用!你也无大量大才,也做不得山寨之主!”这些地方都写出了林冲太狠,当然不是蛮狠,他是有算计的,也知道审时度势,而且已经忍了太久,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彻底。杀了王伦之后,“手拿尖刀,指著众人,说道:‘我林冲虽系禁军,遭配到此,今日为众豪杰至此相聚,争奈王伦心胸狭隘,嫉贤妒能,推故不纳,因此火并了这厮,非林冲要图此位。据著我胸襟胆气,焉敢拒敌官军,他日剪除君侧元凶首恶?今有晁兄仗义疏财,智勇足备;方今天下人,闻其名无有不伏。我今日以义气为重,立他为山寨之主,好么?’”林冲的话是很有水平的,“林冲提出心在口,一是忠恕而行,一是机变立应,其厚其薄,乃如天渊。不是势利,不是威胁,不是私恩小惠,写得豪杰有泰山岩岩之象。”金圣叹也点评的非常到位,他绝对有大智慧,于公于私都讲得大义凛然,且很有说服力,虽然手段狠了点,但却是很在理,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大家,无形中唤起了山寨各位统领内心的豪情,树立了远大的理想目标,这是一种愿景,却非常有吸引力。确实“把得牢”!
在《水浒中》中,林冲是一位很有能力的头领,武功也很高,位列马军五虎将之一,天罡星之“天雄星”,可谓智勇双全,可惜生不逢时,英雄无用武之地,这或许是对“天雄星”最大的一种讽刺,后来南征北战,未尝一败。如此手段,为什么面对高衙内高俅父子的迫害,一忍再忍?他的性格中有什么缺陷?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八十万禁军头领林冲可以说是小说中最典型的“逼上梁山”的代表,他原先最大的理想应该就是为国出力,封侯拜相,封妻荫子。可是他的人生在于妻子第一次碰到高衙内时发生了重大的转变,高衙内是够胆大,光天化日之下调戏强抢有夫之妇,可谓色胆包天。在这种情况下,林冲虽然火冒三丈,却是放了高衙内一马,如果当时林冲暴揍高衙内一顿,结果会是如何?要么与之后的结果一样,要么可能高衙内再也不敢了,可是林冲没有这样做,他为什么没有这样做?不就是高衙内的老爸是“高俅高太尉”?林冲与其说怕高衙内,不如是怕高俅高太尉,不怕官只怕管,何况是自己的顶头上司,掌管天下兵马的太尉,林冲怕的是高太尉的“权势”,他是对权力的恐惧,生活在权力的恐惧之下,连自己的妻子遭人调戏甚至差点被污都不敢大胆的站出来,这是一种在权力的压榨之下扭曲的人性。更为气愤的是,当第二次高衙内在陆虞候家里想要霸王硬上弓时,交友不慎,确实让人可悲,可是林冲的举动不是很奇怪吗?
林立在胡梯上,叫道:“大嫂!开门!”那妇人听得是丈夫声音,只顾来开门。高衙内吃了一惊,挖开了楼窗,跳墙走了。林冲上得楼上,寻不见高衙内,问娘子道:“不曾被这厮点污了?”娘子道:“不曾。”林冲把陆虞候家打得粉碎,将娘子下楼;出得门外看时,邻舍两边都闭了门。女使锦儿接著,三个人一处归家去了。
面对妻子身处险境,我们在这种情况下一般会怎么做?当然是踹门而入,还在外面叫什么?为什么先要叫喊一下?无非是给高衙内争取一点时间,让他又时间逃走,把陆虞候家打得粉碎,无非是做给别人看,顺便维护一下自己男人的脸面。当然,邻舍的举动也非常有深味,清平世界真得“清平”吗?人与人之间是如此的冷漠,这是一个怎样的“恶”的世界,而林冲此时此刻,对这个恶的世界,没有多少的反抗,虽然我们不主张“以暴制暴”,可是“是可忍,孰不可忍?”不能保护自己的家人,说什么保家卫国,说什么遇见一声不平吼呢?林冲是有吼,也有打,但是基本就是做做样子,他不仅不敢对高衙内怎么样,连陆虞候他也不敢怎么样,否则如果直接去找陆虞候,可能就碰到他了,可见林冲不是简单用“懦弱”两个字可以概括的,他的这种隐忍是有所算计的,在“情”与“权”之间他有个衡量,也可见妻子在他心中地位不是很高,这是潜意思出卖了他,他在道德上市有缺陷的,后来的中了高太尉的计,表面上看是他被奸人设计,实质上还是他到底更看重什么的显露。在野猪林里,差点丢掉性命,幸亏鲁智深及时出现,在这种情况下,他还为两位要杀他的差役说好话,可见他确实深受体制的毒害,他的内心有一种深深的奴性,而这种奴性恰恰在那个时代还是各个时代都具有典型性,权力扭曲了他的本性,我们可以称为权力的异化。当然,也正是权力唤醒了他的野性,作出了他的反抗,走上了梁山这条路。
在发配的路上,与洪教头的一次较量,写得非常精彩,当然也从中看出了林冲隐忍的一面,林冲的潜力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被逼出来的,他身上的某种性格与中国底层老百姓的性格有暗合之处,你我也许也有林冲的影子,可是却没有林冲的武功,我们在读林冲这个人物时,会不由自主的唤起一种内心的同情和悲悯,既感同身受,又怒气不抗,可是我们呢?所以在林冲身上,我们也看到了一种普通民众的人性弱点。林冲后来在梁山上,南征北讨,建立了许多功业,在现实人生中不能实现的理想,却在梁山那里得到一定的实现,这是对现实最大的一种不满和讽刺。英雄末路,正义无处伸张。像林冲这样的人该何去何从?“仗义是林冲,为人最朴忠。江湖驰誉望,京国显英雄。身世悲浮梗,功名类转蓬。他年若得志,威镇泰山东!”志意与现实的冲突,不遇之情,让我们洒下多少热泪来。林冲的性格中有勇有谋、安分守己、循规蹈矩、委曲求全、侠肝义胆,最后征方腊得胜回来却得了“风瘫”,死在留在杭州六和寺养病,由武松照顾,半年后病故。被朝廷追封忠武郎。看似实现了自己生平的志向,可是我们读来总觉得不是滋味,为什么作者要给他安排个这样的结局?每一个梁山好汉都是“魔君”,他的性格的复杂让人无法忘记,他的悲剧的结局令人唏嘘不已。
个人的性格与时代的际遇在一个人身上体现了最后的命运。林冲,或许正是因为他的性格的缺点,成全了文学史上永恒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