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梅的儿子上小学四年级,成绩中等。这暑假一开始她就忙着找各种辅导班,把孩子往辅导班一送就万事大吉了。梅平时忙于生意,顾不了孩子,更顾不了孩子的学习。梅时常抱怨花这么多钱上辅导班孩子成绩还没提高,她认为孩子学习是老师教育的结果。
对于这种观念和做法,我真的不敢苟同。
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好成绩都是帮出来的,好习惯都是培养出来的。优秀的父母在教育孩子上都是费尽心思。
01
诗词才女武亦姝在《中国诗词大会》一举夺冠,2019年又以613分的高考成绩(上海高考满分660分)被清华大学理科实验班新雅书院录取,成为一名清华学子。武亦姝刚进幼儿园,父母就给她做了生涯规划,陪她读书,父亲更是每天4:30关手机陪她读书。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自孩子出生起,父母需要陪伴他/她,用自己的言行去引导他,规范他,教他认识世界,到独立面对世界。
就像武亦姝的妈妈所说的:“真正的教育,其实就是拼爹妈!但教育语境下的拼爹,不是官二代,富二代的寄生和遗传,而是比拼父母的观念、以及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处事方式。”
02
与武亦姝同时霸屏的还有高考状元杨晨煜。杨晨煜不仅是广西的高考状元,还创下了广西自恢复高考以来,理科总分最高分的历史记录。他还曾在第35界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全国总决赛中,以广西省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了广西省唯一的一块银牌。杨晨煜的妈妈谈到育儿经验时这样说:“孩子肯定要从小培养,所有的习惯要在他没有自主思考能力的时候,全部帮他打好。监督孩子习惯养成的过程是很痛苦的,你得时时刻刻监督他,留意着他。只有小时候定型,后面的路才好走。你自己也要自律,而不是像现在很多人,丢个孩子在那里拿着手机就ok了。”
孩子的第一教育来自家庭,每个优秀孩子的背后都有家长的辛苦付出。
03
我同事的儿子今年高考409分(本一线345分),考取国防科技大学。我与同事聊天很有感慨。同事的儿子小学的时候不是多出色,同事告诫儿子:“纵观有成就的人,无不是勤奋的。”她儿子也很听话,认认真真地学习。
她从小就给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比如,每天独立洗漱,整理床铺、书包;上课认真听讲、思考,放学后先做作业;帮家长做力所能及之事。
从1到3年级同事给儿子辅导奥数,每天都要捧着书自己先研究。4到6年级邀请了孩子的数学老师辅导。到了中学,孩子的数学就交给了孩子的爸爸。孩子爸爸是初中数学老师,他每周都要给孩子一些数学难题,经过这样的训练,孩子的数学思维被打开了,物理化学的思维也随之被打开。
同事本身也是一个比较要强的人,遇到困难不退缩,不抱怨,努力解决问题。她儿子小的时候婆婆不得闲帮忙带孩子,老公每年带毕业班工作忙,她带孩子,家务活,工作一手上。在教育孩子上,她老公不和她唱对台戏,即使与她观念不同,也告诫儿子听妈妈的,他们教育孩子只有一种声音,所以孩子不纠结于听谁的,不无所适从。
她不只辅导孩子学习,还带儿子去游泳,书法,拉二胡,耐心的陪伴孩子,对孩子鼓励不指责,遇事征求孩子的意见。慢慢的她的儿子也很独立,遇到困难总是想办法解决,不退缩。她给孩子起到了很好的榜样作用。她儿子到了高中越发优秀,自己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以及自己的职业规划。最终考上了梦寐的大学。
在小的时候家长给孩子立了好的规矩,以及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的过程中家长有效的陪伴与辅导,孩子差不了。每个优秀的孩子背后都浸透着家长的辛勤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