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着,历经悲欢离合,尝遍酸甜苦辣才算圆满。
那么,人死后呢,是喝孟婆汤?过奈何桥?忘却前尘往事,投胎下一家?
《摆渡人》告诉你,人在身体死亡后,一段即玄幻又奇妙的灵魂之旅,从主人公的所见所感中品悟出深刻的人生道理。
《摆渡人》是英国作家克莱儿·麦克福尔(Claire Mcfall)创作的小说。无论是在读书会还是书籍畅销榜上,它都名列前茅、有着极好的口碑,所以这周就读它了。
“摆渡”,一个如此富含深意又哲理的词儿,对于一个整日和桌椅板凳,柴米油盐打交道,有着初中文化的妇女来说,实在是天堂与地狱之间的差距,彼此素不相识也算情有可原。
所以专门查了它们各自的意思。
摆,解释为:推开,脱离或者来回摇动。
渡,解释为:由此到彼或者转手、移交。
顾名思义 ,摆渡人就是在你想法左右摇摆不定,迷茫不知所云时,点拨度化、开导你的人吧。
【1】
诡异的事件,未知的结局,往往对我们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就是这份好奇心促使我迫不及待的读完它。
初读时,感觉平淡无奇。故事的转折点自从火车发生事故,迪伦遇到崔斯坦之后发生的一系列匪夷所思的事情后开始的。
起初,心惊胆战的迪伦跟着崔斯坦稀里糊涂的走,跨过一座又一座山,直到迪伦第一次切身经历了成千上万的魔鬼的袭击,懵懵懂懂的她她终于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
而后崔斯坦不得不告诉她实情,她并不是唯一一个幸存者,而是唯一一个没有逃出来的人。
当她得知自己已经死亡的噩耗时,她很平静,潜意识里闪过的种种不对劲都在这一刻找到了合理的解释。比如他们走了好几天没有遇到一个人,又比如她已经两天没有吃饭却从不感觉到饿。
人在平淡的日常生活中成长起来的充其量是身体,只有在经历了一些大是大非后,心灵才能迅速的成长并走向成熟。
“哭有什么用呢”,这是迪伦的态度 。
她独自坐火车,去找素未谋面的父亲。经历过九死一生的磨难后,在不知不觉中迪伦悄悄的成长了。当她了解了真相,反而感觉轻松多了。
是啊,掩藏在黑暗中未知的一切才叫人迷茫恐惧,只有揭开那层神秘的幕布,将危险摆在明眼处的,不论是什么,总会找到解决的办法的。
当所有的疑团一一解开后,迪伦和崔斯坦便有了共同的目标:灵魂的最终栖息地,朝着那里前进。
在作者的一字一句中,从主人公的种种遭里,我们懂得了面对挫折困境,一味的情续消极,痛哭流涕,自怨自艾,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反而会将事情推向绝境。
最正确的方法是应当直面它,坦然面对。冷静的分析事件的严重性,从而寻找最恰当的解决之法。而不是一味的自欺欺人,活在自己的臆想和恐惧揣测中。
【2】
每本书都自成一个世界,每个世界带给我们不同的启示和感触。
书中有句话说了几次:环境,是你心像的投射,身处的荒原也是一样。
迪伦所处的荒原,就是她心像的投射。荒原上连绵起伏的群山,崎岖不平的地,简陋破败的石屋,以及善变的天气都与她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陡峭的山峰和地面,是因为她平日不喜欢爬山和走路的缘故;破败的石屋是因为父亲曾经描述过他居住的房子;天气则是跟着她的心情起伏而变化。
呵呵多么奇妙的构思和安排!
当她黯然神伤或羞愤交加的时候,天空乌云密布,恶劣的天气伴随着恶魔的咆哮来得更为猛烈和凶险;当她心情愉悦时,晴空万里,艳阳高照,白天则会长久,也更方便他们到达下一个安全屋。
环境是跟随者人的主观意念而发生变化。
那么,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作者是想通过故事告诉我们,当你心情愉悦,神采奕奕的面对生活时,生活给予你的同样也是艳阳高照,心想事成。当你为了梦想全力以赴时,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而当你面对生活垂头丧气、心灰意冷时,你所遇到的也将是乌云密布、风雨交加,各种不顺心会通通找上门来,感觉整个世界都愁云惨淡,日月无光。
这就进一步说明了在生活和工作中,好心态的至关重要性。
【3】
爱情,是小说永恒的主题。
在所有感情中,爱情所散发出来的光芒似乎天生就有着吸引人的魔力,更令人心驰神往。
本书选择迪伦和崔斯坦的爱情为主线,一路上,历经悬崖峭壁,沼泽地,山谷,河水,他们相依相伴。
凶狠的魔鬼面前有崔斯坦的全力保护,臭气熏天的沼泽地里有崔斯坦温柔的陪伴。而当崔斯坦受伤时,迪伦的牵挂和关心也同样温暖着他。
他们一路坎坷,一路相依,一路拌嘴,一路相伴。潜伏在一言一语、一举一动中的爱情被催生出来,温暖着迪伦的同时也折磨着崔斯坦。
此时,掩藏在崔斯坦身上的人性慢慢的萌动了。他的身体开始会流血,伤口不会马上痊愈。这也为后来崔斯坦回归真实世界做铺垫。
当迪伦到达目的地后,她终于看清了自己的内心。比起一个人独自生活在这个世界中,等待无数年后亲人们的到来,她更愿意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过有意义的日子。
在生存,死亡和爱中,她也犹豫过,彷徨过,但最终选择了爱,选择遵从内心的感觉。冒着灰飞烟灭的可能性,一个人毅然决然的选择回去找崔斯坦。
就是这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信念坚定的她一个人披荆斩棘,可以说过五关斩六将,终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与她心心念念的崔斯坦会合。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可见爱情的魅力何其大。内心有爱支撑,所有的困难和恐惧都不足为惧。
勇敢又经验丰富的崔斯坦一开始是迪伦的摆渡人,引领着她走向彼岸,而到后来,成熟起来的迪伦又成了崔斯坦的摆渡人,让这个一直兢兢业业,不肯打破规则的人最终勇敢的改变他的命运。
迪伦和崔斯坦他们彼此互渡,最终成全了自己,也救赎了别人。
“原来你在这里”
“我在这里”
最后轻飘飘的一句,揭开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结局。
【4】
除了上述的观点,我觉得书中还有几处都能引起共鸣。
15岁,正是青春期少男少女的叛逆阶段。这一时期的孩子们,他们心智尚未成熟,不谙世事,却都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喜欢我行我素,喜欢天马行空,烦恼父母的唠叨。他们总是感到孤独,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就像迪伦一样,迟到,逃课,经常对妈妈的唠叨烦不胜烦。
这样的过渡期大概是我们每个人都会犯的通病吧。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安放那个从少年走向青年的懵懂不安的心。
书中还说到“学生必须要对老师彬彬有礼,老师却可以不用对学生以礼相待,真是咄咄怪事”,这个也存在生活中。
无论是教师,父母或者长辈,我们总是习惯性的以“过来人”自居,秉承着说教式的方法,要求孩子怎么样怎么样,而却从来不曾想过我们是否做到了这些。
就像我们总是要求孩子望子成龙,却做不到自己能够成就一番宏图霸业。
读一本好书,就是一场奇妙的探险之旅!这次的旅途,探的是人死后灵魂的最终去向。充满着新鲜、刺激和神秘的味道,
作者的构思极为巧妙新颖,情节利落不拖沓,稍微带点神奇色彩,第一次读起来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再读其中的深意愈发透彻明朗,引起人更深的思考。
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的灵魂摆渡人呢?
我想我们都曾是摆渡人。在渺小时先被强者摆渡,完成自我沉淀后摆渡他人,在其过程中,亦渡自己;又或者我们在某一个自己熟知精通的领域里,曾经都摆渡过别人,在自己不懂的领域中亦被别人摆渡过。
而摆渡人,只是起引领,开导,点拨的作用,一切或平凡或惊险的历程,都必须自己去跋涉,去体会,只有这样,方能将点点滴滴的所得融合成自己的智慧,提升自己。
渡人渡己,最终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
然而当我们直面生存、死亡与爱,哪一个会是最终的选择?
我想答案各不相同吧。环境不同,阅历不同,所思所想不同,内心的注重点便不同,最终取舍也不尽相同。
《摆渡人》一举摘得五项世界文学奖,版权销售33个国家,是令千万读者灵魂震颤的心灵治愈小说。
好书值得读一辈子,愿我们千帆阅尽,都能遇到最好最真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