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和分级读物的区别是什么?
孩子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分级读物比较好?
桥梁书到底指什么?
这些不同类型的读物都需要家长做些什么呢?
首先,咱们来看图回答问题:
Q1:图一和图二哪个是绘本?哪个是分级读物?
图一
图二
答:图一是绘本,来自于备受孩子们喜爱的卡尔爷爷(Eric Carle)的经典绘本《Polar Bear, Polar Bear, What Do You Hear》。
图二是分级读物,经典的Oxford Reading Tree牛津阅读树。
Q2::从以上两幅图和文字上你能看到绘本和分级读物有哪些区别呢?
答:首先,绘本图画非常吸引人,一下子占到了两页,而且是大师之作;相对来说分级读物的图画更平易近人,配合故事情节展开。
其次,发现绘本的文字难度并不低,出现了bellow这样比较难的词汇,句式也更复杂;而分级读物的句式比较统一,词汇重复度比较高。
为什么要分绘本和分级读物呢?
因为两者的目标不同。
我们从小给孩子读绘本,是为了让孩子从阅读中汲取养分,感受艺术的熏陶,激发孩子的思考和想象。所以我们见到的经典绘本都可谓是艺术品,高水准的图画自不必说(还记得绘本的英文名是picture book吧?),文字要么优美、要么凝练。也正因此,绘本的语言会更自然,贴近实际生活,也更富于变化。
而我们读分级读物的目的却大有不同,一般来说,我们会在让孩子学习认读的时候开始引入分级读物,也就是我们说的是“识字”。也正因此,分级读物一开始都非常简单,甚至一页上只有几个词,每一页的句式也是一样的,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孩子会有成就感,不用过分依赖家长,能更快达成认读的目标。
当然,之所以叫做“分级读物”,也正是因为这些读物是分为不同难度级别的,随着阅读级别的提升,涉及到的话题也会越来越广泛,会更明确地接触不同的体裁(fiction虚构类和nonfiction非虚构类),最后会接触到chapter books(章节书)和其他类型的书。
说到这儿,你是不是恍然大悟啦?就是这么简单,因为绘本和分级读物的目标不同,所以呈现方式不同,对家长和孩子的要求也大不一样。
桥梁书,又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桥梁书”这一概念是在我国的台湾地区兴起的,其实欧美国家并没有。
起源大概是这样滴:台湾地区大力推广绘本阅读后出现了一个喜忧参半的现象,喜的是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提升了,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忧的是孩子们对阅读的兴趣停留在图画书上,对纯文字的书兴趣不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台湾地区推出了“桥梁书”的概念,目的是让孩子能在保持阅读兴趣的前提上,从绘本能顺利地过渡到读章节类的纯文字的书。
那么为什么欧美国家没有这一概念呢?因为欧美国家的分级阅读体系很成熟,也很完善,它已经包含了我们所说的“桥梁书”和章节书啦。
比如我们熟悉的“牛津阅读树”、“Step into Reading”、“I can read”都是如此。孩子只需要跟着分级读物一级一级读下去,阅读水平跟着提升,到了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就很顺理成章地读起章节书啦。对应地,“桥梁书”在欧美国家的语言体系中应该叫做“Early Readers”早期读物,也就是咱们说的分级读物中的前几级,文字由易到难,内容也是从简单到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