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不能光只是老师在训练学生,如果是这样的话,因为刺激的元素不够多元化,会导致老师很辛苦、学生也会很疲累的不良后果。
分享是训练过程中重要的元素
因此在训练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加入同学与同学彼此之间相互刺激的环节,也就是善于利用「分享」的话,注入课程的元素就会变得非常的多元,训练的气氛也会变得活泼而有趣,当然对于训练的效果也会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
「两小全」三种分享形式
训练中的分享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两人小组的分享,第二种是小组分享,第三种是全体分享。
两人回馈式分享
当「角色扮演法」演练完成之后,我会说:「起立之后,给你的伙伴一个热情的拥抱,然号告诉她『你真是个天才!』」接着大约经过五到十秒的等待,我会继续说:「双手牵着伙伴的双手,跟她说:『妳哪里做得很好!哪里可以做得更好!』」
《相互学习》
「角色扮演法」本身其实也具有着「观摩比较法」的作用。因为扮演客户的一方,一方面可以扮演客户,让练习的一方更具有临场感。同时也会看到演练者好的以及不好的地方,所谓「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就是好的地方要学起来,不好的地方要做为借鉴,自己以后不要去犯同样的错误。
《相互回馈立即修正》
而这些观察到的优缺点,不只可以自己参考使用,同时如果可以透过一个简单的分享机制,让演练的当事人立即知道,也可以帮助她逐步的修正、不断的改善。尤其是在刚刚演练完成之后,立即的回馈与分享,效果尤为显著。
《哪里可以更好》
在这里要特别提醒的是,我们一般不用「妳那里很好!哪里不好!」这样的分享方式。而是用「妳哪里很好!哪里可以更好!」的说法,其主要目的,是避免在演练者辛苦演练、能量耗损之后,又给予容易降低能量的「打击式批评」,而是给予能够提升能量的「鼓励式建议」的方式。
《爱上学习》
两人小组分享,第二个要注意的地方,就是最好先讲「哪里很好!」再讲「哪里可以更好!」养成练习完成之后,一定是先给予鼓励,然后再建议改善。
《练习等于被赞美》
让练习者形成「练习等于被赞许」这样的潜意识连结。只要这个连结形成了之后,那么她就会越来越喜欢上课、越来越喜欢练习,因为上课与练习等于是被赞许与被表扬。
小组分享
两人之间的分享,刚开始学生会很认真,但是如果次数太多的话,也会流于形式或嬉笑。
《四、六不超八》
这时候就可以在练习告一段落之后,组织四到六人的分享(人数少,可以分享的时间就长;人数多,刺激的元素就多。一般而言,以四到六人较为理想。超过八人以上,等待的时间就会过长,对于充分的沟通分享是较为不利的。)让彼此分享学习的进步过程、训练内容关键点的提取、观察同学练习的所得等等。这时候就会产生多元刺激的影响,有助于学生自己的内省,与多元化、多角化的学习。
《老师旁听了解学生》
在小组分享的时候,老师可以四处去听听学生的分享,去发掘优质的分享案例,同时可以实时的去纠正分享内容偏离主题的小组。
对于具有教育价值的分享内容,也可以等到全体分享的时候,优先安排上台给全体同学做分享,这样做的话,对课程效果的提升,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全体分享
全体分享,一般会在午餐前或是全天课程下课前进行,以作为一个大段落的总结。
《随机或各组代表》
可以是随机自由举手分享,也可以是各组派一位代表上台来分享,当然对于小组当中值得参考的分享内容,也可以由老师指定上台分享。此期间的运用与组合,要由老师针对时间的多寡与课程的需求的状况来灵活安排。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让同学之间,彼此观摩、彼此学习,并藉此扩大学习的成效。
《不主动就派代表》
如果学生的主动性不够,要求举手分享时,大家通常会低头不肯举手,气氛就会变得尴尬而凝重。解决方法,就是先进行小组分享,然后请各组派一位代表进行总结的分享。等到全体分享时,只要说:「哪一组先来?」就会有很多人举手了。
善用分享,提升培训效果
善用分享,造成多元刺激,让学生彼此之间相互学习。同时藉由分享,老师也可以知道学生的学习状况,对于后续课程的计划与执行方法,也能够让老师有足够的信息去修正。
老师获取教学素材
另外的收获是,老师可以在学生的分享中增加自己实务的经验,让自己的教学越来越具有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