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想以一个正式又不失得体的方式把自己的创业经历发出来,但最终还是决定亲手写一封关于自己过往的总结信,这个社会很多人都很焦虑,忙于工作和生活早已疲惫不堪分身乏术,能静下心来倾听的人很少,尤其是在具备了一定的社会阅历与成就的人,所以我很感恩,也希望自己尽量真诚谨慎的写下每一句话,如果有各方面讲得不够得体亦或是主观武断的观点敬请谅解。
依稀仍记得2009年大学还未毕业, 人年少对人生规划与未来理想的理解好像不那么趋之若鹜。从小就个性张扬,进入大学,在重庆这样一个城市的影响下反倒有所收敛,09年在校内创办了一个校内快递业务,本想体现一下自我价值,可惜却糟糕得一塌糊涂,可由此开始触动了自己的人生信条,人存在的价值便是创造价值。
毕业后内心的驱动力越发的悸动,但深知自己才疏学浅期待着扩大自己的人脉资源和知识体系,于是从上千人中挤进了重庆地产。仍然记得当时负责招聘的总工在办公室面试我时的谦和与自信,这便是我期待的人生模板啊。最终以施工员的职位如愿进入该企业,短暂的喜悦很快被单调和枯燥的工作内容所冲淡, 在装饰部门十三个人要负责重庆康庄美地大竹林公租房整个69栋楼的所有装饰工作,并现场管理三十二套样板间的施工进度和质量管理,最终的实际工作便在我们三个施工员之间展开,在这样的高强度工作中反而锻炼了自己的韧劲,在完成样板间的装饰工作后,又主动承担起了样板间接待讲解员的工作,那时重庆是第一个在全国开展公租房项目的,引起了全国关注,随后而来的是全国各地的参观团,而我的意识形态的改变也便是在这过程中发生的,在接待完一波来宾过后,看着项目经理和总工在领导面前的状态,似乎看到了自己十年,二十年过后的样子。我暗暗问自己这真的是我想要的么?显然这并不是我想要的,思索再三亦然递交了辞职报告,父母也没多加阻拦,只讲了一句话,你自己要想清楚。我知道她们的担忧,当时我妈拿出她的家底为我付了首付买了房,想就着这样一个稳定的工作让我一步步走在正常且稳健的生活轨道上,我的长辈们都会认为像我这样从西南小县城走出来的毛头小孩儿,安稳工作才该是幸福生活的归属。怎奈我是个天性爱折腾的人吧。
离开企业后,静下心来思考自己这段经历,自身欠缺的方面依然很多,比如;
1·知识体系不够完善,好高骛远的心态导致对工作热情度不够。
2·工作内容的单一,未能及时全面分析自我并作出自我激励,建立强大的自信心,并对自己人生作出建设性思考。
3.在社交与沟通层面缺乏内涵与深度。
但这段经历也带给我很多无形的资产比如;
1.解决了散漫自由的做事风格。企业的制度性管理,让自己对工作的自律性得到完善提高。
2.一线的工作机会让自己体会到,遇到任何事情即使不懂也并不可怕,做事情之前一定要设问,问到自己给不出答案为止才去执行。
3.眼界的打开,通过与企业中高层的工作联系,开始理解不断学习所指的内容层面,更加重视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
4.开始清晰的知道,每个人都该有自己的人生格局,且这格局不应该受任何外在因素的影响。
想明白这些道理,便从内心生出了一种感动,这种感动促使自己想去离开生活几年的城市,于是没有理由的就选择了离开重庆。
有时候在想每个人在未经世事的阶段是不是都会突然冒出一股莫名的冲动,这股冲动嚷嚷着提醒自己需要干点什么。有人理性就克制了,而自己是感性的,于是问我妈借了人生中的第一笔钱,时间倒推到2011年,犹豫再三过后与大学同学合伙创办了一个糟糕得一塌糊涂的家装公司,名字是我自己百度取来的叫百家居,维持了短短两个月时间便倒闭了,自己也闹得无处安身,如今看来这次的失败是必然的,对于一个毫无经营理念,缺乏道德感与人文主义情怀只是一味的想用做生意去证明自己的人而言,失利是必然,这跟社会所需要的创者精神是相违背的。
当然也正是如此让我尝尽了人生百态,靠着朋友来到成都,住过寝室待过日租房甚至一度需要每天来回乘车六七个小时才能上下班,在私企上班辗转于为了生活而工作的挣扎中。即便如此但并未改变过自己内心最原始的诉求,那时候唯一安慰自己的话便是生活亦该有如此的过程。
也正是在此期间在天津南洋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从零开始成为一名设计师,渐渐接触各大中小型项目,并参与其中,奠定了自己在装修领域的专业技能,很庆幸也很感恩。
2012年参与的第一个项目便是金怡源世豪广场商业综合体深化设计,此次合作的设计方为美国凯里森北京建筑事务所,与全球排名前十的建筑事务所合作,这极大的提升了我的自信心,自然工作起来便十分卖力,在此期间多次与甲方包括伊藤和金怡源领导层的工作汇报过程,极大的触动了我对整个行业的认知,以及对个人职业素养的重视,这一切都潜移默化的让我明白一个人的视野和格局是尤为重要的东西。
后来慢慢的在各种项目中得到不同的知识和认知刷新,比如雅砻江流域集控中心大楼让我学习到招投标知识以及对现场演讲能力的重视。比如青白江茂文酒店让我看到知识体系的相互融贯的重要性,等等。
所有的一切都在变化,而我告诉自己无论如何自己在每我一定要做到,每一个阶段所做的所有事情都能够拉近自己与理想的距离,而不是背道而驰。
现在想来最应该感谢的是在那段艰苦的岁月曾经爱过我和帮助过我的朋友们,人最复杂的东西是情感因为它依附了你拥有的和想寄托的东西,但是很少有人能把它剥离开去做到平衡,于是你不断的犯错,爱你的人给了你容错的空间,当然自己的缺失也让自己失去过非常好的朋友,如果再来一次的话我能做得更好了吧。
2012年底回老家过完年,离别时我妈对我讲:“孩子想干什么就好好干吧,没事儿的,你还年轻别怕。”当时自己惊愕的想,这个世界除了我妈恐怕再也不会有人能如此理解我了吧,前段时间跟我妈在电话里提到这个话题,我妈讲,你那时回来过年,整天愁眉苦脸也没给我们买什么东西,虽然你不讲,我是知道你过得不如意的,给你创业的钱我是早当做你出身社会买教训的学费了,咱不缺那点钱。听完后热泪盈眶,我们不是富裕的家庭倒也小康不愁,但是能有这样开明的母亲倒是我人生中最大的幸事。
所以至今我仍相信,有时候人无需太多外在的支持与帮助,一句话也能支撑起整个世界,而且这个信念支撑着我,让我看待这个世界的时候理应多倾听他人的建议,这样才能接受到更多的善意与真诚。
2013年初一回到成都自己一鼓作气就筹备了新的创业计划,跟公司领导交流完毕,在我小姨那借了不多的钱租了办公室,2013年6月25日拿下来了营业执照,创办了自己现在的公司。
没有了意气风发和冲动蛮干,一切的事情都是经过计划后的步步为营,从自己一个人开始,在网上找人聊天组建了自己的第一个团队,公司只开展工装业务,而业务来源就是我个人积累的朋友资源和甲方资源,接下来似乎一切都顺风顺水,现在反过来再思考2013年恰是地产行业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最后一波红利时期,至少天时·地利·人和我们占到了最重要的天时,这样下来公司一切开展顺利,第一个年头便干的风生水起,我也赚到了自己人生中得第一桶金,不多也不少于24岁的自己而言是一笔巨款。
同时就在那一年中享受了自己人生第二次创业的洗礼,那时并没有创业热潮的说法,理所当然的觉得一切都是因合时宜的。如今分析当年能够在无任何优势的情况下取得成绩,跟这几点有关;
1.在13年房地产行业的势头俨然是市场最主要潮流,每一位既得利益者均想把前期的红利并入下一波后地产市场,这在大部分的生意人眼中只是改变了盈利周期性,所以处理资产的方式大多选择附加性投资。而我们正好处于盈利后向化的核心行业装修服务上面,任何的商业行为都离不开商业场地的支撑,我们也变成既得利益者,这便是机遇。
2.小而精的团队,虽然我们不具备大公司的竞争力,但是我们比大公司更有效率,在时间成本缩短的同时,我们能让客户优先看到毫不逊色于大公司的产品,且价格也更具备优势,这让更多的客户觉得我们的工作态度无可挑剔。
3.无微不至的后期服务,我们把大部分精力致力于研究产品的生产过程以及质量监管,有判断的选择项目而不是全盘接手。这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时间专注与做好生产工作。
但仍至今仍觉得自己只是撞对了时机,并没思考过经营一个企业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养和管理文化,越往后走越发现作为一个公司的机构,后续发力状态会更直接的凸显这两个层面之于一个公司的重要程度。
题外话是,作为一个实创者在从零开始的时候是没有任何准备的,只有拼劲与信念,所谓的企业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可能还并不能意识到其重要性,我就觉得既然是赚钱,那如何活下去应该是最重要的吧,就这样以一个生意人的思考角度去衡量问题。表面看似繁华内部实则无持续力的状态延续了下来。
14年中旬搬完新公司,团队人员也达到17人,如此下来销售额也有适量的提升,但整体利润下降幅度非常大。于时而言自己所担忧的问题并未凸显,但隐约有了危机感。创业就是所有事情都想自己干干,所有东西都想弄明白,看完财务报表以及了解完各个项目的进展情况,由于大多项目自己亲自参与,对于收款情况的了解也更加熟悉,再三思考下做了一个准确但并不客观的判断;当晚在笔记本上写下了,地产行业的增速开始放缓,热钱涌入的机会不多了,如何解决问题呢?
公司转型保留现有的装修业务,不再蓄力开展新市场,公司主要方向定为地产后市场的服务,当时首要分析状况为公寓,亦或是二手房的深化然后售卖,其次为零售。所谓的年少人胆大,貌似一腔热血的蛮劲又逐渐引领我行动。
如今想来,所有问题的根结在于并未客观实际的分析,公司团队收到过各种商业客户的赞扬或是批评,但我们并未建立完善的数据分析,弄不清楚让公司团队最有成就感的事情,像在南洋工作时参与的世豪广场项目便带给我引以为豪的成就感。
作为一个团队的领头人并未把团队核心竞争力弄清楚,以及公司整体的实力和执行力是否能够应对相应的战略部署,组织架构的模型以现有人员的配备是否合理,这些均是当时未作出明确答案。
也就是说作为一个不成熟的创业者,把很多的意愿强加到了人身上,忽略了相对应的人才问题,现在回想起来,自己最愚蠢的一个想法是,既然我都能干的事情,为什么你不能干呢?而且屡屡以此种方式与团队成员沟通,如今想来亦是惭愧。
所以也无从说起我们的转型是做擅长的事情还是存粹只是迎合了我的个人意愿,即便如此,克服重重困难仍然是在9月底联合两个合伙人便在地铁开好了三家便利超市,我们以一种古特且奇怪的的方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如今想来当时能够鼓起勇气作出如此多元化发展的决定,定是受到互联网的洗礼,创业不仅仅是热情与情怀了,似乎变成了一场到处充满硝烟的战争,似乎一切的战略与思路都可以在自己战略设计中做到完美的生态链,随便一种新的组合模式都能去实现闭合。
细思过往才察觉自己是多么的无知,幸而所得我能清醒的认识到自己所作的事情是无知的。
现在想来,这件事情对我的影响该是异常强大的,在一个陌生的行业快速的让自己的想法变成现实,这种冒险精神极大的让我看到了自己的野心勃勃。在自己的冲动独断下,摒弃以往的思考方式并无验证事实的基础数据,仍然乐观自信的去实施了诸多事情,虽然这很可笑,但这也是真实的我。这才是我骨子里的个性。
一鼓作气,于15年初同时组建了公寓团队,彼时的想法是既然开弓便没有回头箭了,哪怕是悬崖也得掉下去才能死心,我甚至一度认为世界上最动听的四个字便是“愿赌服输”。于是鼓励大家发挥实干精神不停的搞团建不停的给大家画更多的大饼,在这过程当中组建新的团队,挖来老同事偷偷的做产品,偷偷的做服务,偷偷的想去把自己所理解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带给其他的朋友,但并未与大多数年轻人一样,我们从一家务实讲究诚信,自然,稳健,善于分析的公司,变成了走在路上的摆渡人,每天追求新的目标想看到新的结果,因为这一切才能证明此次选择的正确性,坚定又自信的认为其他人能达到的高度自己也一样能够达到。这样典型的赌徒心态,导致了公司诸多事情的变化,15年初公司投入资金打完首波样板房,新找来的股东并未做到按期投入资金,而在此时阶段便陷入资金链的等待中,于是自己便花费大量精力到融资和论证银行借贷与新业务之间的可行性推断。同时朋友圈每天大量的融资成功的消息不断,于是自己像打了鸡血的也开始周旋于投资人和银行之间,能把充满教条主义和书本主义的理论变这花样的去阐述,连自己也开始相信一切都是完美无懈可击的。
与值此时由于多元化的业务发展,公司管理上的弊端越发凸显,而当我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已是15年底,当时正好谈好一个甲方的传略合作投资方案,也是我们即将拿到的第一笔钱,金额不大,但足以让我们兴奋。
由于这半年的工作中心转移,我作为装修业务的市场渠道并未如实按愿的带来新业务,这把公司的主要输血来源受到极大影响,便利超市的开展并没有一位专业人可以梳理和管理,公寓这边只有极小的体量,似乎在我明白的那一瞬间一切都变成了拖累和负担/
作为一个创业者的焦虑与手足无措在那时也体现的淋漓精致。拿到15年的财务报表时,我们由一家年营业额500+的良好的创业公司,变成一个持续五个月亏损的公司,那时候我才明白当一个人的能力无法与自己的格局相匹配的时候,脚踏实地的做事情该是多美好的一件事情。
而此时摆在眼前的三个问题犹如三座大山压得我踹不过气,我也切身体会到思维混乱毫无章法是怎样的状态,继续前进亦或是撤退保全,于我当时而言,这世上再也没有比这个更复杂的问题了吧。
尽管很多人给了很多意见,我还是选择了继续前进,我想既然是只身一人来的成都,哪怕损失掉金钱于我而言也并不会陷入世界末日,这一路的过来的阅历和经验也足以让我变得更好,这便足够。于是拿出了自己的大部分积蓄,让公司持续经营到了16年上旬,在内外部各个方面的影响下,公司始终也不见起色,我深知目前的困境已是我无法再通过个人能力而扭转的了。
在我妈的劝说下我放弃卖房all in的念头后,和另外两位合伙人聊了彻夜,所幸我们并没有因为金钱的问题而有任何争议,我们决定放弃甲方也是我生命中第一位贵人的战略投资,给对方的承诺在目前的困境下已是无法自圆其说,同时暂停了便利店的业务,随即按照当时的约定完成了初步的分配工作,和善后事宜。
内心虽有不舍但也并无太多伤感,我深切的相信自己还可以再来,只是我需要暂时的停留。于是有了浅游世界的念头,最终没有勇气而制定了一个月的旅游计划,五月独自一人穿越了川藏线走到了尼泊尔,秀山涓流代入感很强,我想起小时候的小乡村淳朴自然,但是没有人类社会进化后的迹象只能让人感到孤寂。
我想到自己拼命的创造价值想拥有一份事业,为了找到存在感,为了身边的牵挂,在社会挖中掘资源,思考如何去拥有一个好的事业,如今战场的痕迹已逐渐淡稀,如何在社会上挖掘价值为我所用最终再反馈于社会, “有些事业可以拥抱资源和金钱,有些事业可以拥抱社会”当一个公司具备社会责任感的时候资源和金钱便也会随之而来了。
我作为行走在创业路上的一份子,肩负着的是更多的责任而不是取巧,当我踏上一个贫穷的国土,也许才会明白大多人对幸福感的理解不尽相同,我们总是在朦胧中架接起自以为是的景象,并未曾在夜深人静之时细思雕琢,置身与这样的场景在我们丢掉了教条主义书本主义时候。才明白我们身处社会终归需要适应社会,每一片叶子都是永恒的绿,每一份坚守和信念都是永恒的事业,而物质所能带来的幸福感定是全社会所认同的,金钱可以让一个好人的品格更加高贵,物质终归为人所用,合理下追逐物质亦是追逐品质。同时总结出了自己在整个创业过程中,认识到和领悟到的点点滴滴。
1.不管是团队亦或是个人一定要剖析自我,找到自己最擅长的领域,以此作为任何事业的撬动点,这样会事半功倍。
2.一个人独立思考的时刻一定要保持谦虚谨慎,这样才能作出理性的思考合理的判断。
3.不要尝试用个人能力去改变他人,迎合其他的个性也能解决问题。
4.制定计划一个不太完美的计划也会比只在意结果的做事方式要强,用计划指导执行力,在实践中完善计划。
5.脚踏实地的干事情,用实际收获来给予团队更多的学习意愿,画饼充饥只能在极少数人的版图中存在而实现。
6.团队的向心力,重来都是以完成一个又一个目标而增强凝聚的,其他的团建或是手段只能起到助推作用,这就是涟漪效应。
7.一定要具备更多的财务知识和财务计划,钱是一个数字但最终需要变成一个计划。
8.一份成功的事业并不是指一个人的权利和金钱的归属所有,而是指找到一件事情恰能让自己所有能力和做事方式得到价值体现的方式。
这一路过来,这一连串的曲线式波动,更多的是带给自己更丰富的思考方式和准确判断事情的框架模式,任何的冒失与错误均源于自我知识体系的不完善,自我成长机制的不成熟,一个有理想的人一定是处于不断的学习,然后实践,不断的试错,然后进步。无论如何不忘初心,坚定自信的按着理想的步伐去前进,终归才能对得起自己的人生。
看着自己写下如此大篇的文字,又仿佛时间倒溯了几年,我想以个人的心态写下的文字或许能让别人更清楚的看到我内心的写照,同时能给选择创业的同伴一些参考。
2017年2与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