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笔记,思绪散乱
总有这样一些敏感的心灵,对于它们,青春意味着平生第一次精神危机,意味着某种幻灭和觉醒。
——周国平
理解尼采哲学,三个前提性认识
前提一:
我们看到,宗教往往用灵魂不死的信仰来掩盖人生必有一死的悲剧性质,用彼岸世界来为尘世生活提供虚幻的目标和意义,让人向往来生。
科学则引导人们注重外部的物质世界,以及浮在人生的表面,回避了人生的悲剧性方面和对人生意义的根本性发问。
前提二:
宇宙生命生生不息,个人生命稍纵即逝。
周国平:当自我的边缘从混浊中清晰地分离出来时,自我化为乌有的前景就显得触目惊心了。反过来说,意识到死亡的不可避免和万劫不复,也就意识到了自我的独一无二和不可重复。……
当人既意识到自我自我、又意识到绝对之时,生命的苦恼就开始折磨他了……
前提三:
人在经历了很多事情之后往往会走向博学……
赫拉克利特说:“博学不能使人智慧。”
我们都知道哲学是爱智慧,而不是智慧本身。
那么,我们“周遭”的哲学告诉了我们什么?仅仅是一个社会治理学问并结合方法论的理论体系?就仅仅是我们要奉献,我们要在社会价值中实现和体现自我价值?
恐怕对真理贪婪的人们往往不甘如此......
尼采·为哲学正本清源
尼采之所以厌恶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体系哲学,就是因为在他看来,这种哲学远离了生命的源头,违背了哲学诞生时爱智慧的真话,走上了歧路。他要正本清源,使哲学重新关心人生,对人生的种种根本问题做出回答。
尼采探索出富有诗意的生命哲学兼文化哲学——酒神哲学,这便是尼采所做的尝试,他自己的回答。
十九世纪,尼采:“上帝死了。”
那么,接下来就到人了?
人,会“死”吗?
尼采是个诗人气质的哲学家,或者说是个哲人气质的艺术家。
尼采对于人生的悲剧性观念受到叔本华生存意志论的影响,继承了“欲望无边却无法满足,生命的本质就是痛苦”这一观念,认为生命因永恒轮回而注定是一个痛苦的悲剧性的过程。
然而与后者不同的是,尼采并没有采用叔本华“一个人所感受的痛苦与他的生存意志的深度成正比,生存意志越强,人就越痛苦”,因此以抛弃欲求,否定生存意志,进入佛教的空、无的境界的方式来解脱痛苦的解决方案。
与之相反,尼采寻求的是一种战胜人生悲剧性的人生——不是消极逃避,而是勇敢地面对人生的痛苦,在毁灭中实现生命永恒的价值,在痛苦中获得灵魂的快乐。
尼采认为科学的冷漠和道德的说教都无法让人真正从痛苦中解脱,而唯一能使人从痛苦的世界中解救出来的只有“幻想”。
艺术和宗教都起源于幻想,但是,宗教的历史证明,它不仅没有帮助人类从痛苦中解放出来,相反却比政治机器和道德观念更强有力地形成了对人的本能的束缚,造成了人之生命被弱化、被毒害的新的痛苦。因此,尼采选择了在审美领域寻求人生的出路,寻求摆脱痛苦、战胜人生悲剧性的途径。换言之,在尼采看来,只有审美的人生才是真正战胜人生悲剧性的人生。
尼采认为悲剧(人生归于死亡)即自我解体后同宇宙的生命本体相融合的神秘陶醉境界(酣畅淋漓感)才是最重要的,这便是悲剧的最高境界。这种酣畅淋漓的快感实质上就是个体通过自身毁灭而感受到的与永恒宇宙生命合为一体的酒神祭式陶醉。
悲剧的诞生·艺术审判一切
尼采认为古希腊艺术产生于日神冲动和酒神冲突。日神阿波罗是光明之神,在其光辉中,万物显示出美的外观,而酒神则象征情欲的放纵,是一种痛苦与狂欢交织着的癫狂状态。日神产生了造型艺术,如诗歌和雕塑。酒神冲动产生了音乐艺术。人生处于痛苦与悲惨的状态中,日神艺术将这种状态遮蔽,使其呈现出美的外观,使人能活得下去。希腊神话就是这样产生的。酒神冲动则把人生悲惨的现实真实地揭示出来,揭示出日神艺术的根基,使个体在痛苦与消亡中回归世界的本体。
尼采认为,悲剧产生于二者的结合
尼采强调悲剧世界观,他认为只有在酒神状态中,人们才能认识到个体生命的毁火和整体生命的坚不可摧,由此才产生出一种快感,一种形而上的慰藉。在悲剧中所体现出一种非科学的、非功利的人生态度,这是对西方自苏格拉底以来的西方理性主义思想传统的反叛:尼采要为人生创造一种纯粹的审美价值,即“全然非思辩、非道德的艺术家之神”。因而必须“重估一切价值”。
因为“我们的宗教、道德和哲学是人的颓废形式”,因此必须把“我们今日称作文化、教育、文明的一切,终有一天要带到公正的法官酒神面前。”接受“艺术”的审判。
超人〢爱我所爱,做我所做,成为超人。
酒神精神的悲剧人生观,以正视人生的悲剧性为前提,以战胜人生的悲剧性为目标,而其中贯穿的则是对人生悲剧性的审美观照。悲剧不是生命的镇静剂,而是生命的兴奋剂和强壮剂。悲剧之所以给人以个体毁灭时的快感,是因为它表现了那似乎隐藏在个体化原理背后的万能的意志,那在现象彼岸的历万劫而长存的永生。它之所以能通过个体的毁灭给人以快感,其秘密就在于它肯定了生命整体的力量。既然宇宙生命本身生生不息,个体生命稍纵即逝,那么,要肯定生命,就必须超越个人的眼界,立足于宇宙生命,肯定生命的全体,包括肯定其中必定包含的个人的痛苦和毁灭。
以上部分阐述来源于周国平作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