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有裂缝之处,那便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是冲着星云奖这大名头去看的,更何况是击败了《三体》的星云奖。
获奖的是第一部《湮灭》,写的很棒,浑然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女主角的性格塑造很成功,讨读者的喜欢。即使没有后两部也是成功的作品。
《遗落南境》是软科幻,没有那么硬核的科学技术描述,即使有也只是蜻蜓点水,所以读起来并没有《三体》那么令人震撼。与其说是科幻小说,悬疑的成分更多,作者善于玩心理战,用缓慢展开的情节来拖住读者的思维,在对每个人物的心理描述中,留给读者时间去思考两个问题:为什么和为了什么。X区域的出现是为什么?创造这个区域的外星生物究竟要达到什么目的?如何与之交流?
小说线索芜杂,像荒草丛生。没有上帝视角,几乎在整部书里,读者都只能从人物视角去观看揣摩,去拼凑事情的真相,犹如盲人摸象。读者自然被无力感催生出懊恼和愤怒,被作者戏耍的感觉很难受。但,这种视角的长处在于代入感强,我们是局长、总管或者生物学家。我们生气,因为我们无法纵览全局,了解真相。这叙事观照着读者身处的现实世界:很多事,网络再发达,资讯再丰富,我们依然只能听到或看到我们应该/想要知道的,我们依然有盲人摸象之感,我们永远有被蒙蔽被操纵的可能,而真相永远沉默。
在这一点上,我认为作者是成功的。这比全知全能的小说高级多了。
可是作为一部科幻小说,它又特别在哪里?
《遗落南境》描述的是地球上一个被外星高级生物入侵的结界,在这个结界里,生态环境达到前所未有的好,生物多样性得到恢复,出问题的只有人类,去到x区域的人类被扫描、复制,制造出副本以后,“原本”就被异化,变成怪物或动物。那么这个结界真的存在“问题”吗?看从谁的视角来看,从动物的视角来看,可能挺好的,觉得不好的是人类,或者说:智人。
小说中有一个细节,在介绍格蕾丝的档案里写道:格蕾丝,智人……。我猜原文应该是homosapien,为什么要强调homosapien呢?智人是目前地球的统治者,因其具有的超出其他物种的智力,也因其心狠手辣,对其他物种的屠杀而一直牢固的掌握了这枚蓝色星球的统治权。《人类简史》里有对智人征服各个大陆的详尽描述,伴随着智人对各个大陆建立统治,战胜“自然”的过程,生物多样性被逐渐消灭,澳洲袋类生物,如袋狼、双门齿兽等等,大部分已经灭绝,袋鼠是目前仅存的袋类动物。
智人破坏自然环境,构建复杂僵化的行政机构,像怪物一样庞大缓慢;人类之间的关系岌岌可危:谎言,欺骗,冲突,精神控制,母亲利用儿子,无辜的同胞成为探索x区域的牺牲品。一切看起来都像世界末日。为什么南境局长在生物学家身上看到希望?因为她热爱自然,因为她还有对爱人的朴素纯真的爱情,这大概是疯狂自私的人类仅存的希望。
换个视角看,狂妄自大且凶狠的智人是小说里唯一被“异化”的生物,更确切地,是地球上唯一需要被消灭的生物。在x区域里,没有重金属超标,没有污染,植物欣欣向荣,大批动物自由自在,作者不厌其烦地描写x区域的自然环境,天空,海洋,植被,没有任何异常。而人类呢?进入X区域的人类被观察,被复制,作为原本的人类被异化成动物抑或怪兽,所谓怪兽,是从人类视角出发判定的,如果从自然的角度来看,所谓怪物也许就是一个新的物种,地球上一种新的生物。在x区域,智人被卸下武装和“智慧”、成为和其他生物平等的物种,大自然最普通的一分子。
小说中的人物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但是他们都不愿意承认,因为这很痛苦:这种外星生物的目的就是消灭人类。所有人不断去x区域里反复寻找和窥探的,实际上是自己的命运。智人的命运。
小说中花了大量笔墨描写人物心理,人物多次被催眠,在人间异境x区域里,人物常常有一种恍惚的错觉:我是活着还是死了?我看到是是不是自己的幻觉?你看到的世界如何,与你的内心世界有着直接关系。世界到底是进步了,还是倒退了,被异化了,还是变得更好了,完全取决于人的认知。如果人类只考虑自己,那么世界无疑倒退了,x区域是敌人,如果视整个地球上的生物为共同体,那么生态环境无疑是变好了。
然而地球上的自然有机系统和人类是无法分割开的,自然系统滋养了人类,人类在自然系统中创建起自己的文明,x区域中,人类的意识在也不断与自然相融合,墙上由有机体形成的字就是隐喻。
人类想要继续存在于地球并成为地球的主宰,就得学会尊重其他物种,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并时常反思,切勿陷入自私自利的幻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