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需求的序列性,犹如DNA的编码。
汉司马迁《史记》中记载了管仲说的一句话: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正如管子所言,人只有吃饱喝足了,才可能在与人交往中知礼节和懂荣辱。于是管仲辅佐了齐桓公成就了霸业。
三国到近代的各种各样的“领袖”所进行的无论是暴动、起义,还是改良、革命,他们的部众中的士兵阶层千千万万都是基于果腹的需求,而铤而走险,跟随领导,有了一将功成。
建国后,我们国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以7%土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而倍感自豪。同样,在社会主义探索阶段出现了“左”。
时过境迁,党中央审时度势,把国家社会的主要矛盾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的需求在改变。需求的改变,彰显着时代的进步,同样,这也是时代的挑战。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需求对于国家是“势”,对于个人亦是如此。对的编码,才有理想的结果。
请君忆往昔:
作为父母,都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是身为人父人母:
你有没有为了维护自己在公众面前所谓的面子而大声责骂自己的孩子,逼他承认错误;
你有没有因为自己工作家庭琐事而迁怒孩子,事后为了所谓的尊严而没有给孩子道歉;
你有没有因为孩子没有考出你需要的理想成绩而火冒三丈,得理不饶人的说教、甚至打骂孩子;
你有没有因为夫妻间的小矛小盾,而在孩子面前大声指责对方的不是,而根本没有顾忌孩子的感受;
你有没有因为自己的工作、自己的应酬、自己的爱好而没有拿出相应的时间陪伴自己的孩子,而找理由呢?
你有没有因为只有孩子生病的时候才表现出过分的关心呢,而在他身体健好的时候而无所关心呢?
你有没有用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而不管不顾孩子自我的需求而安排补习班、兴趣班呢?
……
一边期待,一边伤害,是现在乡村教育孩子的常态。常常听到有孩子他妈他爸他爷爷奶奶诉苦:我都这样了,孩子怎么还那样;或者说,我现在已经没办法管了,他根本不听我的,如此等等。
其实,问题说起来简单,解决起来很难。在孩子的自我实现的序列的前面,再前面,应该关注孩子安全感的需求。当孩子不安全的时候,他会干什么?他会想方设法保护自己。他会搞出无数的幺蛾子,而这些有时你根本不可理解。可能他会早熟,会自我放弃,会自甘堕落,会自我折磨,会遇事不反抗,会仇恨社会,会轻信他人,会扭曲自己……因为他出现在家长面前的已经不是最真实的自己。精神分析学派(美)J•布莱克曼《心灵的面具:101种心理防御》有助于解决部分认知问题。
孩子的成长,有时候真像游戏的闯关,只有当游戏者习得了相应关卡所有的技能条件,他才能很好地开启下一关,否则,只能在这一关卡里无限的轮回;人的成长,有时候也犹如建房,如果地基不稳,墙角不实,即使勉强建起来了,历经数年,一旦风吹雨打,就会摇摇欲坠,会陷入一年又一年的翻修之中,直到倒塌。
对于孩子来说,安全感是游戏的第一关,是房子的基石。 他亦是一个人精神的港湾。只有港湾在,他才敢于走出家门,外面阳光也好,风雨也罢,就能存一颗一往无前的心,因为在他的潜意识里知道,无论如何,他的身有地可安,他的心也有地可安。
父母对孩子最大的恩德,是用力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而不能让考试分数成为孩子给家长的安全感,而让孩子误认为,有分数,他才是安全的,如果有一天,没有分数的需求了,他的身和心将安在何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