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19年2月19日,注定是一个要被中华人民铭记的日子。因为这一天的到来,正式标志着我国20世纪50年代开展的汉字简化运动,以及汉字注音拉丁文方案的初步失败。实行这两种方案,目的本是为了降低汉字的学习难度,以便更多的人,或者说更多文盲学习知识,从而奔向小康。现在倒好,欠钱的成了老子,文盲得让别人迁就了。
翟博士还在那棵老歪脖子树上吊着呢,忘啦?为什么他现在落得一个千人嘲万人骂的境地,不就是因为别人寒窗苦读十几年,读万卷做实验,掉了好几亩头发才换得的一纸文凭被这小子走了个后门就拿到了。这事换谁身上谁乐意?我也就是个本科生,我要是个博士我巴不得他亲人两行泪。
我突然想起当时被迫去当促销员的感受,为什么我上了那么多年学,读了那么多年书,到头来还得去干跟这些无关的活?哪怕去当个廉价家教不都比这个好吗?别的省份我不知道,我高考那会的山东卷还考拼音呢。这种感觉就像有人一把揪起我的领子,一边抽我耳光,一边跟我说“小子!你之前那些都白学了!学了现在也没用了!”,抽一下就说一遍白学了。
耳光又亮又响,我脑子又晕又涨。这社会啥时候开始这么普及少数服从多数了?作为一名古典精英主义分子,我对阿丘那一句“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首肯心折。你没文化,我可以不责怪你,可以不鄙夷你,保持一颗正直并求知的心,一样可以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但你非但不想学,还要把文盲的定义改成只要会念自己名字的都不叫文盲就不太合适了吧。
这件事在大众心中可能是这么回事,有些字我们能念对,有些字我们还是按自己想法念,但是我们知道是自己错了,能学就学,学不了也不妨碍,但是你把字音直接改成我们的通俗念法就是你的不对了。退一万步讲,汉字这个东西是古人发明的,你把人家读音都给改了,不得跟人家打声招呼?好,打不了招呼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但是古人学了那么久诗词歌赋写出来的诗词歌赋,你也把人家读音给改了?不错,我小时候也抱怨过”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为啥得念”xia“,不过那个时候的我还没我现在腿高(绝对没有说我自己腿长的意思),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关键时候记个字音好像不是什么大问题吧。
其实在替文盲考虑上,咱们国家还做过一些努力,只不过失败了。上个世纪推行过一阵子”二简字“,便是在简体字的基础上再进行一部分简化,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矫枉必须过正,很多字给简得不伦不类,完全失掉了汉字作为文字的竞争力。看看隔海相望的阿韩,为了舍弃汉字创造了现在的韩文,结果人们起名字还是要用汉字,却因为他们品读的韩文组不出什么像样的汉字,于是好多韩国名字都用着相同的字。
目光接着放到现在,不知道大家发没发现,改读音这事其实跟知识付费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有知识的生怕没文化的学不会。要知道以前人们那是得求学,程门立雪的故事都知道吧,古人为了学个习容易吗。知识付费就完全颠倒了这一种供求关系,什么学习门槛,什么诚信求学,全都劈里啪啦砍了去。只是一点浅显的专业知识,搞付费的就跟对自己亲爹一样把那教给你,嚼不烂的他帮你嚼,剁不碎的他帮你剁,等你好不容易吃上口热的了,却根本没发现那是人家嚼过的。
再仔细想想,这事说起来有点魔幻。以前是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提出问题的人,现在是解决不了问题就降低问题的标准,使它不再是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