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以为获得别人尊重的最好方法就是变得强大,所以很长时间我去追求优异成绩,就是为了让别人看得起我,但结果换来的是一次又一次的不尊重,原来是我努力错了方向。
在集体活动当中,不管是游戏当中人数已够,需要一个人退出,还是为班级体付出,种种费力不讨好,开始的我总冲在第一个,我认为想要受人尊重就要做出值得尊重的样子。直到有一天,我记得特别清楚,全班差一个跑八百米的女运动员,老师很生气同学们消极的状态,大问谁有能力跑,如果你要是个有能力又不肯为班级体付出别怪我说你自私,接下来的一刻让我寒心至极,半个班的人都在喊我的名字,其实我根本没有长跑天分甚至运动天分,从来没拿过奖,这个“自私之名”的锅就这么让我背上了,那八百米我基本是忍着眼泪跑下来的,临近终点还被人指责说跑的不用心。我以为这一切,只要我成为运动冠军就能解决,于是苦练了很久的短跑,并在下一次的奥运会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然而并没有人看到我这些努力,都觉得理所应当,觉得你就是这么一个角色。那几年我一直怪周围人冷漠,甚至怪他们不道德。
后来看蔡康永在《因为这是你的人生中》中写到:“别人怎样看待你,是你教他们的”,他讲到了一个5岁小女孩竟可以与法学家平等相处的秘诀,有一天两个人一起散步到很晚,法学家用长辈的语气跟她说道:“如果你妈妈问你去干嘛了,你就说你和法学家散步去了”,小女孩听了,立刻用他对待她的方式说道:“如果你妈妈问你去哪了,你就说你和小女孩玛丽·布朗去散步了”,这样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并不是小女孩要较劲,但却用实际行动表达她内心二人理应平等的真实感受,法学家也认识到该怎样和小女孩的相处。我这才恍然大悟,无论我多么优秀,多么上进和完美,如果我与人相处的时候给自己的定位是“应当忍受”“应当包容”“应当牺牲”,别管我多么金贵,他们也永远会把我的位置摆在付出者的身份上还表现出一副理所应当的样子。
如果在集体生活当中,你一直的充当着“端茶倒水”“忍气吞声”的状态,别人就会自动把你放到那个位置上去,等把自己放上去后,再指责别人的不尊重,岂不是本末倒置?同样的,在一段人际关系的相处之中,也适用于同样的经营方式,无论你多么弱小,对不平等条约勇敢说不,才能保证我们能够被平等对待,别人对待你的方式是需要教的。
我是王爱您,一个喜欢读书复盘自己故事的成年小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