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节金刚经介绍了佛教修炼的果位次第。是凡人心性的提高。跟世间的学习教育一样。只是不同于世间的争名逐利的技术教育罢了。是心性教育。所以金刚经也可以叫做心学。不是心理学。是心性修炼学。
好吧,我们继续读经。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 所得。”“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则非庄严,是名庄 严。”“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 生其心。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 ?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佛陀继续跟苏菩提讨论:“你怎么看?如来过去的时间里曾到燃灯佛的学校里,他对燃灯佛的佛法有收获吗?”没有所得,老师,如来在过去时间里在燃灯佛那里实在没有佛法可得。“苏菩提,你怎么看?菩萨可以让佛土庄严吗?”不能,老师!为什么呢?如果能庄严佛土的,就不是庄严了,所以才叫庄严。“所以苏菩提啊!各位菩萨和摩诃萨就像我跟你探讨的那样使自己培养出清净心性;不应该停留在借助形式培养出的心性;不应该停留在借助声、香、味、触、法培养出的心性;应该不要借助任何物质的东西来培养出心性。苏菩提啊!假如有一个人,他的身体有须弥山的王那么大?你怎么看?这个身躯够大了吗?”苏菩提说,很大了,老师!可是你说这个是什么意思呢?佛陀说过了因为从来没有过这样的身啊,所以才叫这样的身为大身。
这段文字佛陀主要完整的把培养心性的次第讲清楚了,用的是设问回答的方式,来层层递进。最后得出结论: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接着佛陀又抛出新的问题,身,大身的问题。
这个问题下节再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