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里王还是说了人的相同之处就是追求学问,学作圣人。人的能力有大小,但是每个人都可以追去天理。无论是谁只要是真心实意这么追求了,便能“大以成大,小以成小”从而“人人自有,个个圆成”。这好比,每个人都可以是爱国的,按照自己的能力,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贡献有大小,爱国无差别。
2、 王认为体用一源,也就是说,心才是真正的追求,动静之中都可以追求内心的天理,追求纯然的良知。我们坚持内心的平静,不为外物所牵累,新的本体达到清净公正,精神就可以通达于上下四方。
3、 只要每个人坚持自觉学习,坚持追求自己的志向和后天的努力,不论是谁,只要自己肯下功夫,都可以达到“良知”
4、 我们为人交朋友,要懂得因地制宜,灵活变通。最重要的是,用我们内心的善去对待,有容乃大,不管如何交往,只要方式方法得当,都是正确的。
5、 王认为“学而时习之”的学士要存天理,灭人欲,和朱熹的理解不一样,应该重新修改解释。王是心学,还是注重内心的修养,而不是去模仿,效仿。光去做到了外,而达不到内,也是徒劳。
6、 王用“体用一源”概念中之体解释孔子“一以贯之”的一,不赞同朱熹的批注,王认为“一贯”是指“体”这个体的具体内涵虽然没说,但应该指的是良知本体。
7、 我们做学问还是要在心地上下功夫,而不要在见闻上下功夫,见闻上下的功夫越深,做学问的精力就减损越多。从心上下功夫,还是说要坚持住自己的内心良知,不要被外物所拖累。
8、 在王看来,立志是功夫中的第一个步骤,但立志要专一,这是成圣与否的关键。初学者要守住心性,立志专一,不分神过杂,一以贯之在根上、源头上,凡与圣学无关的闲枝能都应该废去。这并不是治理的差别,这是要求我们做学问、办事业要专心致志,这很重要。
9、 我们既要有涵养,又要有见识,我们每天都应该广泛学习,永远不要觉得自己的知识已经够多了!
10、 我们不能光去居敬和穷理,更重要的是从道德本心的立场出发,这样才是主敬功夫的意义。也还就是要存天理!不能一味的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