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巴别尔学写作之一,以《泅渡兹勃鲁契河》为例

跟巴别尔学写作之一,以《泅渡兹勃鲁契河》为例

《泅渡兹勃鲁契河》选自《红色骑兵军》,(俄)伊萨尔.巴别尔 著     戴骢  译


《红色骑兵军》,(俄)巴别尔 著     戴骢  译

《红色骑兵军》是巴别尔的代表作,奠定了他举世公认的大师地位。本人所作的学习分析以戴骢译、人文社2012年第1版为基础,兼参其他人译作,在此,感谢相关的作者、译者、出版社。

《泅渡兹勃鲁契河》是《红色骑兵军》的开篇之作,是名著里的名篇。讲述了主人公“我”在苏波战斗中的一天,留宿在一个波兰犹太人老百姓家里的故事。全文1200字,每字每句都值得我们深入地分析、研究。

本文《泅渡兹勃鲁契河》是《红色骑兵军》的第一篇。


骑兵攻入城内


1.泅渡[qiú dù]兹勃鲁契河

六师师长电告,诺沃格拉德-沃伦斯克市已于今日拂晓[fú xiǎo]攻克。师部当即由克拉毕夫诺开拔,向该市进发。我们辎重[zī zhòng]车队殿后 ,沿着尼古拉一世用庄稼汉的白骨由布列斯特铺至华沙的公路,一字儿排开,喧声辚辚lín lín地向前驶去。

战报式开头。

运用军事术语,快速叙事。作者与译者都有军事背景,都曾参军服役。

为什么要说白骨铺成的公路?

打下战争和伤亡的基调。公路总长七八百公里。

有力的动词推进画面和故事。

开拔:古代军队会安营扎寨、出发时要拨寨起程所以叫开拨。动身开航启程、启碇解缆开赴返回,抵达、抛锚停留、停泊归宿

引用历史人物和典故

增强文章历史厚重感。尼古拉一世,俄罗斯帝国沙皇(1825年—1855年在位),镇压波兰1830年起义。


泅渡

我们四周的田野里,盛开着紫红色的罂粟花,下午的熏风拂弄着日见黄熟的黑麦,而荞麦则宛若处子,伫zhù 立天陲,像是远方修道院的粉墙。静静的沃伦逶迤[wēi yí]西行,离开我们,朝白桦huà林珍珠般亮闪闪的雾霭而去,随后又爬上野花似锦的山冈,将困乏的双手胡乱地伸进啤酒草的草丛。橙黄色的太阳浮游天际,活像一颗被砍下的头颅,云缝中闪耀着柔和的夕晖,落霞好似一面面军旗,在我们头顶猎猎飘拂。在傍晚的凉意中,昨天血战的腥味和死马的尸臭滴滴答答地落下来。黑下来的兹勃鲁契河水声滔滔,正在将它的一道道急流和石滩的浪花之结扎紧。桥梁都已毁坏,我们只得泅渡过河。庄严的朗月横卧于波涛之上。马匹下到河里,水一直没至胸口,哗哗的水流从数以百计的马腿间奔腾而过。有人眼看要没顶了,死命地咒骂着圣母。河里满是黑乎乎的大车,在金蛇一般的月影和闪亮的浪谷之上,喧声、口哨声和歌声混作一团。

【注:有两处地方称沃伦。一是沃伦台地,古时属立陶宛-波兰公国,沿德涅斯特河左岸分布,地表为河谷所切割,呈长丘、干沟地形。一是沃伦领地,系公元九世纪至十八世纪历史地区,地届今乌克兰及波兰交界处。】

河与波兰教堂

文章第二段为什么被公认为写景名段?

1.万物有灵,人、物、抽象名词,均作为能动的主体来描述,拟人、深度拟人,“博拟”,是巴别尔的鲜明特色。如,水流的双手伸进草丛,浪花之结扎紧。

2.场景由大到小、由远及近,一般人也会做到。太阳=头颅,云霞=军旗,比喻奇特,切合军人身份和战场场景。

3.短短的12行,不仅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季节和月份,还暗含了中午、下午、傍晚、夜晚这一条时间线。象电影,用三四个镜头完成了时间切换。为后文,深夜、后半夜的故事打下基础。

4。小说里的景物经常是立体的,多感官的,调动五官,六根六尘,七官通感。视觉、触觉、嗅觉、听觉……相继呈现、交杂。“在傍晚的凉意中,昨天血战的腥味和死马的尸臭滴滴答答地落下来。”神来之笔——通感,让人如临其境、如受其凉、如嗅其味、如遭其苦。

总之,风景描写非常生动有力。我们从中可体会到巴别尔独特的语言风格。他把风景如画与战争血腥同时呈现:死马,破桥,像被砍下头颅的太阳——仔细回味其中比喻、拟人、通感、五彩画面和交响乐效果吧。

田野动植物很多,为什么只选紫红的罂粟花与黄熟的黒麦?

写作是呈现,不是再现。

作者对进入文章的景和物是挑剔的。巴别尔自称写作很慢、很艰难,反复修改。所以,我们可以认为,罂粟与黑麦在文中有特定的象征意义。过度解读的危险,有理由让我们冒这个险。

为了纪念一战爆发一百周年,英国在伦敦塔城墙周围布置陶瓷罂粟花。英国人之所以采用虞美人作为一战纪念,是因为这种娇艳的花朵曾经开遍了死伤惨烈的战场,并被后来的诗人沿用了这一意象;同时罂粟属植物的文化含义——「安息」「长眠」也是重要的纪念特征。欧洲人(英国)在战争纪念中所使用的poppy=虞美人(Papaver rhoeas),中国人因为鸦片战争而深恶痛绝的poppy=罂粟(Papaver somniferum)。两者同为罂粟属,是彼此独立的物种。


伦敦塔城墙周围布置陶瓷罂粟花纪念一战烈士                                           

好文章的色彩,象精致女人的穿衣打扮。要勾眼,要有视感冲击力,要有美感。

要知道三原色、经典配色,如:红黑、兰橙、绿白。

留意各国国旗和大牌商标配色,会有收获。


欧洲人称:麦田罂粟花(中国人叫:虞美人)


故事发生在几月份?

线索:罂粟花开(春天)、黒麦黄熟(夏天)。

结论:波兰的春末夏初。

概括第二段所写景物的特征并简析其作用?

特征:

美丽明艳,温暖恬静。比喻奇诡,动感十足。

优美宁静又带残酷惨烈的血腥味。

作用:

①渲染了战争氛围;反映了战争的残酷与紧张。为下文和全书的故事定了一个悲壮的基调;

②两种不同格调的场面形成强烈的对比,景越美,战争之伤就越痛,以此暗示主题,战争对生命的戕害。

③大地的美艳与“橙黄色的太阳浮游天际,活像一颗被砍下的头颅”的描写形成对比,奠定了全文和全书的语言风格。


欧洲人称:麦田罂粟花(中国人叫:虞美人)


第2段用了一个比喻句来描写太阳,有人认为这个比喻句和它之前的写景段落的风格并不协调。探寻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活像一颗被砍下的头颅”带有血腥意味;而此前的所写之景优美、宁静、祥和,两者的语言风格确实有差异。

这并不意味着这是一个放错位置的比喻句,从全文来看,宁静优美之景的背后是血腥的杀戮和生命的消亡,作者如此处理,不仅造成了一种视觉上的独特冲击感,而且用之前的写景暗示了即将到来的主题:战争对生命的戕[qiāng]害。

请赏析第②自然段关于血腥味与马尸臭句子?

运用通感(或比喻),血腥味与马尸臭如雨水滴落,与前文美丽明艳的风景形成对比,凸显了战争的惨烈。

试题分析:赏析小说中的句子,可从该句在句式结构上和修辞方法上的特点入手分析。该句运用通感和对比的手法,凸显了战争的惨烈。



虞美人



罂粟花


下面是傅仲选翻译的《横渡兹布鲁奇河》,请对比

第六师师长报告,我军已于今日黎明时占领了沃伦斯克新城。司令部从克拉皮夫诺出发,拉成一条长龙闹闹哄哄地行进在尼古拉一世用男人的白骨修筑的布列斯特—华沙公路上。

公路两旁的田野里,紫红的罂粟花盛开,正午的风吹拂着开始发黄的黑麦,少女般的荞麦挺立在地平线上,犹如远方寺院的围墙。寂静的沃伦蜿蜒起伏,渐渐离开我们没入白桦林珍珠般的雾霭中。它爬上一个个鲜花盛开的山冈,衰弱的手在葎草丛中弯弯曲曲地延伸过去。橙黄的太阳像被砍下的头颅在天空滚动把柔和的光线洒向幽暗的峡谷,映着晚霞的军旗在我们头顶上飘扬。昨日激战后的血腥和死马的气味渗入傍晚清凉的空气中。兹布鲁奇墨绿的河水咆哮翻腾,在急流处卷起阵阵水花。桥梁都被破坏了,我们只好蹚水过河。月亮静静地躺在水波上。河水没到马背,水流汩汩地从千百条马腿间淌过。有人河水淹没了,于是传来响亮的骂娘声。河里黑压压地挤满了一辆辆大车,人声鼎沸,哨声、歌声混作一团,回荡在洒满月光的蜿蜒的河流和亮闪闪的洼地上空……

仔细对比两人翻译的用词差别,理解用词的准确度、适合度

如,报告/电告,占领/攻克,出发/开拔,行进/向前驶去,挺立/伫立,延伸/伸进,浮游/滚动,淌水/泅渡……

分析:第二段段尾句,哪一种翻译的段尾句更好?

哪一个更符合文章需要的氛围,哪一个能更好地感染读者换行的休息时间提高传播效果?


深夜,我们抵达诺沃格拉德市。我在(他们)拨给我住的那间屋里,看到了一个孕妇和两个红头发、细脖子的犹太男人,还有个犹太男人贴着墙在蒙头大睡。在拨给我住的这间屋里,几个柜子全给兜底翻过,好几件女式皮袄撕成了破布片,撂得一地都是,地上还有人粪和瓷器的碎片,这都是犹太人视为至宝的瓷器,每年过逾越节 才拿出来用一次。

注:逾越节是正月十四日,阳历3、4月间,不是每年都固定的。逾越节又称无酵节、巴斯卦节,是犹太教的主要节期之一。逾越节是犹太历正月十四日白昼及其前夜,是犹太人的新年,犹太民族的四大节日之一。

柜子、破衣、粪、瓷片,暗示发生过屠杀。人粪,可能是吓出来的或是死人排泄物。

抵达的近义词?抵达与到达有何区别?

“抵达”指的是到达目的地。仅用于空间。比如:<火车上午八时抵达北京>(空间)“到达”不仅指到达目的地,而且指到达时间。不仅用于空间,而且可以用于时间。比如:<火车上午八时到达北京>(空间)<贷款已经到达最后期限>(时间)。一正式二口头。一多人一人少。

“有个犹太男人贴着墙在蒙头大睡。”第一次伏笔。


红色骑兵军(剧照)


“打扫一下,”我对那女人说,“你们怎么过日子的,这么脏,一家子好几口人……”

主人翁“我”误会,错以为是屋子主人懒惰。

反映作者高高在上,好命令人,骑兵军习以为常地欺压、利用老百姓。

最后是……,意到即省略,体现高度凝练、简洁的写作风格。

两个犹太男人应声而动。他们穿着毡底鞋,一蹦一跳地走动着,收拾掉在地上的垃圾。他们像猴子那样不发一声地蹦跳着,活像玩杂耍的日本人,他们的脖子一个劲地转动,都鼓了起来。他们把一条破烂的羽绒褥子铺在地板上,让我靠墙睡在第三个犹太人身旁。怯生生的贫困在我们地铺上方汇聚拢来。

为什么应声而动?

惊弓之鸟,有过教训了。被打怕、杀怕了。

为什么一 蹦一跳?

因为地上脏乱,走不过去。

为什么脖子一个劲地转动?

因为害怕而观察。怕人,怕鬼……。

请问第五段关于猴子这句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比喻。将受尽战争蹂躏的可怜人比作猴子,贴切地传达出战争带来的凄苦,受战争凌辱的人的卑微和非人的待遇。

全文,主动语态,动感十足,铸成钢炉般的“视觉流”

不仅万物成为主体,就是抽象的名词也有了生命,如:怯生生的贫困在我们地铺上方汇聚拢来。


骑兵军


万籁俱寂,只有月亮用它青色的双手抱住它亮晶晶的、无忧无虑的圆滚滚的脑袋在窗外徜徉。

此句什么修辞特色?起什么作用。

修辞特色:新奇的拟人,深度拟人。情感浓郁。声、色、动综合,画面感极强。

作用:交代时间——深夜,氛围——安宁。与后面的深夜惊恐、声震屋宇形成对比。梦恐怖,死人、死因、死相恐怖。起到衬托、幕间音乐的作用。是小高潮向大高潮发展的低谷。

小说有2段3处写月亮,请谈谈3处月亮描写分别渲染了什么氛围?

“庄严的朗月”写的是横在泅渡现场上空的月亮,渲染的是战争和行军的严肃、庄重。

“金蛇一般的月影和闪亮的浪谷”,渲染的是行军途中的急速、动荡。

“青色的双手,亮晶晶、圆滚滚、无忧无虑的脑袋”,渲染的是深夜的冷寂和行军以后所获得的短暂安宁。

战争让大地满目疮痍,连天上的月亮都是冰凉的,泛着青色的光,像幽灵一样逡巡在万籁俱寂的夜里,借以衬托作者以及身受战乱之苦的军人、民众孤独无助的心灵。

朗月


肿胀的腿,到破褥子上,着了。我梦见了六师师长。他骑着一匹高大的牡马追赶旅长,他的眼睛连开两枪。子弹打穿了旅长的脑袋,他的两颗眼珠掉到地上。“你为什么带着你的旅掉转枪头?”六师师长萨维茨基冲着脑袋瓜开花的旅长怒吼道,就在这时我过来,原来那个孕妇在手指摩挲我的脸。


数一数,此段共有几个动词?为什么用这么多动词?

将近20个动作。

我平时说十个、十五个以上动词连用,就是要这种效果。

“牵衣顿足拦道哭”,谁的诗,动作密度高达57%?钩人眼球的“动作瀑布”。

文中第7段的梦境叙述对小说情节的发展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1)师长枪杀旅长,暗示了师长的威严,照应前文的渡河行动。暗示了小说所写的这场战争的残酷。

(2)与下文犹太女人的善良形成对比。

(3)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犹太女人为“我”挪地铺,“我”看见了尸体的惨象。也可以说是铺垫也可。

要分析文本某段“在文中的作用”,可根据该段内容从其对表现文本主旨、结构文章、构成线索、展开情节等角度进行分析。该段所写梦境的主要内容是“我”梦见六师师长开枪打死掉转枪口的旅长,这一方面暗示了师长的威严,照应前文的渡河行动;同时与下文犹太女人的善良形成对比,并且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根据梦境,联系开头部分,分析六师师长的形象。

军队中的绝对权威,不能容忍推却、背叛,具有残忍和忠贞的双面性。

师长不仅在现实中,还在我梦里。我的梦反映了什么?

军人的灵魂,军人的忧愁。潜意识、压力。

心底的欲望、渴望胜利。

恐惧,害怕失败、死亡。

怯弱,想逃避回避。

骑兵军宣传画


“老爷,”她对我说,“您在梦里又是叫又是踢。我这就给您的地铺挪个角落,省得您踢着我爹……”

对话,反映人物性格、推进情节发展。叫老爷,反映两人不平等关系。又叫又踢,反映我极度紧张。踢着我爹,引起下文。


她的两条骨瘦如柴的腿,支着她的大肚子,打地板上站了起来。她把那个睡着的人身上的被子掀开。只见一个死了的老头儿仰面朝天地躺在那里,他的喉咙给切开了,脸砍成了两半,大胡子上沾满了血污,藏青色的,沉得像块铅。

发现此景,在何时?

寂静、阴森的后半夜。

我是什么状态?

恶梦初醒,睡眼朦胧。

此时,此景、此状态、此细节,多少恐怖?

留宿犹太人老百姓家的“我”噩梦惊醒后发现,自己和一具被割断了喉咙、脸被砍成两半的尸体躺在一起。

一瘦一大,一睡一死,一切一砍,黑胡红血,极富张力。骇人听闻、撼人心魄。

体会文中伏笔的妙处?

不动声色地多次打好伏笔。

第三个犹太人——砍死的老人,是揭示主题的“主角”。到此才揭示其早已被害。

作者,要学会扣留信息,把好水龙头,关键时刻才打开水闸。


“老爷,”犹太女人一边抖搂着褥子,一边说,“波兰人砍他的时候,他求他们说:‘把我拉到后门去杀掉,别让我女儿看到我活活死去。’可他们才不管哩,爱怎么干就怎么干,——他是在这间屋里断气的,临死还念着我……现在我想知道,”那女人突然放开嗓门,声震屋宇地说,“我想知道,在整个世界上,你们还能在哪儿找到像我爹这样的父亲……”

(全文完)☕️☕️☕️

据巴别尔自述,出道之初,他只对自己写的对话比较满意。在此书中,在他的代表作中,可见一斑。

一句话写出了老爹的人物性格。

一句话,写出亲情和对暴力的控诉。

力达千均,字胜万言。控诉战争和杀戮的罪恶,赞美厄运下挣扎坚守的人性。


小说最后一段写孕妇的这段话,表达了哪几个方面的情感?

(1)表现父爱的尊严、父亲临死前对女儿的牵挂和关心。

(2)女儿的愤怒;控诉波兰人的凶残。暗示波兰施暴者的残酷、战争的无情;

(3)女儿对父亲的不舍和思念。

(4)说明战争再残酷,也泯灭不了人性的善良。赞美厄运下挣扎坚守的人性。



简析文中犹太女人的形象特点?

犹太孕妇因战争而贫困、善良、深爱父亲、憎恨战争。

两条腿骨瘦如柴可见贫困。

摩挲“我”的脸可见善良。

挪地铺及回忆、呐喊写出对父亲的爱与对战争的恨。

表现人物形象的手法?

外: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细节描写

面:肖像描写     侧面描写

内: 心理描写(梦境)

赏析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特点,要根据小说对这个人物所作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为动作描写和心理或等等描写进行分析。从“两条骨瘦如柴的腿”等描写可看出犹太孕妇的贫困,从她摩挲“我”的脸可见她的善良,从她挪地铺及回忆、呐喊可看出她对父亲的爱与对战争的恨。


苏波战争(剧照)

有人说,巴别尔的小说结构不同寻常,结合文本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本小说结构,以时空为序。不同寻常表现在:

(1)内容安排讲究详略反常。文中渡河的分量很小,渡河后所见却详,突出了战争给普通百姓带来的伤害与痛苦。

(2)结尾出人意料,睡在我身旁的居然是个死人,而这在前文多有伏笔,这样的安排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凸显了反战主题。

(3)场景和时间转换快。场景描写起着支撑结构、抒发情感、营造氛围的作用。以空间、景色来架构小说,是巴别尔的拿手好戏,也特别适合战争题材。

(4)上半部分写大场景,户外;下部分小场景,室内。一壮观 ,如讴歌;一悲戚,如哭诉。由此产生的强烈对比,在中文字数全文1200字的篇幅里,就完成了。

回答此题,要抓住题干中“结构不同寻常”一语,努力发现文本在结构上的“不同寻常”之处。这主要要从内容的详安排上,情节的跌宕起伏上,布局的前后照应、出人意料上,主题的震撼人心上等等角度分析。


修道院

请赏析文中“我”的作用。

①使文中叙述的人和事更具真实感;

②“我”是贯串全文的线索,通过“我”的见闻和感想推动故事的发展;

③通过“我”第一人称的叙述设置了悬念,引起阅读兴趣。

海明威说:我从不觉得能用字数判断文章,但看完巴别尔的,我觉得我还能更凝练些。试从文中举两例说明巴别尔小说语言的特征。

如泅渡过程,如结尾。充分体现了简洁、洗练、迅速、省略、空白和闪电般干脆的叙述风格。


黑麦田


罂粟花


为什么选用《泅渡兹勃鲁契河》为整本小说集的开篇?

巴别尔在《红色骑兵军》中收录了他创作于1924—1926年的30多部短篇小说。若按发表顺序排应为《盐》、《家书》、《多尔古绍夫之死》等。若按故事发生时间顺序,应是反映他部队第一天生活的《我的第一只鹅》。选用《泅渡兹勃鲁契河》的理由是:

1.巴别尔,是犹太人。他关注犹太人的命运。他十八岁写的处女作《老施劳埃密的故事》就反映了对犹太人的命运的思索,讲述一个犹太老人因拒绝改信基督教而自杀的故事。《泅渡兹勃鲁契河》与整本书的关注点都是这个。

2.控诉战争的罪,人性中的恶。《泅渡兹勃鲁契河》的结尾,是一个有力的揭示。

3.河与水,此岸与彼岸。世界各国宗教、世俗共同关注的话题,有太多的寓意。河与水,有着非常丰富的意蕴,或象征道德,或象征隐逸,或象征阻隔,或象征时间。此外,还常被用以比喻人心所向,比喻知音,比喻感情的深长等等。

4.《泅渡兹勃鲁契河》以胜利开头,即攻克诺沃格拉德-沃伦斯克市。全书在《吻》中以爱情的失败、战争的失败划上直刺人心的句号,以离开布加基奇镇,离开所爱的姑娘,越过了波兰王国的旧国界结尾。切合苏波战争没有胜利者的主题。骑兵军从此失败,从此消失在历史长河。


修道院。让我们为和平祈祷!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456评论 5 47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370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337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83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96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72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36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95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50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01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85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71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51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3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67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3,636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11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