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室友经常会互相抱怨说最近没什么好看的电影,因为很难去电影院看回值得票价的电影,哪怕退一万步说,就算不值回票价,也不要让我觉得那部电影除了扎堆的小鲜肉毫无看点。中国电影电视行业最近几年是青春系列电影和热门IP井喷的一个时期,2013年赵薇执导的电影《致青春》似乎开启了中国电影一扇新的大门,好像任何一个在人们青春时期留下点波澜的小说和故事,甚至歌曲都要翻拍成电影,当然如果恰好收视率还不错的话,那么就同一部小说电影电视剧都来一版,于是,当歌手的去当导演,当主持人的去当导演,当作者的也去当导演,当演员的更去当导演,于是一时间,好像人人都有了一个导演梦,拿着一个个有群众基础的小说去翻拍成电影,这样一个现象的所带来的后果是电影同质化异常严重,影片无主题,只剩满屏的小鲜肉,于是每年拍那么多电影,每天上映新电影,我们仍然觉得无电影可看。
如果说早些年韩国偶像剧主打的是主角“车祸、癌症、治不好”,那么中国青春系列电影主打的是“分手、怀孕和堕胎”,这样的情节,偶尔一两部或许还能让人接受,但是演变成一种现象,就不免引起人们诟病,因为让人觉得这完全是编剧在刻意以惨烈博取眼球,但是青春系列电影毕竟不是科幻小说,幻想可以毫无边际,但每个人的青春都是有迹可循的。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每个人的故事都是在这几个节点上发散延伸的,所以大多数人的青春大全景和远景是相似的,只是近景和特写不同,而偶有的几个异类,虽然溅起水花让人侧目,但只能让人瞬间侧目而已。所以中国那么多的青春系列电影,而近几年真正口碑不错的青春系列电影却是极少的,真正触及大多数人心底青春那根炫的像《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女孩》《我的少女时代》,还有泰国同系列电影《初恋那件小事》,韩国的《建筑学概论》等,这几部电影都是在讲一个时代一群人的故事,而不是讲一个时代几个人的故事,每个男生的少年时代一定有个沈佳宜,每个女生的少年时代一定也有个徐太宇和一个学长,哪怕当时的学长和沈佳宜都求而不得,但是在哪个青春时代,他/她的存在,就已经美好了你整个青春。所以这几部情节如溪流般缓缓向前的电影情节比起宛若高山瀑布击打在石头上的水花的激烈情节更能暖人心,因为那一股溪流就好像透过电影情节缓缓注入进了你的心田,焕活了你心底关于你的青春的记忆。
柯景腾对沈佳宜说“我真的很喜欢喜欢你的我”,徐太宇说“我让刘德华,唱给你听”,而小水从怯懦的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你看,为了喜欢一个人,甘愿去改变自己,只为更好的你,然后,你真的变成了更好的你,而他无论在不在你身边,都一直在你的生命里。看,这才是我们青春吧。